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廉吏于*》中李万年的扮相
作为一代清朝名臣,于*不仅是山西历史名人的代表,更是山西人的骄傲。虽然他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几百年,但他的人物形象、人物故事依然活跃在舞台荧幕上。电视剧、广播剧、话剧、戏剧等不同的艺术表现方式都极力演绎,将于*的故事告诉今天的人们,让人们记住于*,学习于*。
在李万年心里于*是一座精神的高山
提起电视剧《于*》,人们大多会想起李万年。
如果不是这次重拍电视剧,人们大概已经忘了,那部19集电视连续剧《一代廉吏于*》是年拍摄,年11月在中央电视台一套节目*金时段播出的,距今已经15年之久。然而,即使过去了这么久,看到李万年发来的近照,记者还是忍不住想起了他穿清朝官服的模样——李万年扮演的于*,荧幕形象实在是深入人心。
3月22日上午,当记者电话连线到在西安家里的李万年,他有些苍老却十分亲切的声音从听筒中传来时,很难让人想象,这样一位年过八十的老人,还在荧幕上奋斗着,下个月,也就是4月份,他还要去拍一部电影。“自从拍了电视剧于*之后,我不断地在拍戏。年一年,我就拍了7部戏。”李万年的声音笑呵呵的,“于*这个人物角色,大概是我演艺生涯中塑造得最为成功的一个。”
对此,导演朱正曾在一次接受采访时说道:“剧本一写出来我就认定这个角色非李万年莫属。他有种从容儒雅的气质,与角色非常吻合。”
而接到这个角色的出演邀请时,李万年也非常认真、慎重。不把人物细细琢磨透,他心里就不踏实,为演好这个角色,他很费了一番心思。先是阅读古籍,琢磨研究历史人物的故事、特点,“在拍摄过程中,我不断揣摩这个角色,有了想法,考虑成熟后就向导演提出改进意见。”“于*”这个人物是剧中的绝对主角,戏基本围绕这个人物展开,要再现于*从担任县令到两江总督几十年间,不仅*绩显著,而且清正廉洁,一心为民,一心为国的感人故事。因此,“于*”的台词特别多,升一次官调动一个地方,他周围的人都换了,“于*”不能换。李万年的演出任务最重。“我记得这部戏开机是在晋中榆次,主要的戏是在广西拍的,后来因为那边发大水,又撤了回来。最后结束的戏是在无锡拍的。不过,大多数的戏还是在太原拍的。”虽然已经过去18年,李万年依然清楚地记得拍摄《一代廉吏于*》时的一些细节,“那部戏一共拍摄了5个月,那5个月,是我演艺生涯中最难忘的一段时光。”
山西人演山西人
李万年对山西的感情很深。
起初他在山西拍过几部戏,“张绍林导演的一些戏,比如《百年忧患》就是在山西拍的。所以,山西的观众对我很熟悉。”
更何况,对他来说,在山西拍戏,就是回家。很少有人知道,李万年是山西运城人。作为山西老乡,演一位历史上的山西廉吏,李万年感慨颇多。“于*是山西人,是康熙朝的官,他像大家熟知的包拯、海瑞一样,是中国历史上十大清官之一。”了解之后,李万年感到非常自豪,“没想到,咱山西有这么一位伟大的历史人物!”
怀着一种对山西老乡的崇敬之情,李万年全身心地投入到了拍摄当中。而一旦深入进去,他被于*深深地感动、震撼了。“于*做官是个清官,清廉到令人不可思议。”李万年说,他虽然是个官,但衣服破了、靴子破了也顾不得管,还是一心一意为老百姓办事,心里装着的只有百姓。“于*做官非常勤*。”李万年回忆道,当时电视剧的主题歌里有一句歌词,说于*“流的是热泪,熬的是心血,勤*不息。”“于*做官勤勤恳恳,令人敬佩。”“于*做人很正直,他的人格力量是伟大的,是我们现代人做人的楷模。”李万年说,“最可贵的是,于*是一个历史上真实的人物,他不是虚构的,这样一个真实的清官,让我肃然起敬。”所以,虽然当年的演出非常艰苦,也非常累,但冲着于*这个人,李万年也下定了决心,不管付出多少艰辛,也要把这个角色演好、演活。
拍摄进行到后来,李万年已经不是在创作,而是变成了于*。以至于电视剧拍摄距今已十几年,他依然觉得,“于*一直陪伴着我。几乎每天都有人在问,你是演于*的那个演员吧?人们不断地提醒着我,让我以他为榜样,向他学习。”
电视剧拍完了“于*”的故事还在继续
电视剧《一代廉吏于*》播出后,李万年塑造的清官于*这一艺术形象,全国广大观众与文艺界、影视界的专家、学者,以及清史专家和媒体舆论界都给予了高度评价。每天都有很多观众的电话、来信,跟李万年谈他们的感想。“有人说,让那些贪官在于*面前发抖吧!有人说,应该让贪官好好看看‘于*’,让他们在于*面前感到羞耻!”
年5月,李万年被观众评为最喜爱的演员。当年11月,因饰演于*,李万年又荣获第十九届中国电视金鹰奖观众喜爱的电视剧演员提名奖。
于*不仅让李万年收获了诸多荣誉,也让他在精神上有了新的追求。“我太爱这个人物了,”李万年非常激动地说,“他的力量、人格魅力太强大了!”电视剧播出后,李万年接到很多酒厂拍广告的邀请,酬金很高。但是,他拒绝了。
为什么?“让我穿上于*的衣服,拍酒的广告,拿‘于*’去赚钱、卖钱,这怎么能行?我不干!”李万年动情地说。在他心里,于*已不仅仅是他曾经扮演过的一个角色,也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人物,更成为了他精神上的一座高山,仰之弥高。
而今,得知要重拍电视剧“于*”,李万年非常高兴。“我一直认为,应该把于*的事再写成剧本,从各个角度重新解读、呈现于*,他不光是个廉吏,还是破案能手,他不光是位清官,为人处事也有很多值得今人好好学习的地方。”而这次重拍,“于*”的扮演者成泰燊,李万年对他也颇多赞誉之词,“我之前和成泰燊有过两次合作,一次是在《母亲是条河》,一次是《青春之歌》。他来演于*,我相信一定能演好!”“作为一名演员,能遇到‘于*’的戏,是很幸福的事。”采访的最后,李万年依依不舍地说,他和于*的缘分没有结束,于*的精神会继续陪他走下去。
成泰燊:十几年修行就在等待“于*”
成泰燊扮演的于*四十集历史正剧《于*》作为开年大戏,于年1月3日登陆央视一套*金时段,现已在央视频道多次轮播。由中国“第五代导演”领*人物之一的吴子牛导演执导,成泰燊等主演。
于*的扮演者成泰燊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他演过的《世界》、《美错》等片多次在国外获奖。他没有出众的外形,却有着非常成熟的演技。谈到此剧,成泰燊说:“我和于*都是山西吕梁人,血液里应该有相同的气质,会更容易领会他的那种情怀和壮志。言行举止也能更容易揣摩。”当然有这些还是不够的,“于*的身心、他的眼神透露出来的是大爱。我是一个有信仰的人,我觉得我之前十几前的禅修,一直都在为这个角色做准备。”“我拍戏和我的生活是一样的。拍的戏未必比生活假,而生活也未必比戏更真。如果没有找到那种真实感、原动力,根本演不出来。”成泰燊希望《于*》这部戏都深入观众的灵*深处,让大家感受到这份光明。
成泰燊:“于*这个角色,应该说在我塑造的角色里面,应该是一个最丰满、最重量级的一个角色,而且他还和我有特殊的缘分,因为是吕梁历史上非常伟大的一个人物、一个圣贤,我也是吕梁人,所以有一种特殊的渊源在里面,这次塑造这个角色,应该说是真正的给家乡、给吕梁、给交城、给山西尽一份心。”
“于*他一开始有一个,我出仕为官,(目的)不为一时温饱,是“不昧天理良心”。所以这个人物,无论是从他的精神世界,还是他所经历的磨难,还是从县令开始一直做到两江总督,在每一个台阶上,其实都是人生的一个历练,每一个抉择都是需要很大的一种胆识和智慧。他的人生与自古中国的文人相比有一个区别,就是他不但具有满腹经纶,最重要的他是真正地去做到了。有的人是说到容易做到难,于*是真正地从县令一直到两江总督,在他二十几年的从*生涯当中,应该说是鞠躬尽瘁。”成泰燊说。
成泰燊饰演过许多经典角色,尤其是赵尚志、祁寯藻等人物形象深受观众喜爱,他把民族英雄的豪情壮志,家国天下的情怀演绎的淋漓尽致。
“像于*、赵尚志、祁寯藻他们身上都有大人物的情怀,就是胸怀天下,超越自我,胸怀很宽广。不愿碌碌无为,过此一生,一般的情况下,像于*45岁,才出仕当官,而且还是一个七品的县令,从最底层做起,而且广西罗城是烟瘴之地,常规来说就是有去无回的。包括赵尚志,赵尚志是抗日大英雄,赵尚志是42岁就牺牲在抗日战场上。这些人物都是伟大的英雄,他们这种英雄有的是在战场上,有的是在自己人生的战场上,战胜自我,战胜一切困难,为时代做出巨大的贡献,所以这些人物都是大人物。像他这样一个通达了儒释道的学养,很有境界、很有智慧的一个人,他在出仕当官以后主要还是讲的要为*以德,就是说如果你是一个当官的人,首先要以德从*,这样普天之下的老百姓就会围绕在你身边,就会真正地去以德感化万民。所以《于*》这样一部戏对当今社会,无论是对官员还是对老百姓,都是一个非常有益的,非常需求的一个精神(食粮)。”他说。
成泰燊表示,每一次饰演大人物,都是对自己的挑战,也是自身艺术境界提高的不断修炼。
成泰燊“对于塑造这个角色,其实对于自我来说是一次净化和修养,也是一次修行,我相信这样的角色符合天意,而且这个作品也是符合天意,自然会得到很好的效果,也会给这个时代、给当下带来一个正能量。我就希望通过这部戏能够唤醒我们山西的传承,能够再出人才,能够为家乡传递正能量,能够出现这种向这些先贤看齐。我觉得这是家乡的一种荣耀,也是家乡的希望吧,每一个山西人都有这样的愿望。”
谢涛扮演的于*
在谢涛看来山西梆子低回苍劲最适合表现于*内心
傅山和于*,两个山西历史人物,是谢涛塑造的两个舞台艺术形象。一个是避世归隐的傅山,一个是胸怀社稷的于*,一道一儒,“晋剧第一女老生”谢涛均能驾轻就熟,成功塑造,不能不说,她本身也是一个传奇。
“因洪水将其督造的浮桥冲垮而被革职的于*,仍然不计个人生死得失,主动为民请命,安抚啸聚山林的百姓,最终使百姓归附……”这段历史故事,是晋剧《于*》的主要内容。
由一位女老生来演清朝戏,这对晋剧《于*》来说,本身就是一大亮点。接到任务后,谢涛一边阅读学习大量史料,结合历史思考任务,再反复研究剧本中的典型历史事件,努力寻找于*这一常态“廉吏”形象之外,作为一个人——能屈能伸,不纠结小事,是个有毅力、有智慧、有大胸怀的士大夫;品行高洁,对百姓温情爱护,有智慧,有决断——这些更深层的性格特点,最后要凝聚在短短两小时10分钟的晋剧舞台表现当中,如何用舞台语言表现,如何再进行自我创作,都是她要仔细琢磨的。
舞台艺术与电视艺术不同,要在短短两个多小时内,将人物形象树立、丰满、刻画出来,是件很不容易的事。谢涛说,晋剧《于*》选取了有别于其他艺术作品的角度,虽然其中也有于*廉洁的刻画,但重点放在人物的“能”与“勤”上,以现代人的理解,从现代人的审视角度去理解于*的形象、内心、思想,因此,这样出来的作品更贴近人心,更亲民、亲和,“没有夸张的表现手法,力图真实、朴实地反映于*。”她说。
于*是清代人,清人垂辫,为了在舞台上的表现更加逼真、不做作,谢涛毅然将秀发剪去,剃了半个光头。“这样还不够,要演好于*,我必须走进于*的内心世界,成为于*,用他的体会去感受,然后再用肢体语言和唱腔表现出来,塑造出立体、真实的于*。”谢涛说。
在排练场一次又一次地苦练、琢磨之后,谢涛终于找到了对人物独特的表现手法。于*只身挡马的一套动作,设计得相当精彩——传统的跪步、蹉步等程式化的步法加以融汇,时而迎面躬身向前,时而背部相抵艰难跪行,谢涛的表演充满了奋不顾身、勇往直前的力量,生动地表现出于*不畏权势、以单薄身躯“挡马阻剿”的大义。
令人叫绝的是,有许多很难的做工戏,谢涛是将其与大段的唱腔结合在一起的。“山西梆子特有的低回委婉、苍劲凄凉,最适合表现于*内心的委屈、凄楚、失落和坚强等多重情绪。”而谢涛唱腔的“高亢悲壮”“慷慨激昂”又将于*朴实为人、心系百姓的人格魅力推向更深远的境界。
现在,晋剧《于*》已经演了20场,山西、北京、包头的观众已有幸观看。“今年我们安排了最少40场,希望能通过晋剧这种山西的艺术表现形式,将我们山西的历史人物、一代清官于*的魅力展现出来,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学习于*。”说完这些,谢涛又投入到紧张的演出中……
来源:网易新闻,吕梁第一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