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八年(年)日本学者田原天南编撰的《中国官绅名人录》中称:“陈殿臣先生,广东潮州人,前清举人,现任香港元发行、裕德盛行主事人,申亥革命之际,氏以金钱支持孙先生……为中国名绅,香港巨商。”。那么,陈殿臣是什么来头?
▲陈殿臣
陈殿臣(1874—1939年)字汝南,澄海县澄城镇人。陈殿臣是前清“北闱”举人,人称“举人爷”,跻身于“搢绅”行列。他以附生参加光绪癸卯(1903年)顺天恩科乡试,在河南开封得中第144名举人,出自翰林院编修安徽周维藩之门下。陈殿臣考中的是清朝末科乡试,他目睹清廷的腐败,感到功名已经没有希望。便东渡日本留学,读速成班毕业后,旋返回香港,随其父陈利财(又名陈春泉,称“利财爷”或“春泉大爷”)经商。
在父亲的元发行任事,后来自创裕德盛行,经营米业和出入口贸易,经营规模宏大,生意兴隆,为南北行街著名商行。南北行街位于文咸海滨,这一带乃香港开埠后商业最繁盛的地方,咸丰年间南北行街毁于一场大火,其后改辟成文咸东西二街。当年南北行街商贾云集,行铺林立,很多潮州人聚集这里开店经商。陈殿臣接任元发号经理之后,连任三届潮州商会会长,医院总理、保良局总理和太平绅士,在香港南北行街和社会上声誉卓著。
陈殿臣虽身在商界,但他识潮流,重大义。在民主革命时期,思想和行动上支持革命*人,他捐资支持孙中山先生成立兴中会,后组建同盟会更是大力支持。同他交往的同科同年中不少是进步人士和民国名人,其中有朱汝珍、张志谭(民初任国务院秘书长)、唐天如、丘逢甲、沈钧儒等均有过从,尤与蔡元培(北大校长)交谊甚深,义结金兰。他们经香港时均到南北行拜会“陈举人”。
▲“五卅惨案”及省港大罢工现场
1925年“五卅惨案”后,暴发省港大罢工,陈殿臣以太平绅士的身份,出面奔走呼号,联合各界捐钱捐物支持罢工。多次与港英当局交涉谈判,周旋到底,直至胜利,维护了民族尊严与罢工群众的利益。1981年香港潮州商会成立60周年的会刊中,记述了陈殿臣的生平经历:“助先尊春泉公营商于港,后别创裕德盛行,任经理,又兼任元发行(高满华创办)经理。该行在南北行中最称巨擘。先生即握潮商之牛耳,又仁以接物,诚以待人,尤笃于乡谊,乡人在港者多得其扶掖以成家立业,至今感念不衰。平生于慈善事业,无不悉力以赴……
20世纪初,华人社会中以乡谊、族谊结为社团者蔚然成风,旅港先贤方养秋、蔡杰士、陈殿臣、郑仲评、王少平等人于年倡议筹办商会,以团结乡亲,守望相助为目的,于年夏召开首届会员大会,通过章程,定名为“旅港潮州八邑商会”。
1921年香港潮州商会成立,陈殿臣被聘为首届名誉会长,1922年被推为第二届会长,1923年连任第三届会长,任内推进会务,纤悉毕贯,不遗余力。陈殿臣为人豁达,乐于助人,热心社会公益事业。如香港潮州商会会刊所说:“年壬戌夏六月(八?二风灾)飓风肆虐,洪流泛滥,潮滨海六属(汕头、澄海、饶平、南澳、潮阳、惠来六地)决堤数百,塌屋数万,人命财产损失不可胜纪。灾祸之惨,亘古未有。本会呼吁施赈,六属灾黎,得以安集。于是实行组设‘卖物筹灾款’,先生毅然肩任,义不容辞。义声所播,无不响应。闭会之后,捐款助赈,尚有络绎而来者,足见感人之深矣。”
从以上可见,陈殿臣历来关心桑梓,凡遇家乡遭受严重自然灾害,他都毅然佥举,不遗余力地支持抗灾救灾。除募捐外还亲自主持支助事宜,不一而足。他的善举,至今犹受潮汕乡亲的称赞。1922年“八·二”风灾过后,在香港潮州商会和陈殿臣的倡导下,海外侨商纷纷捐款,折合银洋20多万元,创建“医院”。
▲医院
陈殿臣热心家乡建设事业,为家乡的慈善事业不遗余力。1909年与高绳芝合作创办汕头开明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推动汕头民族工业的发展。1926年创建汕头中山公园,陈殿臣在香港积极响应,带头捐资,同时动员海外潮商捐款,支持中山公园的建设,至今事迹镌刻于中山公园纪念碑记上。
▲汕头中山公园
陈殿臣先生是近代香港著名实业家和社会活动家,他爱国爱乡,心系桑梓,为国家和民族的利益,竭尽其力之所能为,堪称海外潮人典范!陈殿臣先生于年10月病逝于香港。
延伸阅读:“举人”百科
举人(科举考试中试者)
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唐、宋时有进士科,凡应科目经有司贡举者,通谓之举人。至明、清时,则称乡试中试的人为举人,亦称为大会状、大春元。中了举人叫“发解”、“发达”。习惯上举人俗称为“老爷”,雅称则为孝廉。
延伸阅读:古代为什么有“穷秀才”,没有“穷举人”?
在古代有种说法,“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所谓的“读书高”,不仅仅是说这个人才学高,更意味着可以学而优则仕,通过读书考取功名踏入仕途,光耀门楣,并获得远远高于其它行业的回报。那为什么又会有"穷秀才“的说法呢?
古代”学历”等级
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首先,我们要对古代科举制度有个大概的了解,在登仕之前,是要经过乡试,会试和殿试的重重考验的。
(1)在乡试之前,学道内有童试,针对童生等读书人,童试过关了就是秀才。
(2)而在此基础之上的人称为生员,他们有资格参加乡试,乡试的取中者才叫举人;
(3)举人再参加的就是京城的会试和皇上钦点的殿试,会试取中者称为贡士;
(4)同理,贡士中参加殿试的一二三甲就是所谓的进士,一甲进士的一二三名就是所谓的状元,榜眼和探花。
从上图可见,在古代,一个童生读书人也是要经历三关层层选拔才有机会晋级为秀才,这难度一点不亚于现在的高考。
所以有说”古之四民,士农工商“,士排第一,最为尊贵。而秀才是士的基本资格,考中了秀才就进入了士的阶层,受到社会的尊重。
那秀才作为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下的一种称谓,其实就有点像现在你要考公务员,前提必须得有的本科学历。
而举人就是像现在参加公务员考试后的一种称谓,代表你已经有进入官场做官的资格了。
“穷秀才”一说从何来?
我们举个例子来看吧,《范进中举》这个故事料想大家都听过,讲的是一个叫范进的老秀才,50多岁终于中了举人,喜极而疯。后面要不是他那个杀猪的老丈人扇了他一巴掌,估计这位新科举人的前程也就到头了。
话说范进没中举之前是个秀才,经常是被自己的岳父嘲讽,书中原话是这样的——
胡屠户道:“我自倒运,把个女儿嫁与你这现世宝,历年以来,不知累了我多少。如今不知因我积了甚么德,带挈你中了个相公(指范进进了县学、中了秀才),我所以带个酒来贺你。”
中举之后是这样说“贤婿老爷......”
同样一个人,前后两张嘴。只因中举后,范进能给胡屠夫带来利益。为什么这么说?
咱们来看看古代秀才的福利:秀才分三等,只有一等者可获得国家每月发给的粮食和银两,称为食饩(类似现代的奖学金)。
凡取得秀才资格的就可以不出公差和免纳田粮。公堂上面对县太爷可以不下跪,可以免除自己和配偶的徭役,每个月还有国家的补贴。
例如范进,他是秀才时,最多是关乎自身利益,可以不用服徭役(古代百姓有义务给国家免费干活)。然后会有国家发得不多的补贴。对周围人没有利益关联!
这也是为什么说是“穷秀才”。你想,假如贫穷家庭出身,全靠一人读书,一家子没有经济来源,只靠国家补贴是远远不够的。
秀才中举人,摇身变“老爷”
而中举后,就大不一样了。中了举人也意味着一只脚已经踏入仕途,日后即使会试不中也有做学官、当知县的机会。
第一,全家人不用纳税纳粮。这点很厉害的,只要你中了举人,马上就有人来“投现”,就是把他的地挂靠到你的名下。然后他以比给国家低的税率给你交租子。这样你就保证衣食无忧了!
第二,当上举人意味着可以当官了。《范进中举》里面就说过,有一位乡绅中过举人,后来还外放过一任知县。
历史上,当了举人的确就可以当官,只不过一般都是中下级官吏,比如教育之类的学官,或者县丞、主薄之类的佐贰官。运气好的话,赶上吏部的大挑,还能外放个小县担任知县,著名的海瑞海大人就是由此迈入仕途的。
第三,举人可以与县令平起平坐,自由出入县衙,因为举人与他们中的姣姣者,进士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人说举人在野,进士在朝,共同操纵天下士风舆论。
后来到了明清时期,举人属于似官非官那一类人群,但已经不再是普通的老百姓,而是成为一种“准特权”阶层。
这就解释了为什么范进中了举人后,会产生这么大的反差,不但原先动辄斥责打骂他的老丈人毕恭毕敬,就连一干乡绅也纷纷示好。一是范进能给他们带来实际的利益,另一个是本身范进的社会地位提高了。
学优登仕,唯有读书高
咱们再来看个有关“诗仙”李白的例子。李白既是诗仙也是有名的酒仙,说白了就是一个“酒*”:离了酒,不成诗。
关于李白爱喝酒他自己在《襄阳歌》中说:“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饮三百杯。”这虽是夸张之词,但也看出“诗仙”的酒量,一天喝半斤八两,恐怕不在话下。
那问题来了,李白喝酒的钱从哪里来?你不能说青松君俗啊!
这是个很真的事,喝酒总要付钱吧。要知道古代粮食并不富余,即使在盛唐酒的价格也不便宜啊。
像李白这样天天喝、月月喝、年年喝,到哪里去弄买酒钱?
他种田不会,做工不能,经商不肯,没有固定的经济收入,哪里来的喝酒钱?
其实,最主要还是国家给的俸禄,李白当时虽然没有参加科举,但经人举荐在翰林院工作。
在翰林院工作这是相当了不起,如果是按正规的科举制度,要是状元、榜眼、探花才有资格进去的。
这是什么意思,就是想表明当时的封建官场是级别越高,福利待遇越高,也才会有李白天天可以喝酒的本钱!
古代举人登科是已经有做官的资格了,所以才不会穷;秀才只是自身有一定的福利而已,所以才会有“穷秀才”!
来源
汕头特区晚报及网络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