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古诗词里的福建茶,请你来品品
TUhjnbcbe - 2021/7/17 13:40:00
请问盖百霖的副作用有哪些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173056.html?ivk_sa=1024320u

悠/悠/岁/月/飘/茶/香

福建的产茶历史已有多年

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

在福建

大街小巷是茶店

家家户户备茶具

是客进门即泡茶

男女老少会品茶

如果说

历史和文化是福建的华章

那茶则是其中最精彩的片段

那么

这些古诗词中的福建茶

你知道么

《茶经》节选

唐·陆羽

……岭南、福州、建州、韶州、象州。福州生闽县方山之阴。……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这说明福建茶质量优良,及至唐中叶,闽县方山茶就已相当有名了。据说在《新唐书》上,被列为贡品之一的,就是闽县方山茶。

福建茶历史悠久,远在茶被列入“开门七件事”与柴米油盐并列的唐代,就见于记载。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浙江山阴(绍兴)人。生长在江南茶乡的陆游,一生爱国、爱诗、爱茶。嗜茶如命的他品天下佳茗,对闽中建茶情有独钟。他54岁那年入闽为茶官,职务是提举福建常平茶事,署司在建州,即今福建建瓯。

《建安雪》

宋·陆游

建溪官茶天下绝,

香味欲全须小雪。

雪飞一片茶不忧,

何况蔽空如舞鸥。

银瓶铜碾春风里,

不枉年来行万里。

从渠荔子腴玉肤,

自古难兼熊掌鱼。

冲调时,雪白的茶叶在茶具里上下翻腾,产生乳花般的醉人效果,所以官家认为建茶是茶中第一佳品。

建溪为建瓯市最大河流,是闽江主要支流。产于建溪流域的建茶在宋朝时期,是全国闻名的贡茶。

《喜得建茶》

宋·陆游

玉食何由到草莱,

重奁初喜坼封开。

雪霏庾岭红丝磑,

乳泛闽溪绿地材。

舌本常留甘尽日,

鼻端无复鼾如雷。

故应不负朋游意,

手挈风炉竹下来。

大庾岭带红丝的石磨上产出的茶叶像雪一样白,建溪地域所产的茶叶在冲泡时茶汤上会浮起乳白色的泡沫。

此处的闽溪即指建溪。

《试茶》

宋·陆游

北窗高卧鼾如雷,

谁遣香茶挽梦回?

绿地毫瓯雪花乳,

不妨也道入闽来。

绿色的茶汤在兔毫建盏中打出雪花般的泡沫,不妨也来福建品尝品尝。

《谢王彦光提刑见访并送茶》

宋·陆游

迩英帷幄旧儒臣,

肯顾荒山野水滨。

不怕客嘲轻薄尹,

要令我识老成人。

颿回鼓转东城暮,

酒冽橙香一笑新。

遥想解酲须底物,

隆兴第一壑源春。

要想解酒清醒,最好饮福建的壑源春。

壑源春即产于壑源山的茶叶。壑源山位于北苑凤凰山的南面,壑源茶为岩茶的一种。

《饭店碾茶戏作》

宋·陆游

江风吹雨喑衡门,

手碾新芽破睡昏。

小饼龙团供玉食,

今年也到浣溪村。

作为“上品龙茶”的龙团茶,没想到今年在浣溪村也能喝到了。

古代茶史上的“龙团凤饼”就以建茶最为出名。

由于陆游任职茶事官,不仅对公卖茶要严加管理,增加国家收入,而且对上贡朝庭的上品,都要亲身试茶,不敢怠慢。

《适闽》

宋·陆游

春残犹看少城花,

雪里来尝北苑茶。

未恨光阴疾驹隙,

但惊世界等河沙。

功名塞外心空壮,

诗酒樽前发已华。

官柳弄*梅放白,

不堪倦马又天涯。

春天的时候诗人还在西南的成都赏花,冬天就又来到东南的福建品尝北苑茶了。

北苑茶是中国茶叶发展史上最著名的御茶,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的闽国。

闽龙启元年(闽王王审知之子王延钧的年号,公元年),建州建安县(今福建省建瓯市)有位茶园业主张廷晖,在凤凰山(今建瓯市东峰镇境内)经营方圆30里的茶园,因战事频繁,难以为继,就将茶园全部献给闽王,作为皇家茶园。茶园地处闽国北部,故称“北苑御茶园”。所产之茶称“北苑茶”。

苏轼是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而且对品茶、烹茶、茶史等都有较深的研究,在他的诗文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咏茶佳作。他以对茶的挚爱,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茶文化遗产。

《西江月·茶词》

宋·苏轼

龙焙今年绝品,谷帘自古珍泉。雪芽双井散神仙。苗裔来从北苑。汤发云腴酽白,盏浮花乳轻圆。人间谁敢更争妍。斗取红窗粉面。

腴白花乳,轻盈而圆润,在当时的斗茶中,北苑贡茶时常能脱颖而出。

宋代是建茶的鼎盛时期,官、私茶厂有千余家,朝廷罢阳羡贡茶,改贡建茶。北苑贡茶在中国茶叶御贡史上鳌占了年,独领风骚,是中国御贡史最长的茶。

《咏茶》

宋·苏轼

武夷溪边粟粒芽,

前丁后蔡相宠加。

争新买宠各出意,

今年斗品充贡茶。

吾君所乏岂此物,

致养口体何陋耶?

洛阳相君忠孝家,

可怜亦进姚*花。

武夷山出产的茶叶,前后得到了丁谓和蔡襄的喜爱。

“丁”指丁谓,北宋太宗朝进士。咸平元年(年),他在建州任福建路转运使时,主司北苑茶事,开创了团饼茶的采制新工艺,研制了大龙凤团茶,专供皇帝御饮。宋太宗龙颜大悦,北苑龙凤茶因此誉满京华,号为珍品。

“蔡”指蔡襄,在丁谓漕闽之后相隔42年,即庆历初任福建转运使,又在北苑督造出小团龙凤茶。

大小团茶都是当时极品,除供皇室御用外,只有少数分赐近臣。

《和钱安道寄惠建茶》节选

宋·苏轼

我官于南今几时,

尝尽溪茶与山茗。

胸中似记故人面,

口不能言心自省。

为君细说我未暇,

试评其略差可听。

建溪所产虽不同,

一一天与君子性。

森然可爱不可慢,

骨清肉腻和且正。

雪花雨脚何足道,

啜过始知真味永。

诗人当官在南方已经有段时间了,充分体验到建溪茶和山中各种茶的味道。而建溪所生产的茶虽然不同于其他茶,但一个个都符合上天赐予的茶之雅号。

《行香子·茶词》

宋·苏轼

绮席才终。欢意犹浓。酒阑时、高兴无穷。共夸君赐,初拆臣封。看分香饼,*金缕,密云龙。斗赢一水,功敌千钟。觉凉生、两腋清风。暂留红袖,少却纱笼。放笙歌散,庭馆静,略从容。

密云龙,属福建武夷岩茶的一种,品质优异,曾为北宋贡茶。根据茶种分为密云龙大红袍和密云龙北苑贡茶。

《次韵曹辅寄壑源试焙新茶》

宋·苏轼

仙山灵草湿行云,

洗遍香肌粉末匀。

明月来投玉川子,

清风吹破武陵春。

要知冰雪心肠好,

不是膏油首面新。

戏作小诗君勿笑,

从来佳茗似佳人。

随手写一首小诗,你不要见笑,好茶从来都和佳人一样值得细细回味欣赏。

宋哲宗元佑五年春,福建壑源山上的茶出来了,其时在闽任转运判官的曹辅给苏东坡寄了些,酷爱喝茶的苏东坡品尝佳茗后诗兴顿生,写下了这首诗。

苏东坡一生,因任职或遭贬谪,到过许多地方,每到一处,凡有名茶佳泉,他都留下诗词,对福建的壑源茶,则更是推崇备至。

《惠山谒钱道人烹小龙团登绝顶望太湖》

宋·苏轼

踏遍江南南岸山,

逢山未免更留连。

独携天上小团月,

来试人间第二泉。

石路萦回九龙脊,

水光翻动五湖天。

孙登无语空归去,

半岭松声万壑传。

北宋初期太平兴国三年(年),宋太宗遣使苏轼到建安北苑(今福建省东瓯市东峰镇),监督制造一种皇家专用的茶,因茶饼上印有龙凤图形所以就叫“龙凤团茶”。

苏轼拿的“小团月”是蔡襄监茶时改造的龙团茶,当时的叫法有龙团凤饼一说。此茶在当时皇亲大臣里可以说是一茶难求。

《记龙团》

宋·苏辙

空花落尽酒倾缸,

日上山融雪涨江。

红焙浅瓯新火活,

龙团小碾斗睛窗。

火烤着炉子上面装着茶的浅浅的小盆,诗人正在晴天的窗前以雪水烹小团茶。

《茶灶》

宋·朱熹

仙翁遗石灶,

宛在水中央。

饮罢方舟去,

茶烟袅细香。

喝完茶才乘船离开,煮茶的烟火依然飘渺出香气。

丁谓,字谓之,后更字公言,长洲县人。其人机敏智谋,多才多艺,通晓琴棋书画、诗词音律等。他督造贡茶,以建溪龙团为贡品,建溪茶在他的管理与经营下闻名天下,人人皆知建溪茶之精。

《北苑焙新茶》节选

宋·丁谓

北苑龙茶者,

甘鲜的是珍。

四方惟数此,

万物更尤新。

才吐微茫绿,

初沾少许春。

散寻萦树遍,

急采上山频。

丁谓对北苑龙茶高度称赞,认为它是天下第一茶,并描述了贡茶的采摘、制作、上贡各个环节及注意事项,即采摘的时间要早,制作的时候要在茶山的溪水边上,上贡的时间要赶在其他诸道的前面。同时,这首诗还描述了帝王与近臣品尝北苑贡茶的秩序,以及他们品茗过程中对此茶的色、香、味的感受。可以说,这首诗既是对北苑贡茶的采制过程的描述,也是对北苑贡茶的礼赞。

《茶》

宋·丁谓

真上堪修贡,

甘泉代饮醇。

刘昆求愈疾,

陆纳用延宾。

顾渚传芳久,

氵邕湖擅价新。

唐贤经谱内,

未识建溪春。

文中洋溢着对建茶的喜爱,同时也表达了对唐代所书茶谱未收录建茶的遗憾。

《咏茶》

宋·丁谓

建水正寒清,

茶民已夙兴。

萌芽先社雨,

采掇带春冰。

碾细香尘起,

烹新玉乳凝。

烦襟时一啜,

宁羡酒如渑。

闽江上游的建溪正是寒冷春梢的时候,茶民们却已早早地起来。

丁谓系统地总结了团饼茶的生产经验,写出了对团茶生产起重要指导作用的茶学专著《建安茶录》。

蔡襄,字君谟,号端明、莆阳居士,又号蔡福州,宋四大书家之一,今福建仙游枫亭人。天圣间进士,官至龙图阁直学士、翰林学士。

《和诗送茶寄孙之翰》

宋·蔡襄

北苑灵芽天下精,

要须寒过入春生。

故人偏爱云腴白,

佳句遥传玉律清。

衰病万缘皆绝虑,

甘香一味未忘情。

封题原是山家宝,

尽日虚堂试品程。

把丰美雪白的灵芽,视为天下精品。

此处诗人所形容的茶叶为白茶,因其成品多为芽头,满披白毫,色白如银,细长如针,又称为白毫银针。

《和杜相公谢寄茶》

宋·蔡襄

破春龙焙走新茶,

尽是西溪近社芽。

才拆缄封思退傅,

为留甘旨减藏家。

鲜明香色凝云液,

清彻神情敌露华。

却笑虚名陆鸿渐,

曾无贤相作诗夸。

茶叶都是早春时节在建州的建安西溪所采摘的,茶嫩质优,茶叶香色鲜明,茶汤犹如甘露,饮后神清气爽,诗人有这样的茶叶得以品尝甚是欢喜。

《北苑十咏·造茶》

宋·蔡襄

屑玉寸阴间,

搏金新范里。

规呈月正圆,

势动龙初起。

焙出香色全,

争夸火候是。

把散碎的茶叶捏聚成团,放入新的模子里,圆模和正月的月亮一样圆。

《北苑十咏·北苑》

宋·蔡襄

苍山走千里,

斗落分两臂。

灵泉出地清,

嘉卉得天味。

入门脱世氛,

官曹真傲吏。

北苑御焙处的泉水清澈甘甜,这里生长的茶树所产的茶别有一番味道。

《北苑十咏·茶垄》

宋·蔡襄

造化曾无私,

亦有意所加。

夜雨作春力,

朝云护日华。

千万碧玉枝,

戢戢抽灵芽。

千千万万条碧绿的枝芽都有如灵芽一般。

《北苑十咏·采茶》

宋·蔡襄

春衫逐红旗,

散入青林下。

阴崖喜先至,

新苗渐盈把。

竟携筠龙归,

更带山云写。

到达山北的悬崖,刚刚长出来的新芽还带着些许的雨露。

蔡襄在主持北苑御茶时身体力行,亲自加入龙茶生产的实践,对北苑茶叶的生长环境和御茶制作工艺十分熟悉。

《北苑十咏·试茶》

宋·蔡襄

兔毫紫瓯新,

蟹眼青泉煮。

雪冻作成花,

云间未垂缕。

愿尔池中波,

去作人间雨。

茶汤表面泡沫轻细,像汤面上凝着一层雪花一样的泡沫,茶汤泛起的香味似闲云飘荡。

蔡襄对茶有着很高的造诣,他之所以精于制茶,是因为他精于品茶和辨茶。《茶品通史》称誉蔡襄为“中国品茶第一人”。

《烹北苑茶有怀》

宋·林逋

石碾轻飞瑟瑟尘,

乳香烹出建溪春。

世间绝品人难识,

闲对茶经忆古人。

碾茶时会飞起粉末,建溪的春茶(即北苑茶)茶汤浮起的泡沫洁白如乳。

这首诗记述了诗人在烹制北苑名茶,看到轻飞的茶沫和在茶瓯中飘动的白色茶花时的感受。诗人盛赞绝品难求、难识,该诗用“瑟瑟尘”和“乳花”来表明“北苑茶”品质甚佳。

《补茶经》

宋·周绛

天下之茶建为最,建之北苑又为最。……芽茶只作早茶,驰奉万乘尝之可矣,如一枪一旗,可谓奇茶也……

天底下的茶叶建茶最好,建茶中最让人喜爱的就是北苑茶。建茶由贡茶升格为御茶,从五代至明代,北苑御茶深受六朝(五代的闽和南唐、北宋、南宋、元、明)42位皇帝的青睐,历时年。更可贵的是灿烂辉煌过后,北苑茶没有沉寂,没有殒灭,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依时而变,与时俱进,谱写了中国茶叶史上璀璨的一页。

《得雷太简自制蒙顶茶》

宋·梅尧臣

陆羽旧茶经,

一意重蒙顶。

比来唯建溪,

团片敌汤饼。

顾渚及阳羡,

又复下越茗。

近来江国人,

鹰爪夸双井。

这首诗叙述唐宋期间天下名茶的变化,说的是唐代蒙顶茶天下第一,到了宋朝今日,就是建州茶的天下了。

《双井茶》节选

宋·欧阳修

宝云日注非不精,

争新弃旧世人情。

岂知君子有常德,

至宝不随时变易。

君不见建溪龙凤,

不改旧时香味色。

诗人感慨建州龙凤团茶是“至宝”,不会随着流行风气改变其至尊地位。

《尝新茶呈圣俞》

宋·欧阳修

建安三千五百里,

京师三月尝新茶。

人情好先务取胜,

百物贵早相矜夸!

年穷腊尽春欲动,

蛰雷未起驱龙蛇。

夜闻击鼓满山谷,

千人助叫声喊呀。

北苑虽然距离建安有三千五百里,但只要新茶焙出,就立马被飞鞭送到梅尧臣那。

《伯坚惠新茶》

宋·刘著

建溪玉饼号无双,

双井为奴日铸降。

忽听松风翻蟹眼,

却疑春雪落寒江。

建溪的龙团凤饼是天下无双的,表现了诗人对北苑茶的高度赞誉。

《诉衷情·闲中一盏建溪茶》

宋·张抡

闲中一盏建溪茶。

香嫩雨前芽。

砖炉最宜石铫,

装点野人家。

三昧手,不须夸。满瓯花。

睡魔何处,两腋清风,兴满烟霞。

诗人在闲暇之余喝一盏建溪茶,那清流浅注、绿叶碧水、空灵透亮的观感,那令人心旷神怡、清香馥郁的口感,总让人回味无穷。

《和章珉从事斗茶歌》节选

宋·范仲淹

年年春自东南来,

建溪先暖冰微开。

溪边奇茗冠天下,

武夷仙人从古栽。

……

建溪边上生长的茶叶天下有名,这得益于自古以来武夷山人的辛苦栽培。斗茶是一种比较茶叶质量、制作冲泡工艺高下的比赛。据传,斗茶之风在宋代非常兴盛,上到皇帝、大臣,下到茶农、百姓都广泛参与。

《满庭芳·茶》节选

宋·*庭坚

北苑春风,方圭圆璧,万里名动京关。碎身粉骨,功合上凌烟。尊俎风流战胜,降春睡、开拓愁边。纤纤捧,研膏浅乳,金缕鹧鸪斑。

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

《满庭芳·北苑龙团》节选

宋·*庭坚

北苑龙团,江南鹰爪,万里名动京关。碾深罗细,琼蕊暖生烟。一种风流气味,如甘露、不染尘凡。纤纤捧,冰瓷莹玉,金缕鹧鸪斑。

北苑龙团犹如江南地带的鹰爪,十分珍贵。

《谢王炳之惠茶》

宋·*庭坚

平生心赏建溪春,

一邱风味极可人。

香包解尽宝带胯,

黑面碾出明窗尘。

家园鹰爪改呕泠,

官焙龙文常食陈。

于公岁取壑源足,

勿遣沙溪来乱真。

诗人一直以来就很欣赏建溪茶,北苑、壑源这块地方长出的茶叶味道真的很吸引人。

《大观茶论》节选

宋徽宗赵佶

至若茶之为物,擅瓯闽之秀气……本朝之兴,岁修建溪之贡,龙团凤饼,名冠天下,而壑源之品,亦自此而盛。

建溪茶中的贡品——龙凤团茶是全天下出名的。

宋徽宗赵佶认为饱含瓯闽灵气的北苑茶饮能将人引入“清、和、澹、静”的最高精神境界,与日本茶道鼻祖千利休居士所提倡的“和、敬、清、寂”的茶道精神有异曲同工之妙。他还把饮茶的要谛和意境发展为一种情趣盎然的生活艺术,这种生活艺术后来流传到日本。

《谢人送凤团及建茶》

宋·韩驹

白发先朝旧史官,

风罏煮茗暮江寒。

苍龙不复从天下,

拭泪看君小凤团。

凤团及建茶,在宋朝时都是贡茶。靖康之变以后,韩驹被迫南渡,见到友人所送的茶叶时,便不禁回想起自己当年在朝中任职的情况。

《咏贡茶》

元·林锡翁

百草逢春未敢花,

御花葆蕾拾琼芽。

武夷真是神仙境,

已产灵芝又产茶。

武夷山真是个神仙的境地,这里不仅盛产名贵的灵芝,而且还有好茶。

《见贡头春漫成》

明·苏伯厚

采采金芽带露新,

焙芳封裹贡枫宸。山灵解识君王重,

土脉先回第一春。

采了又采那带着露水、珍贵如金的鲜嫩茶芽,精心焙制成芳香的贡茶,封裹包装好进献给皇家。

《茶疏》节选

明·许次纾

江南之茶,唐人首称阳羡,宋人最重建州,于今贡茶,唯有武夷雨前最胜。

如今的贡茶,只有武夷山产出的是最佳的。

《茶洞》

明·郑郊

四山插石壁,

耸洁搔天云。

挺足卓平畴,

杳然失清曛。

烟雨宿其内,

茶笋吐香氛。

门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屋内冲泡的茶叶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御茶园》

明·陈省

闽南瑞草最称茶,

制自君谟味更佳。

一寸野芹犹可献,

御园茶不入官家。

先代龙团贡帝都,

甘泉仙茗苦相须。

自从献御移延水,

任与人间作室庐。

《闽书南产志》中说到闽地祥瑞的植物时,最称赞建茶与武夷茶了。而对这些茶的精工制作,是开始于宋朝的蔡君谟(即蔡襄)。这么精心的制作,使建茶的色香味显得更加的突出。之前为了制作品质上乘的龙凤团茶敬献帝都,无论是武夷山中的甘泉,还是岩茶,都尽可能地贡献。

《莲洞茶歌》

清·林鹤年

采茶莫采莲,

茶甘莲苦口,

采莲复采茶,

甘苦侬相守。

采了茶就不要再去采莲了,茶的味道是甘甜的,而莲却是苦口的。

后世人人尽知的安溪茶区正是在明代晚期开始稳步发展的。

《窖茶》

清·闵钧

酒得泥封味愈甘,

蜜经蜂酿耐咀含。

物性总觉深藏好,

郁郁茶香此意谙。

武夷岩茶焙火工艺实甲天下,而焙火更多的是为了让茶叶气孔关闭,使其内质变得更加内敛,延长保存时间,增加冲泡次数。

明崇祯十三年(年)前后,安溪茶农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从茶树枝条压在土壤中能生根发芽中得到启发,创造出“茶树整株压条繁殖法”。

《家衮州太守赠茶》

清·郑板桥

头纲八饼建溪茶,

万里山东道路赊。

此是蔡丁天上贡,

何期分赐野人家。

在清朝乾隆年间建茶仍有生产团茶。龙凤茶的盛行和在宫廷士大夫中品饮过程的系统化、规范化和艺术化,赋予饮茶生活以特有的文化内涵。

《雪水烹茶》

清·上官献瑶

雪水胜如活水烹,

未须着口已心清。

汤看蟹眼初开鼎,

叶煮莲须细入瓶。

满颊生香知腊味,

一时高唱起春声。

思家不寂寻常惯,

共对瑶华听鹤更。

用雪水比用活水煮茶更好,用雪水煮的茶汤还未入口,内心就已经感受到了阵阵清香。

至清雍正年间,魏氏先祖魏荫得观音托梦,创制后世闻名的铁观音。邻村仕人王士让将魏荫亲制的“茶王”馈赠时任吏部侍郎方苞,之后,方苞将此茶转献乾隆,乾隆饮后大为赞赏,并赐名“铁观音”。从此铁观音名扬天下,成为皇宗权贵们争宠的顶级茗品,福建茶也重现宋元时期的辉煌。

来源/福建纪检监察

清风福州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诗词里的福建茶,请你来品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