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历史悠久,历来就有重家庭、重家教、重家风的优良风尚,更是改革开放先行地,极富创新精神。
为了更好地弘扬怀集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良好家风,我们整合了一下属于怀集县的清风爱民之官,有且不限于如下:
高仁山:清俸犹堪度岁华,出身富贵戒穷奢
高仁山,清代桥头韬麟(今怀集县桥头镇新兴韬麟村)人,为官清廉,被点任为官时已年近花甲。
他在《灵川学署即事》中写道:寒厨未至蹄饥苦,清俸犹堪度岁华。寄语家庭休远虑,出身富贵戒穷奢。
治学严谨,执教勤细
据史料记载,高仁山一生中大部分时间从事于教学,曾在家里开设塾馆授徒。他治学严谨,执教勤细,诗洞、永固以及开建县等地都有学生慕名就学,师生关系极为融洽。
他在《散馆赠别开邑暨诗洞、永固诸子回乡》一诗写道:“丹枫十月放寒霜,无限离愁到馆旁。灯火床前人语散,琴书声里梦*长。闲关未了山河愿,晻馥难酬桃李香。此后相思何处是,一轮皓月送他乡。”
道德情操高尚
翻阅他的《麟冈诗草》,我们也不难品读到其高尚的道德情操。
如《赠及门罗子壮敏作君子行》一诗曰:“大易昭日星,谦六爻皆吉;卓载君子风,温恭存宥密。道尊而弥广,心结更如一;大夫美羔羊,良士咏蟋蟀。鸡凤鸟不惊,祥麟兽不?;道貌见峨峨,德音闻秩秩。仁义侠所行,礼让得共质;蔼蔼此吉人,声名自洋溢。”
崇文尚武,世代传承
高仁山的家族一向崇文尚武,被授“三代明经”牌匾。其中,其父高一飞为乾隆三十八年(年)癸巳岁贡生;其弟高智山为嘉庆五年(年)庚申岁贡生;其侄子(高智山之子)高步瀛为道光十二年(年)壬辰岁贡生。其兄高勇山是清乾隆庚子(年)科武举人,也被广西梧州府怀集县慈乐分巡司府经历加三级*重授予“英雄本色”牌匾。
由此可见,高仁山家族可谓“三代书香”和“文武之家”。
至今,其后裔仍然传承“诗书传家”的优良家风,贤仕良才辈出。(肇庆市高健)
梁松冈:官勿论高,惟以爱民为最贵
梁松冈,怀集县人,一生忠心为国、勤*爱民。
晚年还乡后,梁松冈在其故居“集义堂”官厅题一对联:官勿论高,惟以爱民为最贵;厅休嫌小,但能昌族亦云佳。这既是梁松冈的真实写照,也是他留给后代的传世家训。
忠心为国,勤*爱民
梁松冈自幼受聪明好学,书房挂有“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联,激励自己惜时勤读。在梁松冈故居“集义堂”上写有“诗书传家,文章华国”的古训。
据《南海县志》记载:梁松冈于明朝嘉靖年间任南海县正堂,兼理署番禺、顺德。当时正逢倭寇侵扰广东沿海,倭寇劫掠民船、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七品县令梁松冈不畏艰险,联合地方士绅,一边加固城墙,一边组织武装力量主动出击,多次击溃倭寇的进攻。当地人为感念其保境安民的功劳,明末建墟时,将三江都司山南堡改名为松冈墟,即原南海区松冈镇。
乐善门
清德为本,以廉传家
梁松冈后代受家族文化影响,为官出仕者均忠心为国、勤*爱民,守廉明耻,清正廉明。
梁松冈育有六子,其中三子是举人,分别担任湖南湘潭县主薄、上海县知县等官职,其中一子梁允璋还由湘潭县知县升任贵阳府知府。
在这三个儿子的后人中,曾经产生19位举人,19位拔贡、岁贡和恩贡,多位秀才。
到了清代康熙二年(年),梁松冈的后人梁騉和侄子梁殿柏一同考中举人。二人恪守先祖梁松冈“官勿论高,惟以爱民为最贵”的家训,以民为本,不染纤尘,守节如璧。
清康熙二十七年(年),梁騉任职四川屏山。当地自然灾害频发,百姓痛苦不堪。梁騉想尽办法接济灾民,同时上书朝廷陈述百姓疾苦,提出改革措施并请求减免当地赋税。后因朝廷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梁騉遂上书辞职回乡。
他为官清廉,散尽官俸赈济灾民,以致辞官返乡时盘缠费短缺,民众闻讯纷纷解囊相助,始得从四川回到梓里。梁騉感念至深,详细记录各笔善款。并题诗抒怀:“一尘不染自安贫,亦是为官本等身。我念斯民民念我,青钱个个送行频。”
与叔叔梁騉同年中举,同年出任县令,梁殿柏出任江苏江阴知县。为官介然独立,不纳尘垢。
梁殿柏对当地文教事业尤为关切,重视人才培养,倡导择优取士。曾在县试考录时,有人用千金贿赂,他严词拒绝,不为所动。他依据才学选拔童生陈均为冠*,受到官民的交口称赞。
他去世后,江阴县立祠祭祀,录入地方志“名宦”篇。(怀集县纪委莫桥弟)
*维清:身正风清,无欲则刚
*维清,怀集县佛灯(现怀城镇谭勒村)人,清光绪三年(年)考中进士,先后在增城、恩平、澄海等地担任知县。
在“十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的晚清,他是罕见的清官,去世前还专门留下了“爱国忠君,清白做人,清廉为官”的家训,被誉为“*青天”。
屡拒利诱绝不受贿
光绪十四年(年),是三年一遇的乡试大考年,*维清受命到广州任广东文乡试外簾受卷官。考前,有考生偷偷疏通关系,企图从*维清那获取对考试有利的东西。*维清坚决拒绝利诱,绝不受贿。
后来,*维清到澄海当官,恰好那里正在举行一次县学童生考试。考生家长为求好名次,有的到处送礼行贿,有的高薪聘请枪手代笔,手法花样繁多,毫无顾忌。甚至,还有家长拿出五千金银贿赂*维清,希望自己儿子能拿到本次考试的第一名。*维清断然拒绝训斥,并决定在考试期间不再进行非公接待,不给说情人和行贿者一丝机会。
为保证公平公正,他亲自批阅试卷。等到发榜时,人们发现所录取的都是平时公认的高材生。社会信服,官场同行佩服。人们庆幸赞颂:澄海来了个“*青天”!
清廉传家有口皆碑
光绪十八年(年),*维清因积劳成疾在广州病逝,被朝廷赐予四品“中宪大夫”。
*维清曾经担任过知县的增城、澄海两地百姓自发前往广州,护送*维清的灵柩返回故乡怀集,这才发现“*青天”家境贫寒,妻儿女依然生活在几间泥砖瓦舍的祖屋中,连修建*维清墓园的银两都没有。护送灵柩的百姓感动之余,筹资购买建材运抵怀集,修建*维清墓园。
在*维清故居门椽上面,一个历经一百五十多年风雨沧桑,但依然清晰可辨的“忠”字,真实诠释着*维清“讼者得情,斗者不争;身正风清,无欲则刚”的做人为官的坚定理念。
*家后人以家训为人生座右铭,在当地有口皆碑。在晚清、民国和建国后,*家子孙有不少从*为官的,但无一人有贪腐行为。(怀集纪委宣传部整理)
邓拔奇:以革命到底之坚定初心感染亲人后人
邓拔奇(—年),又名邓岗、白希,广东怀集人,是中共广西*组织的开创者和领导人,两广农民运动的先驱。
土地革命时期他曾先后担任中共广西地委书记、中共广西特委书记、中共中央南方局代表、中共广东省委秘书长等职务。
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顾“大家”舍“小家”
他牺牲前的年6月10日,在广东东江特委《我们的生活》刊物第六期发表《怎样做一个好的共产*员》,认定“革命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关系(利益)比任何个人的家庭宗族亲戚朋友的关系(利益)更深(高),(随时准备)牺牲一切为*工作”。
他不仅以革命到底的坚定初心教育身边的共产*员,而且影响了妻子谢惠民的一生及其家风。
年秋,邓拔奇考入厦门大学,结识了大批进步同学,坚定地选择了投身革命的人生道路。
年暑假,邓拔奇回家。为限制他在外参加革命活动,父母为其包办婚姻。他对妻子说:“我是反对封建包办婚姻的,这样的婚姻不幸福。我是许身于革命的人,不能在家陪伴你。”
邓拔奇给妻子起了新名字叫谢惠民,并说服父母妻子投身伟大的革命斗争中去,开始了“做一个革命职业家”的人生。邓拔奇顾“大家”舍“小家”,之后只回过三次家。
年7月,为了支援“省港大罢工”,回家动员父亲募集了白银元交罢工委员会。
年年底,回家乡组织成立“屈洞高富村农民协会”,动员父亲带头响应减租减息和捐赠学租。妻子谢惠民积极参与动员乡亲参加协会,并带领村民修水利村道。
年秋,广西特委被破坏后,邓拔奇接受*组织委派回怀集重建地下*组织,特务发觉后四处搜查他的下落。
一天深夜,邓拔奇甫到家,整个村庄就被国民*警兵包围了。邓拔奇对妻子说:“我走后,国民*警兵会到来,他们问我下落你就说我没有回来,不要怕。”
邓拔奇刚从后门转移上山,敌人就从前门闯进来了,搜家不见人就对谢惠民严刑拷打。谢惠民被拷打得浑身伤痕累累,跌倒又站起,晕倒又醒来,但她仍然矢口否认邓拔奇回来过,以坚强不屈的精神舍命保护了邓拔奇。
就此一别,邓拔奇再没回过家。
谢惠民牵肠挂肚,解放了还不见丈夫的音信,直到年后*府派人送来有毛泽东主席署名的烈士证,才知道邓拔奇早已经牺牲了。
妻子勤俭后人注重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
谢惠民没有自己的亲骨肉,但把家中唯一的男丁侄儿从婴儿就带在身边哺养,之后又带大侄孙三人。她成烈属后,*府经常派人来探望,但她从来没有因生活有困难或侄孙的工作问题向*府提过要求。
晚年她身体多病,县*府动员她入住荣*院疗养,她不愿去。她说:“我的侄儿侄媳对我照顾很好,我舍不得离开侄子侄孙。”
平常看病抓药总是对侄儿说:“只要你们能开支,就不要向*府申请。”她对己勤俭,对人善良,看到哪家生活有困难,总是不惜把自己省俭下来的粮票、肉票、布票、钱物送到邻居手上。
在邓拔奇、谢惠民的影响教育下,侄儿侄孙注重传承先辈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格,爱岗敬业。
侄儿侄媳从事教育事业几十年,桃李芬芳。现任怀集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的侄孙邓敏说:“我最有幸的是出生于一个革命的家庭,最得益的是一生受前辈的影响和祖母的教育,前辈的革命精神和优秀品格从小就烙印在我的心灵,并一直激励着我成长。”(怀集县纪委宣传部)
▍来源:南粤清风网▍报料客服:▍免责声明:本文由怀集领域网发布,由于部分内容无法核实出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领域君,我们将会在24小时内删除处理,敬请谅解,谢谢合作。广告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领域网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