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阴古称暨阳,简称“澄”,西晋太康二年(年)开始设县,南梁绍泰元年(年)废县置郡,建治君山之麓,因地处长江之南,遂称江阴郡,为“江阴”名称之开始。
传承有序的年人类生息史、年文明史、年筑城史、年文字记载史、年建置史,使得江阴演绎了一段段传奇。
改革开放之初,江阴人大办乡镇企业,赢得了先发优势,造就了一批改革开放弄潮儿,成为“苏南模式”的发祥地之一。如今,拥有10家中国企业强企业、12家中国民营企业强企业、17家中国制造业强企业、2家营业收入超千亿的企业、48家上市公司的江阴,成为中国县域经济发展中亮眼的一环。
江阴的各镇街道,也有着各自鲜明的人文色彩、厚重的历史文化,下面,纪事君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吧。
澄江街道
据《江阴县志》中载宋代俞巨源所写的序:“大江自京口委折而南,浩溔澎湃,势益壮,越数百里聚为澄江之区。”澄江街道故以此得名。又据传,取南北朝诗人谢朓“余霞散成绮,澄江静如练”诗意,后沿用以为镇(街道)名。
宋、元在县城置澄江驿,曾名北城门谓澄江门,北城外有澄江河、澄江桥。自梁开始,经过历代,直至解放以后迄于今,澄江城区一直是江阴施*的中心。元以前以城区分南北厢,统九坊,明更南北厢为三坊,清改设镇、保,以城外附郭设十八保,分统于南外、西外、北外以及双牌镇,城内则设三十四保。民国就城内外设中山,春晖、通运、文富、定波、春麓、普惠、文定、东济等镇。
解放初改设为江阴市,城区设中山、春申、惠文三镇,年以后恢复为城区。年12月始设澄江镇,后改公社。年复为镇。年7月,西郊镇并入澄江镇,年6月要塞镇并入澄江镇,年11月山观镇并入澄江镇。年4月,经省批复,撤销江阴市澄江镇建制,在其辖区域设立澄江街道。
城东街道
城东街道因位于江阴城东地区,故名。其中包括原山观镇、长山镇和要塞镇杨市村的全部土地,有广阔的长江江面和10千米长江*金岸线。20世纪90年代初这里被市*府定为经济开发区,自年大规模拆迁开始以来至年个自然村基本拆迁完成。年11月,城东街道办事处成立。
云亭街道
秦汉时期,实行“十里一亭、十亭一乡”的建制,云亭距离江阴城刚好10里,云亭又西靠绮山,东北倚定山,两山之间,雾气升腾常有彩云缭绕,故称云亭。云亭佘城遗址表明,这里3年前就是马桥文化的一个重要聚落,与泰伯奔吴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至宋代,这形成了交易所,称云亭市,隶属昭闻乡。清康熙三年(年)建云亭镇,年属云亭乡。年复建云亭镇,年又复为乡。年9月成立人民公社。年复为云亭乡。年撤乡建镇,年12月撤镇建街道。
南闸街道
宋朝天禧年间,为节制江潮,于境内蔡泾建水闸,因在*田港闸之南,称之为南闸。宋、元、明时东部为太凝(宁)乡,西部为来春乡。清代分属观山、谢园、蔡泾3镇。年,蔡泾镇改为南闸镇。年4月,分设南闸、蔡泾、谢南、观南、观西、观山6乡。年9月,6乡合并为南闸乡。年9月成立南闸人民公社。年3月复为南闸乡。年6月,撤乡建镇。年12月,撤镇,设南闸街道。
夏港街道
夏港古称夏浦,因夏港河得名,明时属来春乡,清时置夏港镇,因靠夏港河形成集市。年设夏港乡。年9月作为江阴县建社试点之一,成立夏港公社。年9月辖区内的文富、五星、红旗(现名浮桥)、新生(现名西园)、江锋、红光等大队划归新成立的西郊公社。年改为夏港乡,年8月1日撤乡建夏港镇。年,撤销夏港镇,设立夏港街道。年3月29日,撤销夏港街道,并入新成立的临港街道。年10月,因临港经济开发区行*管理体制调整,撤销临港街道,重设夏港街道。
申港街道
申港是申港河边的一大市集,为春秋时期延陵季子和战国时期春申君*歇封地所在。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中有如下记载:“申浦,县西三十里,一名申港。”宋代设寨,又设巡司于此。清时设把总驻守。年以后分属申港、崇文、滨江、景贤、横塘等乡镇以及虞门乡(现称于门)的西境。年后分别并申港、滨江两乡,年6月合并为申港乡。年9月改申港公社,年4月改乡,年撤乡建镇。年撤镇设街,年撤销申港街道,并入新成立的临港街道。年10月,因临港经济开发区行*管理体制调整,撤销临港街道,重设申港街道。
利港街道
因于利港河边形成集市得名,南梁时于此设利城县,属江阴郡。宋时属永陵乡,清代域内有利城、桃花、丁墅、后梅等镇。年2月,团结乡与利港乡合并称利港乡;*丹乡与丁墅乡合并称丁桃乡,苍山乡并入利城乡。年10月撤区并乡,丁桃乡并入利港乡,利城乡的刘墅、新街也随之并入。年9月成立利港公社,年改为乡,年撤乡建镇。年6月,经江苏省*府批准,利港镇与西石桥镇合并设立新的利港镇。年利港镇并入临港街道。年10月,因临港经济开发区行*管理体制调整,撤销临港街道,设利港街道。
璜土镇
璜土原称*土,因集镇西南有春秋时期吴国姬光太子墓,称姬墩山,山高不满20米,远望似大土堆,古汉语中*土有坟墓的含义,故称*土。宋、元、明时为西通武进的急递铺,称*土铺。年,当地乡绅高尔康等倡议*加斜王傍,意寓美玉饰其土,遂称璜土。
镇境在宋代为良信乡和永陵乡的一部分。清为利城、前周、桃花等镇。民国时为利城、华湖、前周、篁村、丁墅、桃花等乡。年建璜土乡,年3月华湖乡并入,年10月篁村乡并入。年9月成立璜土人民公社,年10月复称璜土乡,年撤乡建璜土镇。解放初石庄设石庄镇和桃花、丁墅、*丹三乡,年9月一镇三乡合并成立石庄人民公社,年3月改称石庄乡,年2月复称石庄镇。年6月石庄镇并入璜土镇。
月城镇
据江阴地方志记载,南朝陈于至德元年(年),迁江阴郡治至秦望山南麓夏浦(亦称夏城)时,筑舰浦城,其南城门外又筑瓮城,即月城,因此该名延称了下来。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于此;战国时期春申君*歇曾在马家湖立塘垦殖;宋代起,分属太宁(凝)乡、青旸乡、凤戈乡。元至正年间,有乡贤请鲍姓石匠于锡澄运河上建沟通东西两岸小集市的卧龙桥,故又有了卧龙的别称。明正统年间巡抚尚书周忱命徐思顺浚河时,重建石拱桥,乃更名月城桥,其名沿用至今。清康煕三年()于此建月城、夏城、*桥三镇。光绪四年(),东邻峭岐镇的陈四房庄、李家村、张陆唐家村、戴庄等析入月城镇。民国期间三镇几经分合,乡、镇称谓亦多次变易。
年,域内设月城镇和夏城、*桥、秦南三乡。年,武进县柳三乡的邹家桥、三塘上、惠济桥、刘家村(西半村)析入秦南乡。年一镇三乡并为月城乡、*桥乡;新安乡的小兆村随之析入*桥乡;西岐乡的花塘村、日照村析入月城乡。年,两乡合一为月城乡。年设为月城人民公社,年恢复为乡,年2月撤乡建镇至今。
青阳镇
据青阳镇境内南楼崧泽文化遗址表明,5~年前就有先人聚居于此。西晋时因名道许逊于此修道成名,故以其字设置旌阳里。北宋时称青旸,寓意清晨日出,并置青旸乡。清康熙三年()分设青旸、泗河、*桥3镇。年,青旸撤镇改乡,年又恢复镇制。年9月,江阴县撤城南区,设青旸区,为区*府治所,并析出*桥乡。年分设青旸乡、桐岐乡。年青旸成县直属镇。年撤区建人民公社,次年与泗河人民公社合并为青旸人民公社。年析出西部地区,成立桐岐人民公社。年,析置青旸镇,为县直属镇。年10月,经江苏省*府批准,改名青阳,意为四季如春。年,桐岐改公社为乡。次年青阳人民公社并入青阳镇。年桐岐乡改镇。年6月,桐岐镇并入。
徐霞客镇
据江阴历代县志载,境内历史悠久,人才辈出,尤以明代著名地理学家徐霞客驰名中外。年11月,江阴市进行区域调整时,合马镇、璜塘、峭岐三镇为霞客镇。年,为更准确地表达对境内历史名人的纪念,经江苏省有关部门批准,更名为徐霞客镇。
华士镇
华士镇相传为吴王夫差种花之处,故名花墅。明中叶,境内广植棉花,曾为棉花集市,故称花市。古文“花”与“华”义同互用,“市”与“墅”方言同音,演绎为“华墅”。明弘治年间,始有华墅村记载嘉靖年间,始称为镇,时为江阴十二镇之一。
宋元时,境域以砂山、龟山为界,山南属清化乡,山北属化成乡,有石桥市,西南部属西顺(舜)乡,东北部属崇仁乡。明嘉靖年间华墅、石桥同时设镇。清康熙三年(),华墅为江阴大镇之一。宣统三年(),改乡为镇,实行自治。年,实行区乡制,以区辖乡,华墅镇属江阴第九区,区署华墅。华墅设镇,区划限集镇处。年,华士现境辖华墅、陆桥两镇和河南、龙南、瓠岱、启长、泰清、周东等乡。年3月,华墅镇划进河南乡和龙南乡,改属华墅区。年8月,陆桥镇与瓠岱乡合并建应天乡。
年10月,时属华杨区,华墅镇析出河南乡、龙南乡;撤应天乡,分别建陆桥、瓠岱、启长、泰清、应河5个小乡。年9月,为华墅区华墅镇。年6月华墅镇直隶县。年9月,设华里镇和华墅、陆桥两个乡。年4月,华墅镇改隶华墅乡。同年9月,改为华墅、陆桥两个人民公社并辖华墅镇。年9月,华墅镇改称华墅人民公社分社。年1月,撤分社设华墅镇,直县隶。年10月,镇、社更名为“华士”。年9月,镇社合一,撤镇归社,年3月,撤社建乡,次年12月,撤乡建镇,恢复为华士镇,年4月,陆桥撤乡为镇。年6月,华士、陆桥两镇合并,仍称华士镇。
周庄镇
周庄镇元代形成村落,名周庄,明代由村成市,称周庄市。汉属毗陵县暨阳乡。西晋属毗陵郡暨阳县,明洪武二年()属江阴县,康熙三年()在周庄市设镇,沿用周庄之名,为周庄镇。年,境设周庄乡,长寿乡。年4月为周庄镇,属晨阳区,10月改属周庄区;年又置周庄乡。年,周庄、宗言、亭西、茂龙、陶城、应河、砂山诸乡调整合并为周庄、宗言、砂山3乡。年3月,长寿、毗山、分水3乡合并为长寿乡。年9月,周庄、宗言、砂山3乡合并为周庄乡。年9月,周庄、长寿2乡分别撤乡,成立人民公社,又于年5月、年3月先后恢复为乡。年12月、年2月,周庄乡、长寿乡,先后撤乡设镇。年6月,长寿镇并入周庄镇。
新桥镇
元末明初,有张姓人来此垦拓成村,名新桥里。明代形成集市,称南新桥市,隶属于*乡。清代属马嘶镇。年9月建立新桥人民公社,年10月撤社建乡为新桥乡,年2月撤乡建镇为新桥镇。
长泾镇
长泾镇因境内有东泾河、西泾河、泾里河、三泾河相通而得名。长泾古在东舜城境内,宋元时名东舜乡;明时称东顺乡。清康熙二年()始建为镇,名长泾镇。年属江阴县澄东区。年撤区并乡,南洇、河塘乡归并长泾乡,年改为长泾公社,年复名长泾乡,年9月又复名长泾镇。年6月,长泾镇和河塘镇合并,仍称长泾镇至今。
顾山镇
顾山镇境内有山名顾山,因山得名。顾山镇唐初即属江阴县。宋元时期与长泾合称东舜乡,明代,改名东顺乡。清康熙三年()江阴分三十六镇。顾山遂以镇定名。民国时顾山地区包括顾山镇与大久、方盖、北漍镇、赤岸镇和栋籁乡。年并为顾山、北漍两镇。年分设顾山镇和大久、方盖、沈舍、北漍、赤岸、栋籁、渎南等小乡。年合为顾山、北漍二乡。年9月成立顾山、北漍人民公社。年复称顾山、北漍乡,后分别于年、年改称顾山镇、北漍镇,年11月顾山、北漍两镇合并称顾山镇。
祝塘镇
祝塘原称筑塘,明代时筑塘成市后,镇民在庆祝之时将筑塘改成了祝塘。宋、元两代,祝塘与文林均隶属江阴*西舜乡。明代设都图制,西舜乡改西顺乡。清时,西顺乡内,祝塘与文林为镇。年,江苏省颁行市乡制,江阴县划为1市36乡,祝塘、文林为乡。年4月,成立祝塘镇人民*府,年8月建大乡,年9月成立祝塘人民公社。年3月,*社分设,撤消祝塘人民公社管理委员会,成立祝塘乡*府。年7月,撤乡建镇,改为祝塘镇人民*府。年6月,文林镇和祝塘镇,合并仍称祝塘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