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介绍 » 大唐名相一辈子留下的唯一题词,你能否看懂
TUhjnbcbe - 2021/7/23 0:46:00
白癜风初期的图片 http://pf.39.net/bdfyy/jdsb/190205/6856181.html

唐代著名*治家姚崇历仕五朝,在十几个州做过地方官,先后在武则天、睿宗、玄宗三朝为相,特别是以其*治纲领“十事要说”辅佐唐玄宗李隆基,大刀阔斧地整顿朝*,开创了大唐开元盛世,与房玄龄、杜如晦、宋璟并称“唐朝四大贤相”。司马光说:“唐世贤相,前称房杜,后称姚宋,他人莫得比焉。”

文武双全

唐高宗永徽元年(年),姚崇出生于陕州(今河南三门峡陕州区)一个武将之家,高祖姚宣业曾任南朝梁陈征东大将*,屡建奇功。曾祖姚安仁曾仕青、汾二州刺史,为官清廉,秉公无私。祖父姚祥任怀州长史,检校函谷关都尉。父亲姚懿,曾任峡州刺史、嶲州都督。姚崇十二岁时,父亲病故,随母亲迁回汝州梁县广成泽外婆家。


  姚崇继承了父亲的尚武遗风,每日以习武为功课,经常同乡里少年一起到山野射猎比武。十余年间,炼就了强健的体魄、勇猛无畏的精神。

广成骑射


  后来,有一个人使姚崇改变了不喜欢读书的习惯。此人名叫张憬藏。据姚崇晚年回忆,就在他“居广成泽,目不知书,唯以射猎为事”,整日陶醉于呼鹰逐兔之乐时,遇到了张憬藏,劝说他“当以文学备位将相,无为自弃”。

折节读书


  在张憬藏的鼓励和指点下,姚崇改变了整日“呼鹰逐兔”的习惯,“尔来折节读书”,从此姚崇的命运开始了新的转折。经过几年的努力,姚崇学业大进,成为东都洛阳一带闻名的饱学之士,不到20岁便步入仕途。

截镫留鞭


  姚崇为官高位不骄,低位不馁,一心为民,了无私念,两袖清风。据记载,景龙年间,姚崇任越州(今浙江绍兴)都督,离职之时,百姓十里相送,钱塘江边惜别,遥望孤帆远影,众皆嚎啕大哭。

问民疾苦


  另据唐·冯贽《云仙杂记·截镫留鞭》记载:“姚崇牧荆州(实为扬州),受代日,阖境民泣,抚马首截镫留鞭,以表瞻恋。”

截镫留鞭


  当初,姚崇任扬州地方官,三年任期已满,离职告别的那一天,扬州的百姓官吏哭泣着簇拥在他的马头前,依依不舍,挡住道路不让他离去。实在没有办法,百姓便截留下马鞭、马镫留作纪念。自此,“截镫留鞭”成为了赞美地方官员美*的成语。

救时宰相

河南省伊川县姚公祠


  姚崇办事干练是出名的。有一次,姚崇家里有丧事,请了十几天假,把*事委托给他助手——检校吏部尚书卢怀慎。然而,很多事卢怀慎不知道该怎么处理,公文越积越多,急得团团转。姚崇料理完丧事回朝后,没有花多少时间,就把案头的积件处理完了。旁边的官员看了,没有一个不佩服他。姚崇问一个官员说:“我这个宰相,能跟古代什么人相比?能不能比得上管仲、晏婴?”那官员说:“跟管仲、晏婴似乎比不上,但是也可以称得上‘救时宰相’了。”

灭蝗救灾


  时人称姚崇为“救时宰相”,顾名思义,就是认为姚崇具有排除种种困难、危机,如同顶梁柱,确保大厦不倒塌的能耐。事实上,姚崇的确善于分析处理复杂问题。


  开元四年(年),山东发生大蝗灾,百姓只知设祭膜拜,却不敢捕杀蝗虫,任由蝗虫嚼食禾苗,灾情危急。然而朝议鼎沸,大都认为蝗虫不宜捕杀,“杀虫太多,有伤天和”。唐玄宗犹豫不定。


  为此,姚崇引证古书,上奏道:“《诗经》有言:‘秉彼蟊贼,付畀炎火。’汉光武帝也曾下诏道:‘勉顺时*,劝督农桑。去彼螟蜮,以及蟊贼。’”通过已有事例力证灭除蝗虫是应该的,而且提出了具体的灭蝗办法:田地都有主人,让百姓救护自己的庄稼,一定会很卖力。夜间可以焚火,在旁挖坑,边烧边埋,蝗虫便能灭尽。唐玄宗答应了,于是派出御史为捕蝗使,督促各地灭蝗。


  然而朝廷上百官议论不止,唐玄宗也有动摇。姚崇从国家安危的角度,进一步阐明了灭蝗的必要性:如今飞蝗遍地,反复繁殖,河南河北家无宿粮,若无收获则百姓流离,关乎国家安危。灭蝗即使不能尽灭,也比留下来形成灾患为好!唐玄宗深以为然。


  在姚崇的坚持下,蝗灾的危害被减小到最低程度,没有造成大面积的饥荒。

为*以公


  姚崇对下属官员和自己亲属管教严格,为了劝诫满朝文武兼对子孙晚辈,他以一个卓越*治家的远见、襟怀、智慧和文化风骨,写下了《执秤诫》《弹琴诫》《执镜诫》《辞金诫》《冰壶诫》《遗令诫子孙文》等诫文。


  法者,天下公器;官者,庶人之师。其身既正,不令而行。在下无怨,唯上之平。


  ——摘自《执秤诫》


  心苟至公,人将大同;心能执一,*乃无失。


  ——摘自《执秤诫》


  《执秤诫》强调为*以公,做人做事,不能高高低低,要不偏不倚、不骄不谄。秤好比法则,为天下公器,当官好比执秤,要为人师表。


  有一次,姚崇在东都洛阳做官的儿子,曾找到父亲早年提携过的官吏,推荐自己的好友,并希望能给予关照。姚崇知晓后,不但不包庇自己的儿子,反而对孩子严厉训斥。

清白廉慎


  唐代诗人王昌龄有句名诗:“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壶以其晶莹无暇、清澈透亮,常被用来比喻品德的高洁。


  姚崇在《冰壶诫》里,也以冰壶来告诫子孙持廉守节,冰清玉洁。


  冰壶者,清洁之至也,君子对之,示不忘乎清也。夫洞澈无瑕,澄空见底,当官明白者,有类是乎?故内怀冰清,外涵玉润,此君子冰壶之德也。


  玉本无瑕,冰亦至洁,方圆相映,表裹皆澈:喻彼贞廉,能守其节。


  ——摘自姚崇《冰壶诫》


  姚崇一生以身作则,生活俭朴,清廉自持。他在京城没有住宅,寓居在罔极寺中,因病卧床不起。唐玄宗每日遣人前去探病,每遇*国重事,都命人去征求他的意见。后来,为方便咨询,命他迁入“四方馆”,并准许家属侍疾。但姚崇认为四方馆存有官署文书,不是病人居住之地,且馆舍豪华富丽,便极力推辞。


  尔以金玉为宝,吾以廉慎为师;尔以夜昏可纳,吾将暗室不欺。若尔有赠,吾今取之,尔则丧宝,吾则怀非。故曰:欲人不知,莫若无为。欲无悔吝,不若守慎。


  ——摘自姚崇《辞金诫》


  


  你把金银宝玉当作宝贝,我把清廉谨慎品格作为榜样;你以为夜晚灰暗可以收受礼金,我说黑暗的内室也不能欺天;如果你有礼品赠送,我现在接收,你丧失了金玉宝贝,我则招致是非。所以说,要想人不知,除非己不为。要想没有悔恨,不如保持谨慎。


  在《辞金诫》中,姚崇列举了子罕辞玉、杨震辞金的故事,以此为例,谆谆教导后辈,行事要有敬畏之念,万不可越雷池半步。

姚崇手书“藩篱”


  公元年10月,大唐开元三年,65岁的宰相姚崇,回到了他阔别已久的故乡——陕州。家乡的姚氏宗亲前来为祠堂求字,姚崇挥笔写下“藩篱”二字,这是他几十年从*生涯中唯一留下的题词。


  一千多年过去了,姚崇的家风家训正如一道家族的“藩篱”,心灵的屏障,为后世定下了规矩、立下了准绳,世代守护着姚氏血脉的赓续。(纪小兰丨视频、资料提供:河南省三门峡市纪委)

更多精彩,为您推荐

第40人到案!"百名红通人员"李世乔回国投案自首

处分省部级14人...中央纪委通报年一季度全国纪律审查情况

斩断"黑手"!纪委这样查处扶贫领域腐败问题

纪委工作"秘密"很多,离岗离职请先脱密!

豫商翘楚"康百万":比乔家大院大15倍,富甲三省、兴旺年靠这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唐名相一辈子留下的唯一题词,你能否看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