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起郑板桥,那首脍炙人口的“咬定青山不放松”顿时浮现在我们的眼前。郑板桥是清朝著名的诗人,这首《竹石》就是郑板桥非常有名的代表作。
图片来源于网络:郑板桥的代表作《竹石》
郑板桥非常有才华,他不仅擅长写诗,而且还精通书画,是历史上著名的扬州八怪中一位重要人物。在古代,很多有才华的有志青年都热衷于求官通仕,郑板桥也不例外,他也想进入仕途发展。
郑板桥努力读书,顺利考取了进士,并且也实现了自己做官的梦想,最终当上了范县知县,并且凭借着他的智慧和才干,在当地做出了一番非常优秀的成绩。
后来郑板桥又当上了潍县知县,他重视农业,体恤百姓,深受当地老百姓的爱戴,拥有着令人羡慕的*绩。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知县,公正公平地为百姓判案断案是必不可少的,郑板桥为人正直善良,判案正义公平,老百姓很信任郑板桥。但是县里事情那么多,郑板桥也难免会遇到一些复杂难断的案件。
有一次,郑板桥要处理和尚与尼姑私会一案。在这个案件里,郑板桥既要考虑当地的法律,但又同情于两人的爱情,最后郑板桥是如何判决的呢?
图片来源于网络:郑板桥画像
那天,崇仁寺附近的乡民在当地的地保带领下,将一个和尚和一个尼姑五花大绑起来,并把两人押到了县衙。当时郑板桥正在处理公务,突然就来了那么一个棘手的案件。
带头的地保说,这和尚和尼姑两人私通,不遵守佛家的规定破了戒,他们两人应该受到严厉的处罚。
在古代,和尚和尼姑作为出家之人,会受到非常严格的限制和规定,他们不应该有儿女私情,因此私通对当地人来说更是令人不可原谅的事情。
对于出家之人,当地也有法律规定。如果出家之人发生了奸情,那么他们将会承受两个月的枷号,并且打上一百大板。这是一种非常严厉的处罚,两人不仅要承受身体上的巨大痛苦,还要受到精神上的折磨。
要知道,枷号是一种耻辱柱,在明朝诞生。判处枷号的人,要头戴一种木质的项圈,双手也会被绑住,然后戴上枷号的犯人要放到寺观庵院门前示众。
图片来源于网络:戴上枷号的犯人
这种处罚不仅会让犯人的心灵受到严重的耻辱,并且还会危及到生命。因为枷号由实木做成,非常沉重,如果长时间戴在脖子上,很有可能会危及到生命。
听完地保和乡民们的解释后,郑板桥虽然表面上不动声色,其实内心并没有相信他们的一面之词。郑板桥知道,和尚和尼姑作为出家人,肯定会严格信守佛家之道,并且清楚的知道私通的后果。
既然他们敢冒着这么大的风险,背后肯定另有冤情。于是郑板桥便在背后偷偷派人调查和尚与尼姑二人,经过一番调查,郑板桥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前因后果。
原来这个和尚和尼姑在出家前本就是一对青梅竹马,待两人成年之后便可顺理成章的成婚,这是一对非常幸福的情侣。可是男子的家庭非常贫困,这便受到女孩父母的嫌弃,女孩的父母极力反对两人恋爱。
图片来源于网络:郑板桥雕像
另外,女孩的父亲早已为自己的女儿物色好了结婚对象,那就是当地有钱有权的地保,也正是县衙上把和尚尼姑押来的地保。地保娶女孩回家是做小妾,女孩当然不愿意就这样断送自己的青春。
但是在古代,女孩结婚都是遵循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女孩无法争取自己的幸福。为了守护自己的爱情,并且反抗父母的命令,女孩最后悲伤地剃去长发,出家成为了一名尼姑。
得知女孩已经出家为尼,男孩悲痛欲绝。他痛恨不公的命运,同时又非常感谢女孩不背叛自己的爱情,于是男孩也出家当了和尚。
图片:女孩出家为尼剧照
从此以后,男孩在崇仁寺当和尚,女孩在大悲庵当尼姑,两人过着吃斋念佛的清静生活。可能从此以后,两个人的生命本再无交集,但是缘分却又让他们聚到了一起。
潍县每年都会有风筝会,在热闹非凡的风筝会上,男孩和女孩又见面了。这一次的相见让两个人都感动不已,并对上天的眷顾充满了感恩之心。
在离别了这么久之后,他们旧情复燃,于是在风筝会之后常常在一起私会。和尚和尼姑私通本是大忌,两人的恋情终究纸抱不住火,最终还是被人发现了。
很快这件事便传到了地保的耳中,女孩宁愿出家剃发为尼,也不愿当自己的小妾,如今又重新和当年的青梅竹马恋爱,地保心里非常气愤,于是便召集乡民们将两人押到了县衙之上。
图片:男孩出家当和尚漫画
经过了调查,郑板桥对两个人的爱情非常感动,他没有根据当地的法律惩罚和尚和尼姑,并且他下令让两个人从寺庵中还俗,还让两人赶紧成亲。
在案件的最后,郑板桥写下了一首非常幽默并流传千古的结案词。结案词中的葫芦和瓢,巧妙的比喻了和尚和尼姑,因为他们两个人都有光头,就像葫芦和瓢一样。
图片来源于网络:郑板桥的结案陈词
“合成桃”象征了两人喜结连理,成为了一对幸福美满的夫妻。郑板桥还在这首结案词的最后加上了自己的名字,非常潇洒和有趣。
在这桩令人感动的案中,郑板桥判决得公平公正,既让百姓们欣然接受,又成就了一对幸福美满的有情人。
在郑板桥为官时期,他判决了无数桩案件,并都取得了很好的结果。有一次,一个富裕的盐商将一个私自贩盐的小贩押到了县衙,并希望郑板桥给他戴上枷锁。
郑板桥看这个小贩子蓬头垢面,瘦骨如柴,知道他是一个为生活迫不得已的可怜人。于是郑板桥找来芦席,改造成枷锁的形状,然后把这个轻盈的“枷锁”套在了小贩脖子上。
而且还在芦席做的枷锁上画了很多竹子和兰花,郑板桥可是有名的画家,他这样做,既巧妙地满足了盐商的要求来惩罚小贩,而且还赠予了一副自己的墨宝,这样的郑板桥又怎么不被老百姓爱戴呢?
文章作者:大慧
整篇图文由大咖说史工作室团队原创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