有人喜欢将唐玄宗李隆基称之为“败家的皇帝”——这样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事实上他不仅败了老祖宗的基业,更将自己一手创造的“开元盛世”终结在自己手里。
天宝年间,“奢华无度”可以说是李隆基的代名词,而“十王宅”和“百孙院”,更可以被理解为这种奢华无度的直接代表,有人戏称李隆基是活在大唐年间的“基建狂魔”,但其实都是另有隐情罢了。
唐代王府效果图(图片来自网络)
“十王宅”的起源
“十王宅”,意义便如其名,就是十位王爷的宅邸。
其始建于唐玄宗时期,看起来像是十余座皇子的宅院连在一起,十分气派,只是这种所谓的“气派”并不是巧合,其也并非如同民国时期出现在北京东交民巷的使馆地界一般——
诞生之初,不过是玄宗用来限制皇室诸子扩张权利、和大臣们互相勾结的把戏。
《新唐书》记载:“开元后,皇子幼,多居禁内;既长,诏附苑城为大宫,分院而处,号十王宅。”
就好像清王朝皇子刚出生的时候,会统一养在阿哥所里一样,玄宗即位之初的那段时间,所有皇子年幼的时候、也都是居住在宫里,而到了开元十三年,对皇子们的忌惮之心已经掩藏不住的玄宗,便开始下令,要在长安城东北安国寺附苑城内修建大宅,让皇子们都到大宅里去居住。
看起来像是分封府邸,其实不过是另外一种“圈养”的方式,在这里他们的一日三餐有专人侍奉,日常的起居有宫里的宦官照料——换言之他们平日里能干什么、想干什么,这些宦官就是传话器、听声筒、监听人。
走过历史尘埃的十王宅(图片来自网络)
“百孙院”的降临
而随着皇子们不断结婚成家,他们的家族在不断变大,儿女子孙在不断增多,等到“十王宅”已经放不下这些庞大的家族群时,玄宗又开始兴建“百孙院”。
百孙院的具体建造位置就在十王宅的附近,《旧唐书·凉王璿传》记载:“外诸孙成长,又于十宅外置百孙院。”
当然玄宗建造百孙院的动机和十王宅并没有什么差别,都是为了禁锢子孙的思想罢了。
李隆基对自己的子孙也存在畏惧心(图片来自网络)
更有趣的是,玄宗的夸张行径还没有止步于此,他甚至在华清池的边上也建了差不多的十王宅与百孙院,目的是要将皇子皇孙的一切行径全部监控起来,一举一动都要在自己的眼皮底下进行。
李隆基很担心皇子皇孙和大臣官员勾结(图片来自网络)
太子也不能搞特殊
玄宗不仅对这些普通的皇子皇孙十分苛刻,就是对自己看中的太子,也没有给予优待。
以前太子都是直接独门独户住在东宫的,可是自从十王宅、百孙院兴起后,太子一家也不可以单独居住在东宫里,而是要和其他的兄弟一样,住在十王宅当中,结婚这样的大事也没有什么特殊之处,统一在长安城崇仁坊的礼院里举行。
十王宅、百孙院都是李隆基监管子孙的举动(图片来自网络)
不过从后期李隆基对自己太子的处理方式来看,就算他已经在客观条件方面做到了顶级,但内心深处对这些儿子还是非常不相信,否则当年也不会因为武惠妃和驸马杨洄的信口雌*,就直接杀害了自己三个儿子。
十王宅和百孙院虽然名义上是思想禁锢的牢笼,是约束皇子皇孙的重要场所,但如若玄宗自己认定了这些皇室后代行为有问题,住在哪里都是不起作用的。
太子大婚也在特定的场合进行(图片来自网络)
总而言之,十王宅和百孙院的出现,看似玄宗给予子孙后代的特别优待,但其实不过是禁锢其思想,防止其和朝中大臣关联甚深的选择。
但是它的存在很大程度上也反映出封建皇家社会权利、奢华相互交织、却又矛盾重重的生活状态。
以上就是笔者对这段史实的看法,如果大家还有其他的观点,欢迎私信分享。
参考文献:《新唐书》、《旧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