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秦观一入红门不自由
TUhjnbcbe - 2021/7/26 8:13:00
医院治疗白癜风费用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秦观:一入红门不自由

潇湘门外水平铺,月寒征棹孤。红妆饮罢少踟蹰,有人偷向隅。挥玉著,洒真珠,梨花春雨徐。人人尽道断肠初,那堪肠已无。

——《阮郎归》·秦观

秦观只活了51岁。即使是在宋代,也算不得长寿。

宋神宗元丰八年(年),经历了两次失利的秦观考中进士,36岁,总算踏上仕宦之途。

但是,秦观绝对想不到,在他短短15年的入仕期,有7年时间都是在贬谪中度过。

36岁之前,虽然身为布衣,秦观却拥有最大限度的快乐和自由。

秦观老家在今天的江苏高邮三垛镇,距离高邮城25公里,与界首、临泽同为高邮三大古集镇。三垛,因此地原有三座大土墩,原名为"三墩",宋代因避宋光宗赵惇名讳,改称"三垛"。

未仕时期,秦观的生活状态就是耕读备考,时不时还会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秦观自述:“敝庐数间,足以庇风雨;薄田百亩,虽不能尽充饘粥丝麻,若无横事,亦可给十七”(《与苏公先生简·三》);“更遇岁饥,聚族四十口,食不足”(《与苏公先生简·四》)。40口人的一个大家族,其实秦家祖孙三代也就不到20人,其他人都是勤杂工,除了田产收入,秦家的生活来源还有祖父和叔父当官的俸禄,所以,秦观家算是一个中产阶层。

有了相当的经济基础,秦观的日子过得很是逍遥,从小按部就班上学读书,到开考时间,就往返京师应试,考不上,大不了复读,不用担心生计问题。读书之外,婚姻大事当然也早就解决了,娶的妻子名叫徐文美。岳父是个富商,有钱,捐了个主簿的官。徐文美的姑父还是个状元郎,方方面面来看,秦观的日子过得都不错。

当然,在那个时代,“学而优则仕”是共识,以秦观的现状,再能当个官,那就完美了。

秦观也是这么想的,奈何年过三十都考不上,不过他心大,不是闭门不出的书呆子,总会瞅个空子出去游一游。

先做本地游。

“树绕村庄,水满陂塘。倚东风、豪兴徜徉。小园几许,收尽春光。有桃花红,李花白,菜花*。远远围墙,隐隐茅堂。飏青旗、流水桥旁。偶然乘兴、步过东冈。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行香子》

高邮,秦王嬴*于公元前年在此筑高台、置邮亭,故名。汉武帝时期就开始设县的古城,水乡平原,湖泊遍布,京杭大运河蜿蜒伸展,数百条河流交错有致,是扬州市水面最多的县份,自古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山水多情,生活在这里的人更多情,秦观就是典型的代表。

故乡的春光,在秦观眼里,无一处不美,无一处不能入画:树荫匝地,绿水环绕,清风徐来,水波不兴。小园处处,点撒垄上,桃李争妍,菜花如金。白墙黛瓦,酒旗闲垂。小桥流水,信步岸上。草长莺飞,蝶舞蜂忙。就是普通人,身在画中,也觉赏心悦目,何况感情丰富的秦观,旁人只是心起涟漪,他却能数笔勾勒,把这些小确幸记录下来,让我们这些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困兽一般的现代人无比羡慕,无比向往。

抬眼就能看到的田园风光,心旷神怡的花香鸟语,也吸引了秦观的很多朋友前来做客游玩。

“蒙蒙春雨湿邗沟,蓬底安眠画拥裘。知有故人家在此,速将诗卷洗闲愁。”苏辙和他哥哥苏轼是同科进士,与秦观相比,他的科考之路走得很顺利,一考即中,但是论起当官,他也不谙此道,沟沟坎坎磕磕碰碰。

《高邮别秦观》一共有三首,这是第一首。春天里,苏辙和秦观在高邮一聚,细雨如丝,春寒料峭,拥裘而卧。说一说心事,骂一骂坏人,喝喝小酒,写写诗词,不知不觉间,那些烦人的俗务就抛之脑后了——田园生活真是最好的吸尘器。

弟弟和秦观临邗沟而沐春雨,哥哥苏轼来了,秦观陪他登高。

《高邮州志》载:"宋苏轼过高邮,与寓贤王巩、郡人孙觉、秦观载酒论文于此。时郡守以群贤毕集,颜日文游台"。秦观并苏轼等四人去的是泰山庙。

东山顶上,登高而望,但见禾田绿浪,湖天一色,苏轼说,你小子看来所言不虚啊,你这老家真是块风水宝地。秦观在《送孙诚之尉北海》中说“吾乡如覆盂,地据扬楚嵴。环以万顷湖,粘天四无壁。”苏轼说的就是这个。秦观听了,心里自然美滋滋的,别人说什么,他倒无所谓,但是,苏轼对他的评价,他很在乎。为什么呢?

说秦观,绕不开苏轼。

苏轼比秦观大12岁,但是秦观比苏轼早一年去世。当秦观还在高邮读书的时候,苏轼已经是泰斗级人物,后来,秦观拜在苏轼门下,成为苏轼最得意的弟子,和*庭坚、晁补之、张耒并称为“苏门四学士”。

虽然两个人聚少离多,但是,不管苏轼贬官何处,总是保持着和秦观的书信往来,他欣赏秦观的才华,也以过来人的口气劝秦观专心读书科举,少谈*事。秦观两次落第,几乎要放弃科举之路,在苏轼的力劝之下,才有了第三次的中举。

秦观入仕之后,苏轼一直不遗余力提携帮助他。为了推荐秦观,苏轼还动用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给王安石写了一封长信,希望秦观能得到提拔重用。

秦观病逝之后,苏轼将其“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莎行》)这几句诗书于扇上。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恩师来到高邮,秦观喜不自胜,于是邀请了乡贤王巩、孙觉作陪。苏轼的名字在当时如雷贯耳,哪个读书人不知道?王巩和孙觉自然诚惶诚恐,荣幸之至,也拘谨之至。秦观与苏轼早有师徒之谊,又兼书信往来,虽然是学生见到了老师,但是,本质上,二人称得上知己,所以,秦观的心境和其他两人是不一样的。

虽然秦观尚未取得学历,但是,在家乡早已久负盛名,人人都知道,秦家出了个大才子。而苏轼这些大明星的来往,让秦观在家乡更是出尽风头,在众乡邻眼里,秦观是迟早要飞走的金凤凰。

本地呆腻了,秦观开始出游。

秦家大院南面有一条河,叫"秦家垛河",秦观出门必然坐船,"时复扁舟循邗沟而南,以适广陵"。(秦观《与李乐天简》)高邮之地,四通八达,所以,江淮吴楚之地,秦观任意徜徉。

宋神宗熙宁九年(年),秦观同孙莘老、参寥子游访漳南老人于历阳惠济院,浴汤泉,游龙洞山。又往乌江拜谒项羽墓,极尽山水名胜。

年的一次外出,对秦观来说至关重要。当年,苏轼自密州调往徐州,秦观听说消息后,带着自己的诗文赶往徐州拜访。苏轼先浏览了秦观的作品,频频颔首,沉吟片刻,他给秦观出了一个命题作文:苏轼就任徐州之后,修了一座*楼,与彭祖楼、霸王楼、燕子楼、奎楼并称徐州五大名楼,苏轼的意思,让秦观以此为内容,写一篇诗文。

当《*楼赋》呈上时,苏轼不由激赏其"有屈(原)、宋(玉)才",秦观这匹千里马终于找到了伯乐,他也获得了陪同苏轼游览无锡、吴江、湖州、会稽等地的资格,从此,秦观正式入了苏轼门下。"我独不愿万户侯,惟愿一识苏徐州。"(秦观《别子瞻学士》),秦观激动的心情跃然纸上。

宋神宗元丰二年(年),秦观前往越州省亲,适逢苏轼自徐州徙往湖州,于是便乘苏轼官船一同南下。途经无锡,与苏轼同游惠山,又经吴兴,泊西观音院,同访诸寺。端午过后,遂别苏轼赴越,中秋时,与参寥子、辩才法师同游龙井,其后又与郡守程公辟游玩鉴湖、拜谒禹庙。

除了寄情山水,秦观旺盛的情感还有一个宣泄的去处:青楼,首选之地当然是扬州。

扬州自古就是风流之地温柔之乡,高邮距扬州,抬抬脚的事情,所以,秦观一有时间就去扬州逛几天。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尊。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昏。”

这首《满庭芳》虽然香艳,但是集中了秦观的才情和笔力,一经填就,众口相传。苏轼读到了,既为高徒得意,又忍不住揶揄秦观乃“山抹微云君”,这一句调侃,好比父亲对着自己最爱的小儿子,又是莫名喜欢又是忍俊不禁,手指头在敲打小子的脑门,心里说,这臭小子,真他妈有才!

与青楼女子的情感纠葛是秦观笔下出现频率颇高的,在他遗存的五百多首诗词中,此类就有一百多首,若要展开,那得另行成文,这里只蜻蜓点水略提一二。

“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念柳外青骢别后,水边红袂分时,怆然暗惊。无端天与娉婷。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怎奈向、欢娱渐随流水,素弦声断,翠绡香减,那堪片片飞花弄晚,蒙蒙残雨笼晴。正销凝。*鹂又啼数声。”

这首《八六子》写于元丰三年(),适时秦观三十二岁,功业未成,科考无门,只能把心思放在谈情说爱上,类似于此词中对佳人的思念对往事的把玩遍布秦词,而故事的发生地多与扬州有关,所以,扬州,于秦观而言,真是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

元丰八年(年),秦观登科以后,一开始任定海主簿,就是定海县*府秘书吧,后来升官了,当了蔡州教授,相当于现在的市教育局局长。

在蔡州,秦观最大的收获是纳了一位美妾:“秦少游有姬边朝华,极慧丽。”(王士祯《香祖笔记》)这个蔡州女子姓边,苏轼有红颜知己曰朝云,秦观便学了苏老师,给她起名“朝华”。“天风吹月入栏干,乌鹊无声子夜阑。织女明星来枕上,了知身不在人间。”这首绝句就是秦观表白的情诗。

谁都知道,秦观早就认苏轼为师,一路走来,多靠苏轼提携,苏轼是反对变法的,被称为“旧*”,当时的朋*之争已经到了白热化程度,秦观一入官场,就被动地卷入了。

元祐二年(年)苏轼又给上面递了荐书,说秦观“贤良方正”,希望朝廷能把秦观调到京城来,他的对手揪住了辫子,以“莫须有”的罪名诬告,此事不了了之。

苏轼明白,自己树大招风,出面举荐秦观,往往却是害了他,于是,采用迂回战术,元祐五年(年)由范引纯引荐,秦观终于入京成功,任秘书省正字,就是国家图书馆馆员或者出版社编辑之类吧。虽说没有什么实权,毕竟是京官了。

问题是,不到一年,就被人投诉“不检”罢了职务。

元祐七年(年),秦观授左宣德郎,又由秘书省正字左迁国院编修官,参修《神宗实录》,看起来算是被提拔了。

元祐九年(年)太皇太后高氏崩逝,哲宗亲*。“新*”之人相继还朝,“旧*”之人则连遭罢黜,秦观历时七年的贬谪生涯从此开始。

作为苏门学士,秦观和他的老师一样,属于“旧*”核心人物,是被重点打击的对象,肯定要被赶出京城,苏轼贬至惠州。

预感到自己的未来飘摇无定,秦观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给朝华安排去处:“月雾茫茫晓柝悲,玉人挥手断肠时。不须重向灯前泣,百岁终当一别离。”(《遣朝华》)宋张邦基《墨庄漫录》记载:“朝华既去二十余日,使其父来云:‘不愿嫁,乞归。’少游怜而复取归。”

秦观心软一时,但是眼看着自己马上要被迫离开,不狠下心肠,朝华就要跟着自己颠沛流离,于是,秦观借口自己要修道炼丹,特地派人叫来朝华的父亲带她回家。

秦观先接到命令:贬职杭州通判。杭州是个好地方,其风光旖旎不输扬州,何况,虽说是去任副手,但是通判算是中央下派的特派员,威风还是有的,所以,秦观心情不算太糟糕,收拾了行李,就上路了。

秦观前脚刚走,后脚跟就被人敲打上了:御史刘拯状告秦观重修《神宗实录》时,随意增损,诋毁先帝。如此,秦观还没到杭州呢,半路上就接到改任处州监酒税的通知。

这一棒子把秦观打蒙了。处州就是现在的浙江丽水,当时是一个小县城,监酒税是干什么的呢?就是负责管理造酒卖酒的官员。

一个名扬天下的风流才子,却被打发去看管酒坛子,秦观心里的郁闷可以想见。唯一的好处就是喝酒方便。

“青鞋踏雨寻幽径,朱火笼纱语上方。珍重故人敦妙契,自怜身世两微茫。”(《次韵子瞻赠金山宝觉大师》)酒醒之后,寻访幽寺,参禅拜佛,诵经论道,是秦观心理慰籍的重要出口。

然而,“携手处,今谁在?日边清梦断,镜里朱颜改。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千秋岁》)白日里让身体寻得去处,到了晚上,独卧薄衾,如烟往事纷纷而来,终究还是骗不过自己。

不料,秦观的抄经度日参禅度己又成了新的罪状,《宋史·文苑传》云"使者承风望指,伺候过失,既而无所得。则以谒告写佛书为罪,削秩徙郴州"。

削秩是将所有的官职同封号除掉,是宋代对士大夫最严重的惩罚,也就是开除*籍开除公职,剥夺一切*治权利,贬至郴州。

湖南郴州,在当时属于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是最偏远的流亡之地,去往此地,一般来说就意味着再难生还了。

秦观绝望了。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踏莎行》)谪放天涯之地,在官场上迷迷瞪瞪,既看不清来处,又不知道去处,一介书生,对命运的无从把握,对前途的悲观惆怅,都只能写字几行了。

秦观不知道的是,在他身后,苏轼为这首词写下“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的跋语,米芾将秦词苏跋付以米派书法。南宋咸淳二年,郴州知*邹恭,命工匠将三位大家的手笔镌刻于苏仙岭*洞石壁,为后世留下了“三绝碑”。

原以为郴州就到头了吧,谁知道,年,秦观又被打发到广西横州。在这里,秦观创办学校,教书育人,又与一位壮族姑娘有过故事,因此当地还建有一座见证其爱情的海棠亭。

不过一年,秦观又徙广东雷州,与远在海南的苏老师隔海相望。

离京城越来越远,秦观的心,越来越凉。

也许是有预感,在雷州,秦观自作《挽词》:

婴衅徙穷荒,茹哀与世辞。官来录我橐,吏来验我尸。藤束木皮棺,槁葬路傍陂。家乡在万里,妻子天一涯。孤*不敢归,惴惴犹在兹。昔忝柱下史,通籍*金闺。奇祸一朝作,飘零至於斯。弱孤未堪事,返骨定何时。修途缭山海,岂免从闍维。荼*复荼*,彼苍那得知。岁冕瘴江急,鸟兽鸣声悲。空蒙寒雨零,惨淡阴风吹。殡宫生苍藓,纸钱挂空枝。无人设薄奠,谁与饭*缁。亦无挽歌者,空有挽歌辞。

自己哀悼自己,恐怕也是绝无仅有吧。如《宋史》本传所云:“先自作《挽词》,其语哀甚,读者悲伤之!”

元符三年(年),哲宗驾崩,徽宗即位,向太后临朝。*坛局势变动,迁臣多被召回。秦观也复命宣德郎,放还横州。

至藤州(今广西藤县),游光华亭,秦观口渴想要喝水,等人送水至,他已含笑而去。

情深不寿,果然。

我们读惯了“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读惯了“为君沈醉又何妨。只怕酒醒时候、断人肠。”往往想当然的以为秦观是一个温文尔雅的白面书生,其实不然。

晁补之曾有诗咏“高才更难及,淮海一髯秦。”(《饮酒二十首同苏翰林先生次韵追和陶渊明》其二十),可见秦观是一个大胡子,美髯公也。宋邵博《邵氏闻见后录》载“秦少游在东坡座中,或调其多髯者,少游日:‘君子多乎哉!’东坡笑日:‘小人樊须也。"’可见秦观多髯长须是肯定的,以至苏门师友常拿他开玩笑。

与秦观长髯美须相匹配的,是他的豪放不羁。《宋史·秦观传》记载:“少豪隽,慷慨溢于文词。举进士不中。强志盛气,好大而见奇,读兵家书,与己意合。”秦观自己在《精骑集序》一文中曾这样写道:“予少时读书,一见辄能诵,暗疏之,亦不甚失。然负此自放,喜与滑稽饮酒者游……”

可见,秦观小时候绝不是一个听话乖巧的孩子,反而自由散漫,因为太聪明,读书也并不刻苦,一有时间,就和一些有趣的人一起饮酒玩耍,由此看来,秦观也是一个好玩的人,不会循规蹈矩,更不迂腐,放到今天,属于外表粗放,内心细腻,智商情商极高者,否则,也不可能有那么多的女子喜欢他。

貌若武夫的秦观,基因中果然有尚武传统,让很多现代粉丝都想不到的是,秦观还是一个兵法家。

“我宗本江南,为将门列戟。”(《送少章弟赴仁和主簿》)秦观的祖先乃南唐武将,秦观从小喜读兵书,尤其钻研《孙子兵法》十三篇,是个*迷。24岁作《郭子仪单骑见虏赋》,壮年时期写了《将帅》、《奇兵》、《辩士》、《谋主》、《兵法》、《边防上中下》、《李陵论》、《王朴论》等一系列*事策论。

秦观谈兵亦尤重奇兵,《奇兵》曰“兵之道莫难于用奇,莫巧于用奇,莫妙于用奇。”强调出奇兵以制胜的重要性,明代徐渭评价此文“笔端奇横,是古今文中利器”。史书也说"文人论兵,秦观堪与晚唐杜牧相媲美。"

于稼穑之事,秦观有《蚕书》传世,农桑之文,依然有理有据很是内行。

现在,我们综合起来看,秦观的形象就不是区区文弱书生那么单薄了,即便以书生论,一般读书人,能在某一个领域有所建树已属不易,秦观却是个全才,诗词歌赋,策论、哲理散文、游记、小品文,每一种他都得心应手。

只是因为他的词作影响太大,所以,人们忽视了他的其他成就。从宋刻本看,《淮海集》前后集共四十九卷,其中只有三卷是词,其余赋一卷、诗十四卷、挽词一卷《以上为韵文》,而以文为最多,共三十卷。

相比秦观在创作上的游刃有余,他的官场生涯可真是跌跌撞撞不辨东西。在我看来,秦观误入官场,最大的痛苦是失去自由,本是山野散淡人,偏偏要穿上官服,正襟危坐,说着言不由衷的话,做着人云亦云的事。

一开始,秦观也在努力向主流靠拢,试图抹杀小我,重塑一个自己,但是,一个性情中人,想要变成一个*客,其难度不亚于重生。

值得安慰的是,官场束缚的,只是秦观的身体,他那高贵自由的灵*,永远是骄傲的雄鹰,翱翔在红尘之上。

长按识别二维关

李晓东空山听雨

1
查看完整版本: 秦观一入红门不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