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计谋,常人第一时间往往会想起历史上的各种阴谋诡计。不过阴谋诡计是有破解之法的,敌人一旦破解诡计甚至能够反制。
因此从古至今,真正善于玩弄计谋的人都非常追求阳谋。
所谓阳谋,本意是指光明正大、直接公开目的,但敌人却不得不“中计”的计谋,因此阳谋无解。
而今天我们就来说一说在我国历史上的三大阳谋,明知是坑却不得不跳,简直无解!
一、围魏救赵
围魏救赵的典故出自战国时期魏国攻打赵国。
在公元前年,魏国的强*围困了赵国首都邯郸,赵王向齐王求救。
因为害怕齐王不肯救,赵王还许诺若是解围,赵国会将和自己毗邻的中山国给齐国。随后齐国以田忌为将,以孙膑为*师,出兵帮助赵国。
田忌在接到任务后想直扑赵国首都,强解邯郸之围,但孙膑给出了不一样的意见。
他认为魏国全力攻打赵国,自己的首都汴梁必然空虚,因此此时若是去攻打汴梁必然能够攻下。
此时就出现了一个阳谋:对于魏*来说,如果自己回援,那自己围攻赵国首都的作战便失败了。
但自己如果不回援,首都将被攻破,之后自己就算是攻破了赵国首都也无济于事,到时候损失更大。
所以对魏*而言,不管他们愿不愿意,都必须进入这个“圈套”。
随后魏*主帅庞涓只能率*回援,结果在回援的路上被齐*埋伏,双方交战于桂陵。
魏*因为长途跋涉人困马乏,在交战中被打得溃不成*,此战齐*不仅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在战术上也是大胜。
二、推恩令
推恩令的典故出自汉武帝削藩,这算是中国历史上最为知名的阳谋了。
在汉朝早期因为*局不稳,所以出现过很多次藩王作乱的事情,后来到汉武帝时期,汉武帝想要削弱藩王的力量加强中央集权,于是就推出了推恩令。
我国从西周时期开始,爵位和财产便采取长子继承法,贵族阶级的主要地位和财产均由长子继承。
但在推恩令中,贵族阶级的爵位和财产改为由他所有的儿子继承。
由此就会形成一个现象:贵族阶级除了长子,无不支持推恩令,因为这让他们获得了更大的利益。
而贵族阶级也有很多非常高兴,因为这样自己的子孙中就产生了更多的诸侯。
不过从大局观来看,推恩令其实就是一个贵族阶级不得不跳的阳谋。
遵守,自己子孙的封地会越来越小,不遵守,中央*府直接一顶谋反的帽子就扣过来了。
而且这种能让更多人获得利益的*令直接分化了汉朝的各大诸侯,使得谋反的成功率非常低。
由此汉朝的藩王不断分化,最终到一个藩王的封地仅几个县的面积,彻底失去和中央对抗的能力。
三、《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是距离我们最近的一个阳谋,且和我们现代人息息相关。
它的诞生背景是全面抗战初期,当时日*大*渡海而来,很快就攻陷了我国沿海的很多重要城市。
彼时全中国的抗日情绪陷入低潮,各种言论层出不穷。
在这种背景下,中国的抗日*民需要一本抗日纲领,来指出我们该如何走向胜利,由此毛主席在年出版了《论持久战》。
《论持久战》详细阐述了中国和日本当时社会的基本情况,并很有预见性地提出了这场战争拖得越久对日本越不利,因为这会使日本在自身内部的经济问题中走向崩溃。
此外,《论持久战》还预言了抗日战争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三个阶段,并详细提出了这三个阶段该如何操作。
之所以说《论持久战》是一个阳谋,是因为这本书完全是公开发表的,日方当时也能很轻易地看到。
任何一个有战略眼光的人在看完《论持久战》后都会觉得日本必败,而且在《论持久战》中还很清晰地指出了日本的问题。
日本如果能解决这些问题自己恐怕需要变成社会主义国家,中日战争也自然而然会结束。
但如果日本不解决自身内部的问题,拖下去自己就会如《论持久战》中预言的那样,在经济问题中走向奔溃。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在后来不单单成为了我*的抗战纲领,更是对很多日本人造成了影响。
比如当时日本昭和天皇的弟弟三笠宫崇仁亲王,就在看完《论持久战》后大受启发,之后一直宣传日本必败,还曾尝试刺杀东条英机以终止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