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看望鸣鹤是确切的。看望湖水,看望湖堤上的樟树。看望倒映湖水的云龙中学教学楼。在我眼里,这些都是活的。每次回到鸣鹤,我都疑心会遇上一个人。我怕遇上人,特别是遇上他。我也说不清我为何怕遇上他。是因为我答应写他的传记却还没有完成,还是他捐建的学校据说要停办了,抑或是他的器宇轩昂让我自惭形秽?其实我是不会碰到他的。他现在躺在香港的墓地,一个面朝大海的地方。他没有回到故地。
姚云龙先生(左六)医院门口与工作人员合影
他的事情说起来很长。这里的风景,哪一个没有他的印记?鸣鹤这张现实主义的脸上到处写满他的名字。他是鸣鹤的儿子。他承继了鸣鹤人经营国药的行当,虽算不得巨富,毕竟称得上成功人士。他成功以后并不像他的国药前辈一样回乡给儿孙盖一幢一幢的大房子,明清时期从鸣鹤走出了许多药材商,现在保存完好的大片大片的瓦房都是他们留下的。先生不给儿子造房子,他只有一个儿子,在海外做金融,不用给他造房子。上世纪80年代,先生第一次回乡,给沾亲不沾亲的都发了红包。在乡人眼里,他就是个大老板。可去过香港见过他店铺的人知道,铺面极小,小到你不相信他是个大老板。他自己也是伙计,店里仅有几个员工。于是他成了一个谜,包括他为何捐巨款建学校。他好像说过,学校师生夹道欢迎的热情让他停不下来,他不断地为家乡捐钱。衣锦还乡的感觉一定不错。当初走出这块土地时,他是个穷小子,谁也没有注意他。几十年后返乡,他是体面的,荣耀的。
学校师生夹道欢迎姚云龙先生
他还说过,他要寻找一个归宿。最好的归宿莫过于出发的地方。他很小的时候,生身母亲死了。他是姑姑带大的。姑姑家旁边是一个寺院,便是金仙寺。没人照管的时候,他常闲逛到寺院里去。和尚们会给他一些吃的。他一直记得大雄宝殿佛祖高大的坐像和似有若无的目光,还记得寺院伙房做饭的大锅。第一次回乡,他就去寻找佛祖,寻找那口大锅。都没有了。他心底生出一个愿望,要给鸣鹤子弟建一座像样的学校,还要重建金仙寺的大雄宝殿。也许,他想以自己的方式回到故里。
姚云龙先生捐建的云龙中学他捐的第一笔大款项建了中学,便是云龙中学。后来看到镇子里的小学生还在老街光线昏暗的老房子里读书,他又说该建一所新的小学了。自来水厂,敬老院,医院,凡是他觉得鸣鹤百姓应该有的,他都想到了。也许他相信人是有灵*的。他重建寺院或是为了灵*回家。事实上,他已经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回家了。他的名字写在了鸣鹤的许多建筑上。即使一些有形的建筑物不在了,教学楼破旧了,敬老院搬迁了,自来水厂合并了,但一些无形的东西仍将长久地留存在人们心间,并一定会以某种方式长存于天地间的。我来这里看望,我是能真切地感受到某种东西的。一种无形的东西。一种气。
鸣鹤,是一个无意间将历史写在脸上的现实主义者,是一个曾被许多人鄙视的随遇而安过日子的古典艺术家。其实我也知道,想把鸣鹤的事情弄清楚或概括出来,完全不是我这样的人所能做的。想把姚云龙先生的事情说清楚,已经是一件极难的事。而要把姚先生与鸣鹤的事情联系起来说,更是难上加难。
要说姚先生,先要说几件鸣鹤老底子的事。
先说说年。那一年,鸣鹤镇上的义成米厂开始发电。年鸣鹤建立了鸣光电灯股份有限公司。当慈溪,或者再说得广一些,宁波,浙江乃至全国,许多地方的夜晚还是一片昏暗的时候,这个浙东的小镇上亮起了灯光,照亮了不大的一片天地。这是年,我们的传主姚云龙那年11岁。我想说的是,姚云龙出生在一个市肆繁华的古镇,这里的人们崇商重商,又善经商。这与他以后去上海学生意以及后来自己办药行乃至成为旅港商人,有着一种微妙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又要说到文化了。崇商文化某种程度上使得姚云龙人生轨迹有了一个明确的指向。
读者诸君会说,你的说法有些牵强。但我还是觉得,许多事情内里有着某种定数,许多事情之间有着某种天然的联系。比如鸣鹤的国药业。自从鸣鹤出了个叶天霖,鸣鹤走出了多少国药人才,全国多少家国药店是鸣鹤人创办或经营的,这与姚云龙先生步入药材行以至后来以国药为立业之本,之间的联系不是显而易见的么?
翻阅有关鸣鹤的历史资料,几个名称总萦绕于怀。一是敬乐小学,医院。两个很美的名字。敬乐小学是鸣鹤国药“始祖”叶天霖的后人叶鸿年于晚清时()设立,姚云龙在此读过几年书。医院是乡先贤叶启宇于民国九年()独资创办的,慈溪现医院。医院只收门诊费,打针服药都免费,给当时缺医少药的鸣鹤人带来了福音。我不说鸣鹤自古有重教办学之风,虽然史籍记载,早在东吴时骑都尉虞翻在鸣鹤设立讲舍,有门徒数百人云云。我只想说,敬乐小学的快乐生活也许是姚云龙背井离乡后长远旅途中偶尔的怀想,或者也是他后来报效桑梓事业中尤用力于教育的源头。我也不说鸣鹤民风如何如何,虽然晋时便有虞潭之母倾产馈将士,明代有孝子护母被戮的史迹。医院,有着“雪航”医院,那美好的字眼或许正是晚年姚云龙走进鸣鹤镇卫生院而动情慷慨资助的心理动因。先贤叶启宇出资铺设鸣鹤场主要街道,从沙滩桥到陡塘桥,铺了长长的石板路,难道不是在昭示包括姚云龙在内的鸣鹤后人的行止吗?反正,我是这么想的。
走在杜湖堤岸上,脚步有些恍惚。这恍惚也许与先生有关。
年8月19日,先生驾鹤西去。闻噩耗,忽悲从中来。两天后,我独自去了鸣鹤,在先生老屋素洁的灵堂,向着先生遗像深深三鞠躬。次年清明,忽然想给先生去上个坟,才想到,先生的坟不在鸣鹤。
但我分明觉得他在鸣鹤的。
故乡童年
在许多游子的心中,故乡不仅仅是自己生活过的环境,童年也不仅仅是过去的那段岁月。故乡与童年构成了一个精神家园。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故乡与童年是人生的起步,童年对一个人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要比我们现在认识到的多得多。童年的眼神里隐藏着一个人的命运走向。某种意义上说,漫长的人生皆是童年的延伸。
年12月19日,在浙江省慈溪县鸣鹤场姚家弄的一间小房子里,传出了一阵新生儿的啼哭声,这哭声给这户人家的主人姚尚先带来了极大的喜悦。对于已经有了两个女儿的家庭来说,是多么渴望家里能添一个男孩,如今终于如愿以偿。姚尚先给儿子起名姚云龙,显然寄托了很大的期望。
姚云龙的出生地属浙东沿海。慈溪,鸣鹤,普普通通的地名,无论姚云龙在哪里,这两个地名都实实在在地烙在了他的身上,跟了他一辈子。确切地说,一个人身上的某些东西,是无法改变的,不管你是否意识到,不管你愿不愿意,故乡对于一个人的影响是与生俱来的。这里有必要先来说一说这两个地名,说一说那些也许影响了姚云龙个性和命运的地域性文化因素。
与中国许多历史悠久的地区一样,慈溪也是个传统文化浓郁的地方。这在其地名中便有突出的表征。慈溪作为县级建制,始于唐开元二十六年()。因县南有溪,东汉董黯“母慈子孝”的传说而得名慈溪,县以溪名,除了给县名带上了清逸的诗性,更重要的是彰显了这个地方久远的历史以及对于文化传统的强化。年慈溪被授予“中国慈孝文化之乡”的荣誉,或许就是对于这种文化传统的一种遥远的呼应,当然是后话了。
慈溪位于东海之滨,境内以平原为主,“二山一水七分地”。地势南高北低,呈丘陵、平原、滩涂三级台阶状朝杭州湾展开,岸线北凸成弧形。平原大部成陆于千年以内。
早在公元前年左右,境内已有先民活动。河姆渡文化的代表性遗址河姆渡、妙山八字桥等与鸣鹤原同属慈溪。对这些遗址及沿山分布的商周墓葬的考古发掘证明,境内沿山一带稻作文化和海洋文化均相当发达。
至公元11世纪初,随海水北却,近山平原逐步成陆,居民渐次北移东迁,大片土地得到开发。沿山麓上林湖至杜湖一带,为中国古陶瓷发祥地之一,始于周代,自东汉至宋长盛不衰。越窑青瓷不仅上贡皇室,内销各地,还借海运外销世界几十个国家,其海运线有“海上陶瓷之路”之称。农业以山南为主,杜湖、烛溪湖一带亦盛产稻米蚕桑。濒海地区有鸣鹤、石堰两个盐场,唐时已具相当规模,宋时盐产占全浙64%。
公元11世纪初至鸦片战争爆发的年间,慈溪现境的自然、经济、社会均发生重大的变化。杭州湾潮流的改变,使海涂淤涨加速,年间岸线不断北移,最宽处达11公里。北宋庆历七年()起,费时年建成横贯姚北的御海长堤大古塘。嗣后步步推进,次第增筑海塘。先辈们掘浦挖渠,建滩造地,寸土斗汗,艰苦创业,无数乡民在战天斗地中葬身大海,终于使数百平方公里沧海渐成沃野。同时,因盐田陆续北移,脱盐老涂改种棉花,逐渐形成以植棉为主的综合农区,手工纺织业随之蓬勃发展。至元初,*府已“责民岁输木棉十万匹”。清初,民众资是以生者占十之六七,遂以“棉库盐仓”著称。此外,五谷、蚕豆、油菜、杨梅、柑橘、瓜果、茶桑及麦冬等农林特产和水产捕捞亦渐有声名。商贸业勃兴,交易集市初散布于沿山一带,后逐渐集聚于大古塘一线。至明末,观海卫、范市、鸣鹤、浒山、周巷已成著名集镇。物产纷呈,交易繁荣,大量产品藉水运远销外地。
经济社会的发展,促使了文化的繁荣。南北朝后,佛教兴盛,沿山一带梵宇相接。南宋后广建学塾书院,生员成业者甚众。优秀人物代不绝人。东汉高士严光,唐初书法家虞世南,南宋哲学家*震,江湖诗人高翥,创筑海塘的宋人谢景初、施宿,元人叶恒,明清战将杜槐、沈宸荃、熊汝霖,清初长于书画诗文的高士奇等,均为其中佼佼者。孙氏一族,宋以后名人辈出,有“龙南孙家境,官帽八百顶”之谚,多以文章道德为人称誉。
鸦片战争后,慈溪发生了急剧变化,海岸继续北移,但海塘长期失修,虽增筑1塘,也简陋而不完整,难御潮患。民国二十八年(),西部海岸内塌4.5公里,酿成重大灾难。棉花生产受洋棉冲击,产销均不景气。清末民初成片棉田一度改种罂粟。民国期间,曾建棉种试验场引入良种以与外棉抗争,终无显著成效。至抗日战争期间,棉价暴跌,“一斤皮棉一斤米,卖卖出眼泪,不卖饿肚皮”,棉田面积锐减,仅为战前的一半。清咸丰年间改进制盐工具,盐业产量、质量提高,庵东盐场成为全国重点民营盐场之一。但民国二年之后,帝国主义借“善后借款”控制盐*大权,大肆侵夺剥削,致盐产虽富仍无利于国计民生。宁波辟为对外通商口岸刺激了慈溪现境农副产品的出口,蚕豆、麦冬、长河草帽及三北藕丝糖开始享誉海内外,然不平等的交易,并未使民众真正得益,战乱时期一度畸形发达的土纺土织,虽解决了棉花滞销的部分困难,仍无助于现代工商业的发展。在这百余年中,境内经济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压榨,日益衰败凋敝,社会事业发展缓慢,全境仅有师范、初中、医院各一家,人民生活极度贫困。
生活的困顿和无出路,迫使乡人纷纷外出谋生,一些出外经商办实业者,渐渐在外埠金融业、航运业、药材业、烟草业等行业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津、汉、沪等处,执商界之牛耳”,旅沪巨商虞洽卿、侨日华商吴锦堂即其突出者。
从以上简略叙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慈溪独特的自然禀赋决定了慈溪赖以生存的产业特色。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慈溪人的生计主要来源于棉、盐,“三北”地区于是被称为“棉库盐仓”。独特的产业又孕育了独特的生存观念,“三北”一带商业繁荣,人们的观念不同于内陆地区,对于商贸和商人的看法迥异于传统。甚至可以说,出于生计的务实考虑,“三北”一带民众普遍崇商重商,以商为荣,以善商为长。“三北”地区长期来形成了众多商贸繁荣的集镇,而鸣鹤镇便是其中的一个重镇。
鸣鹤确实是一个有历史底蕴和文化传统的古镇。鸣鹤设镇始于唐开元年间,与慈溪建县的时间相近,迄今已有多年历史。其名称的由来,一说系由虞世南之族孙虞九皋而得。九皋,字鸣鹤,第进士不久而殁于京,乡人哀之,称其故里为鸣鹤。
鸣鹤,地灵人杰,自古至今,人才辈出,其中尤以虞氏世族和叶氏世族卓享声名。虞氏世族经吴、晋、宋、齐、梁、陈、隋、唐八代多年,仕宦绵延不绝,在经学、史学、文学、诸子学、书法学、天文学、历法学、金石学、医药学及至娱乐文化等诸领域均做出了重大贡献,在史册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
叶氏于鸣鹤的显赫,自宋时盐运使提辖叶鹤皋迁鸣鹤始。叶氏隆盛,尤其是在清代,出现父子同为进士、举人,父子兄弟同为诗人的奇迹。叶氏族人创办的白湖诗社,为甬上文坛佳话。叶天霖是鸣鹤国药的始祖,有“国药人才集浙江,浙江有慈溪,慈溪首推鸣鹤场”之说。近代,众多叶氏后人又相继在杭州、温州、上海等地开设了叶种德堂、叶同仁国药店等著名药店。繁荣的国药业,铸造了鸣鹤当时的辉煌。如今,鸣鹤尚存众多叶氏所建深院大宅。
鸣鹤,也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镇域内山川秀美,风光旖旎,素有“鹤皋风景赛姑苏”的美誉。鸣鹤历来以水秀山青、古迹众多而著称。
古镇主要有三条长街组成,分别为上街、中街、下街,以中街最盛。中街是鸣鹤的精华,承载了千年来古镇的辉煌,起自杜湖塘边陡塘桥,止于沙滩桥,长约数华里。鸣鹤中街昔日是三北历史上的商肆繁华之地,宋代起形成集市,后每逢一、三、五、八为集市日,是三北农副产品重要集散地。依河成街,店铺林立,人来人往,沿街有一里多长的廊棚,上街不愁日晒雨淋。
姚云龙出生地姚家弄,就在老街的西头,沙滩桥旁。姚家弄分前姚家弄和后姚家弄。姚云龙出生在前姚家弄11号,这是一进三间二楼的院子,其老宅左边是姚姓的堂前,名滋本堂。
老街深入,是波光涟漪的白洋湖。白洋湖的“来头”不小,据载,唐景龙中(~),唐中宗李显夜梦姚北浅滩白龙被困,令余姚县令张辟疆修建白洋湖,并与杜湖沟通。清嘉庆间,邑人叶天霖出资,将旧湖尽易以石。清末和新中国成立后又多次加固修建。晚清诗人姚燮曾留下“空水了无翳,天色浮之莹。一碧曳山远,薄岚含渐暝”的诗句。白洋湖畔有千年古刹金仙寺,素有“以山而兼湖之胜”的美誉。
说鸣鹤的历史文化,一定要说说鸣鹤的兴学和崇佛。鸣鹤重教办学之风世代相传。据《慈溪县志》记载,早在三国东吴时,骑都尉虞翻在鸣鹤场设立讲舍,讲学不倦,有门徒数百人。晚近以来,乡人叶鸿年力任其艰,年捐资创办敬乐两等小学堂,这便是后来以培养“神算子”名闻遐迩的鸣鹤镇中心小学的前身。年,为感女界风气闭塞,叶鸿年又创办了柔强女学校。也许是巧合,姚云龙就曾是这所敬乐小学的学生。姚云龙先生一直将后来的鸣鹤镇中心小学视为母校,即源于这段经历。可以说,“尊师重教”一直是鸣鹤民风中的亮点,这一风气流播至今。
鸣鹤的佛教传统可谓源远流长。也要上溯至三国东吴时期,鸣鹤境内五磊山即有佛教传播,印度高僧那罗延尊者结庐于五磊山,被尊为浙东名刹五磊讲寺的开山始祖。五磊讲寺也被佛教界奉为浙东最古老的佛教寺院。而位于白洋湖畔的金仙禅寺,与姚云龙的缘分更是深厚。金仙禅寺背靠禹王山,南临白洋湖,始建于南朝梁大同年间(年至年),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历史,初名“精进庵”。唐开元年间(年至年)福林度智禅师住此,改名“福林”。宋治平二年(年),因白洋湖曾名“金仙湖”,朝廷赐额“金仙禅寺”,成为当时浙东名刹。清康熙三十八年(年)、五十九年(年)两度扩建;道光十五年(年)毁于火,不久重建;同治元年(年)再毁于兵燹;同治十二年(年)复建。姚云龙童年时常在金仙寺玩耍,结下佛缘。金仙寺在姚云龙幼小的心田投注了佛光,给姚云龙的人生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我们将在以后的章节详叙。
这里的文化既是传统的,又带着鲜明的地方特色。诗书传家与崇商善贾并存,乐善好施与崇佛向善辉映。姚云龙的家,就在这样一个市肆繁华、崇商重教的江南古镇上。
这是一个在当时十分普通的家庭。没有任何资料记录这个家庭的源流和事迹。我们只能从老辈人的记忆中获取一些碎片式描述,拼合成关于姚云龙的祖父、父亲、母亲等几位重要家庭成员的行迹,探求他们与姚云龙人生的关联。
姚云龙的祖父姚元奎,在当地家境尚属殷实。姚元奎又名姚大志,出身贫穷,没上过学,老实憨厚,年轻时在当地的一户姓杨的人家帮忙宰猪,只是做下手活,因为勤恳肯干,颇受东家杨昌华的赏识,不久,杨家将女儿许配给姚元奎。姚元奎在帮忙宰猪的那些年,留意着宰猪的一些技巧,也学得一身杀猪的好手艺。成家后,他自己也开始宰猪卖肉。
姚元奎是个勤劳的人,他在街上又开了爿姚协顺米店及酒酱店(兼营打面),妻子帮他打理店铺。但他觉得还不够,他家里有十多亩田地,又养了一头水牛,供车水、耕耙之用。每天天蒙蒙亮,姚元奎就出门去田间劳作了,家里的一条狗,颇通人性,每天跟着他去田间,一人一狗,走在晨间的小路上,姚元奎的生活过得忙碌而充实。
姚元奎生有三子二女,按出生的先后,大儿子姚尚先,大女儿姚仙娟,二女儿姚宝玉,二儿子姚尚岳和小儿子姚小岳。姚尚先便是姚云龙的父亲。
姚尚先去上海学过生意。这与当时鸣鹤一带人们的观念有关。当地的劳动阶层也都把经商看作是男儿的正途。一个十几岁的男孩,埋头读书或者务农,不出去经商,反被看作没出息。姚尚先读过几年书,初小毕业,在农村也算是有文化的人了。他父亲姚元奎送他去上海学生意。但姚尚先最终却没有在上海立住脚,他不久又回到了家乡,继承了父亲的职业,开始了宰猪卖肉的生活。不论宰猪还是斩肉,姚尚先手艺都很高强,且为人忠厚。他的肉摊生意不错,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姚尚先唯一觉得遗憾的是,缺个男孩。此前,家中已有了两个女儿,分别是大女儿姚彩娣和二女儿姚藕娣。年,姚尚先终于如愿以偿,儿子姚云龙出生了。过了几年,妻子陈氏又有了身孕,不幸的是,陈氏在分娩时难产去世,留下了嗷嗷待哺的孩子,起名云康,希望能健健康康地长大。而后,云康被寄奶在离家不远的湖口村,不久夭折。在姚云龙7岁那年,父亲续娶韩巧林为妻(今观海卫镇天妃宫村人),后又得两女,分别为姚菊娣和姚乃娣。
少年姚云龙——拍摄于年鸣鹤
姚云龙7岁的时候,父亲把他送到鸣鹤的敬乐小学读书。如前所述,鸣鹤敬乐小学是由鸣鹤人叶鸿年创设的。叶鸿年,字红砚,号蕉生,清道光二十七年()生,同光间由监生捐候选同知。民国初,省府委以代理鸣鹤场盐事长,后任乡自治委员、商会董事、水利局总理。叶鸿年仗义疏财,热心公益事业,曾襄助吴锦堂修治杜、白二湖,先后捐款万余金。年创设敬乐两等小学堂。学校设在叶氏六一义庄。民国八年(年)校名改为鸣鹤乡区立敬乐国民兼高等小学堂,校址迁入彭公祠。解放后改名为鸣鹤场小学。年在翁家岙岑家园新建校舍。文革期间多次更名,年命名为鸣鹤中心小学,年撤区扩镇并乡时,被命名为鸣鹤镇中心小学。多年以后,姚云龙回到故乡后一直称鸣鹤中心小学为他的母校。
姚云龙在敬乐小学读完一、二年级后,三年级要到鸣鹤第三小学上学了。鸣鹤三小在盐仓山的山脚边,原是方家祠堂。盐仓山离姚家弄不远,但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段路还是有点远,姚云龙的大姐经常背着他去上学。在鸣鹤三小读书时,姚云龙因为聪明好学,颇受教英语的方启元老师的喜爱。他在后来回乡时多次打听方老师下落,知方已病故,再打听方的后人,可惜查无踪迹,引以为憾。
姚云龙天资聪颖,学习刻苦,成绩优良,各门功课都在80分以上,英语成绩全班第一。正是小学这几年的英语学习,为以后赴港经商自学英语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姚云龙爱好活动,学校里,他喜欢打篮球、跑步,还参加学校的乐队,爱吹喇叭。在校外,他喜欢划舢板船、钓鱼、捕鱼。当时离他家不远的沙滩桥边,靠有几十只舢板船,他常去划船玩耍。他祖母常对他说,“鱼尾巴吃落会摇船”,因此常常与表弟抢鱼尾巴吃。
姚云龙的童年生活是愉快的,他除划船外,还常常跑到白洋湖畔金仙寺门口去玩。在金仙寺的一侧,坐落着一座气势恢弘的墓,姚云龙去白洋湖畔玩耍时,常常望着那墓,小小的心里对墓主人吴锦堂充满了敬意。吴锦堂,字作镆,慈溪东山头乡西房村人,少时随父耕作,及壮东渡日本,经商致富,名重中外,素以桑梓为重,先后捐银数十万两,兴修水利,创办学校,泽被乡里。又积极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是我国近代著名华侨。年,吴锦堂患急性肺炎,在日本神户养和山庄与世长辞,享年72岁。弥留之际,他一再嘱咐家人把他的遗体运归祖国,葬在家乡,还嘱咐后代不要忘记自己是炎*子孙,任何时候都不能做有损于祖国的事情。年,他的灵柩由吴家自备海船经上海运抵慈北,在金仙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营葬仪式。当时姚云龙虽年幼,但万人空巷追念一位乡贤的宏大场面还是在姚云龙幼小的心里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一天,白洋湖堤上人流不歇,从慈济祠到吴锦堂墓地,万头攒动,水泄不通。当时,出席追悼会的国内外各界代表达数千人,慈北广大群众也自发前来致哀,人数多达万余。家乡人民敬献的挽联写道:“抱济世热忱,推食解衣,不愧万家生佛;奋海外事业,含辛茹苦,允推当代人豪”,高度概括了吴锦堂先生卓著的一生。吴公墓庄面山临水,景色宜人。墓园石栏围绕,松柏葱翠,宏伟肃穆。墓碑由清代光绪年间状元张謇题写。墓两侧对联为吴锦堂生前自拟,上联为“为爱湖山堪埋骨”,下联“不论风水只凭心”,寄托了他对乡土的深情眷恋。墓碑上方镶嵌着章太炎先生撰写的墓表,篆体直书,约余字,记载着吴锦堂的生平事迹。
鸣鹤古镇
姚云龙十岁那年,患了疟疾,父亲把他送到湖口村的姑姑姚仙娟家居住,姑姑的儿子叫周君才,跟他很投缘,他在湖口村过得非常愉快。在姑姑细心照料下,他的病很快好起来了。
年,姚云龙已读完了小学,那年他15岁。他的父亲通过朋友徐家祥(慈溪洋浦人)介绍,到上海合利元药行学生意。因为当时鸣鹤人外出经商已成风气,尤其是经营国药业的较多。在三十年代初,鸣鹤场户,有百分之八十外出经商,做老板、经理的有户,外出做店员职工的户,做农民的户。当时外出经商都是挽亲托邻,凡家有两个儿子的,就有一个外出做店员经商,包括老板、经理在内,一般都不带眷属,只身在外,职工一年回家探亲一次,假期二个月。这种局面,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才起了变化,因为日寇侵占,交通曾一度中断,回家不便,在外知名经商人士就纷纷携带家眷迁往外地,与家乡联系就少了。鸣鹤国药业始于康熙年间叶天霖,叶氏虽出身书香世家,但至其父亲一代时家道中落,叶天霖在余姚一家国药店当店员,后派往四川收购红花,因当时通讯不便,他误以为店里要他收购*豆,在四川大量囤积*豆。药店得知后要他停止收购*豆,并将*豆抛售后回来,只要保本,如有盈余收入归叶天霖。当时四川*豆因叶的大量收购而涨价,他随即将所购*豆抛出,居然赚了许多钱。有了资本以后,他便到杭州、苏州、广东等地做药材生意,终于发迹,成为鸣鹤首屈一指的富商。此后,鸣鹤的药业开始兴隆发展起来了。
叶种德国药号
鸣鹤人在历史上开设的著名药铺有杭州的叶种德堂,温州的叶同仁堂,绍兴的震元堂、光裕堂,台州岑震元,萧山姚大成,塘栖翁长春,南浔延年堂,上海宓天一等。因为鸣鹤出去的这些生意人都精于药材业,能识别多种药材,知道货色的真假,药材的产地,所以很受老板的信任和重用。前面提到的叶鸿年便是叶天霖的后人。
鸣鹤的许多年轻人外出学生意,一般都会选择去上海,这是因为慈溪位于东海之滨,杭州湾北岸,与上海遥遥相望,慈溪与上海历来关系密切,不论过去还是今天,慈溪人大多可以在上海找到亲戚。
选择上海的原由主要有这么几点:其一,由特殊的地理位置决定的。上海处于长江流域的下游,腹地深广,内可连接全国。同时它又紧靠出海口,对于运输主要靠水运的那个时代,它无疑又是中国向外敞开的一扇门户。正是凭借着这些地理优势,上海逐渐成为全国贸易中心。其二,宁波与上海同属吴越文化圈,有着共同的地域风俗习惯,比较容易沟通。其三,太平天国时期,宁波的殷实富户到上海的租界中避难,后来就定居了下来,在上海从事商业活动。
明清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在中国沿海地区的萌芽,传统的“重农轻商”的思想受到极大的冲击,尤其浙东学派的代表人物*宗羲提出了“工商皆本”学说,他和他的弟子万斯同、全祖望等讲学活动在宁波形成了一种新的开放的经济思想体系。
另外一个历史原因是在清朝统一之初,浙东士人反清活动激烈,持续时间旷久。这使得清廷十分恼怒,到雍正时期,甚至停止了浙江乡试、会试长达六年。于是大批饱读诗书的士子只得另辟蹊径,弃书服贾。而且那些气节刚强的读书人在心灵深处觉得,要么不经商,要经商就要做到比当官还风光。经商便寄托了他们全部的人生价值、人生理想,容不得失败。由此造就了他们稳健、踏实、谨慎、勤俭的品质,形成了脚踏实地、务实勤奋的敬业精神。他们初到上海,基本上都是白手起家,从最卑微的苦力活做起,当学徒,做伙计。他们凭借吃苦耐劳和聪明劲,迅速在上海站稳了脚跟。
宁波药业历史悠久,药源品种繁多,清代初年有68种,至民国时期已达种。“五口通商”之后,宁波成为我国东南各省主要的药材集散地,远自甘肃、陕西、四川、河南、山东、河北、广东、广西等地药材商帮,纷纷集中到宁波贩卖药材,形成了川西、洋广、津北、山浙、禹亳等药材帮。尤其在太平天国期间,由于战事影响,武汉至镇江一带长江沿线,连年战争,交通阻绝,原走长江正路的川西商帮,都改走常德,泛洞庭,出湘潭,走江西,沿衢江顺流东下,直抵宁波。闽粤和津北各帮,也改走海道,宁波成为他们理想的集散中心。加上宁波本身原是浙贝、元胡、白术、麦冬等浙药产地,在货款汇兑上又具有优势,即使在边远地区,亦可与宁波通汇,因此全国各地药材商帮就云集宁波,宁波成了全国最大的药材交易市场。而宁波的药材商人,又以慈溪帮居多。
太平天国时期慈溪人冯云濠(小名冯阿荣)开设的“冯万丰”药号,因资助清*府镇压太平天国有功,受到清*府免税贩运药材的嘉奖,成为当时宁波最大的药材商。慈溪药材商人开始冒“冯万丰”药号进行运销。此时的冯云濠又在上海开了两家冯存仁分店,被誉为上海四大药店之一。20世纪初期,去上海药材行学做生意的学徒大多由宗亲、同乡介绍,他们组成了一个以血缘家族为核心、以地缘关系为纽带的群体。
年下半年,姚云龙身穿土布长衫,背着包袱、铺盖,在宁波轮船码头与父亲依依惜别,乘轮船赴沪。从此,姚云龙揭开了人生新的一页。
第四章桑梓情怀(节选)
一个在外漂泊了几十年的游子,梦里始终萦绕着自己的故乡,叶落归根,终究是游子们永远的心结。只要条件允许,他们不会在意路途的遥远与艰辛,回乡是他们的一个宿愿。年的早春,姚云龙先生回到阔别近半个世纪的故乡时,他不禁双目湿润了,这个叫“鸣鹤”的故乡,我终于回来了,我能为你做些什么呢?我该为你做些什么呢?老人感怀不已,他的心中开始默默酝酿着……
回乡
离开故乡有几十年了,但那个叫鸣鹤的小镇经常在脑海出现,白洋湖,金仙寺,沙滩桥,姚家弄。尽管姚云龙还经常跟自己的大姑姑保持着联系,但姑姑的来信很少提到故乡的情形。80年代中期,姚云龙对鸣鹤的思念更加浓郁了。
年的早春,姚云龙写信给自己的妻妹(老家称小姨子)罗美棣。小姨子住在上海,她经常回鸣鹤看望家乡的亲人。小姨子接到姐夫的来信,便把这消息告诉了鸣鹤湖口村的大姑姑,大姑姑得知姚云龙想来鸣鹤的消息后,非常高兴,阿龙要来了,阿龙真的要来了。
时间已经确定下来,就在清明节那天,4月4日,姚云龙和夫人朱梅霞一起从香港坐飞机到上海,与小姨会面后,他们先到杭州,考虑到乡下的居住条件,朱梅霞留在杭州。4月5日,姚云龙和罗美棣夫妇租了一辆车子直奔鸣鹤。至五里道口转弯,故乡的气息扑面而来,罗鸣公路还是一条石子铺成的道路,晴朗的天气,车子驶过全是飞扬的尘土。姚云龙望着车窗外的故乡,双眼湿润了。车子停在鸣鹤酒厂边上,早有亲人等候在那边。姚云龙西装革履,神采奕奕,一路的奔波,丝毫不见疲倦。大姑姑就站在沙滩桥上,姚云龙迎步上前,姑姑有点不太相信,此刻她的侄子姚云龙真的站在她面前。罗美棣夫妇上前,搀扶着大姑姑,这就是你的阿龙。姚云龙喊了声姑姑,乡音丝毫没改,大姑姑望着眼前这位年过花甲的侄子:“阿龙,回来就好,回来就好。”站在大姑姑旁边的是她的外孙女夫妇,姚云龙指着大姑姑的外孙女问:“这就是阿毛吧。”阿毛是韩丽芬的小名。“这位是星健?”陈星健是韩丽芬的丈夫,正是他经常帮外婆写信与姚云龙联系,所以姚云龙觉得好像已经与他们很熟悉了。
沿沙滩桥不远处便是姚云龙的出生地姚家弄。沿着小弄进去,一切都似乎没有改变。小巷更深了,小路更破了。附近的几户人家从来没见过姚云龙,他们用好奇的眼光打量这位器宇不凡的先生。姚云龙给后娘带来一台14寸的彩电和一条毛毯,算是见面礼,后娘为姚云龙精心准备了一桌午饭。午饭过后,知道姚云龙回来的人多了起来,终于有几个人认出了姚云龙,他们怯生生地相互问好。
晚饭安排在大姑姑家,饭后,姚云龙与亲戚们一起聊天。起先,他们只是问及各自的家庭和生活,慢慢地他们的话题转到了姚云龙的童年时期,姚云龙沉浸在自己的回忆里。晚上,姚云龙就住在自己的家里,这是自己当年结婚时的新房,现在已经非常破旧了,但大姑姑知道自己要来,已经把房间打扫得非常干净,棉被是崭新的,还留着阳光的味道。夜已深了,姚云龙一个人躺在床上,他辗转反侧,那一晚,多少往事在眼前飘过。
天还没亮,姚云龙已经醒了,其实昨天根本没有睡好,太多的思绪不断飘过。姚家弄在岳庙村,他想起了自己小时候经常去玩的岳庙,这庙建于清乾隆年间,姚云龙记得这庙最有特点的是建造在江上。他想起了小时候的玩伴,当年一起在岳庙里玩耍的小伙伴如今都怎么样了?他又想起了自己的父母,他悄悄地抹了下自己的眼睛。此刻,父母的面容逐渐清晰起来了。
回鸣鹤与亲戚们合影
姚云龙早早地起床了,乡下的亲戚早就为他准备好了早餐。今天要去上坟,要去父母的坟头祭扫。在亲戚的带领下,他来到了离村不远处的小山上,这里安息着自己的亲人。在父母的坟前,他跪了下去,心里说,不孝的儿子给你们磕头了。青山,绿水,隔世的父母和随行的亲人,几十年的岁月如影片一般在眼前展现,只是都回不去了。
年姚先生在故乡白洋湖畔
按照与夫人朱梅霞约定的行程,下午他得回杭州去了,车子已经等候在沙滩桥边,姚云龙向送行的亲人告别。车子启动的瞬间,姚云龙感觉心头一热,眼中又噙满了泪水。
发愿
回到香港后,狭小而破旧的姚家弄始终在心头挥之不去,他打电话给自己的小姨子,让她找个时间去故乡的时候了解一下姚家弄的情况,当小姨子把村里的情况告诉他之后,他发愿要为家乡做点事情。
罗美棣与鸣鹤镇城建办协商后,决定由姚云龙出资修建姚家弄附近的道路,铺设自来水管和下水道,架设路灯,拓宽桥梁。姚家弄的邻居们为姚云龙的义举所感动。他们想不到的是,这只是姚云龙为故乡捐款的一个开始,更为宏大的捐赠计划在姚云龙心中酝酿着。
姚先生在鸣鹤沙滩桥留影
年初,姚云龙又委托他的小姨子来故乡了解建设情况,罗美棣把姚云龙老屋至鸣鹤初中的一条道路路面崎岖不平,行人行走不便的情况传给姚云龙,姚云龙得知情况后,再次慷慨解囊,捐元人民币修建了这条道路。为了更方便与故乡联系,姚云龙让小姨子经手和联系,并委托在鸣鹤的外甥女婿陈星健对该工程的监督与经济交付事宜。
陈星健就是姚云龙大姑姑的外孙女婿,一则,他经常帮姚云龙的大姑姑写信,与姚先生比较熟悉;二来陈星健是50年代毕业于宁波著名学府效实中学的高才生。
姚云龙在给陈星健的信中这么说道:“我衷心想做的公益事是,希望与大家有直接好处的、实际的、有显著效果的我都会考虑,只是我的能力有限不能放手去做。”
油菜盛开的季节,姚先生在故乡鸣鹤
年的春季,姚云龙再次来到了自己的故乡。祭拜过逝去的亲人后,他想沿着童年的足迹在故乡的大街小巷到处走走看看。这次返乡和上次匆忙回去不同,他安排了更多的时间。他首先想到了金仙寺,这座当年他大姑姑经常带他来玩的寺院。金仙寺就在姚家弄的不远处,背靠禹王山,面临白洋湖畔。姚云龙当年就在禹王山上采摘野果,在白洋湖中戏水玩耍。
金仙寺由来已久。到了年,近代高僧太虚大师的法嗣亦幻法师任金仙寺住持。年,弘一法师云游至此,此后又三度驻锡,成为其浙东经常落脚之处。姚云龙记得,那时候金仙寺香火不断,信客众多,他时常与伙伴来这里玩,偶尔寺里的和尚会拿些供品分给他们吃,只是不知道,当年那些慈眉善眼的和尚中会不会有弘一法师。
年中国共产*以举办“夏令营”名义在此培训抗日骨干。年8月,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在金仙寺成立。同年9月三北游击司令部又在该寺举办第一期教导队,训练学员70余人,年元旦,三北游击司令部司令何克希、副司令连柏生邀请三北各界著名人士在金仙寺举行新年茶话会,慰问各界人士,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月西法师及僧众都积极支持,并保守秘密。这一切都是姚云龙离开家乡后的事情了。
但是金仙寺庞大的规模在一个孩子的眼中更是如同迷宫一般。天王殿、大雄宝殿、西方殿、地藏殿等殿宇恢弘巍峨。东西厢房、法堂、藏经堂均为楼房,还有北灵峰、关房、香积厨等建筑。姚云龙依稀记得每每放学后他和小伙伴穿梭期间,常常忘了回家时间,家里的大人一般到了吃饭时间会来寺庙里寻孩子,他们站在金仙寺的门口,大声地叫喊着自己的小名,有些孩子顽皮,无论谁的家长来喊,他都会应上一声。其实谁应答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孩子们知道该回家吃饭了。
再后来到了年,因住僧外迁,金仙寺被改建为学校。
这次姚云龙便走在白洋湖的堤岸边,他抬头看了看山上破旧的校园,校园还保留着寺庙的构造,孩子们在明媚的春光里到处奔跑着,喧闹声中,依稀有自己的影子。
在金仙寺的另一侧,便是著名的爱国华侨吴锦堂的墓园,记得当初离开家乡的时候,他还在锦堂墓前有过一段短暂的停留。那时,只知道吴锦堂出资修筑了杜湖、白洋湖的堤岸,去世后把坟墓选在湖光山色、环境幽静的白洋湖畔。再次回来,锦堂墓已经重新修筑,经常会有学生和文史爱好者前来凭吊。
姚云龙边走边回想着当年的事情,他觉得自己该为家乡做点什么事情了。
巨大的捐赠项目缓缓地拉开了序幕。
云龙中学
年的春天,姚云龙先生再次踏上故乡,依旧激情难抑。他来到了金仙寺,来到白洋湖畔。这里视野辽阔,远处青山连绵起伏,眼前湖光闪动,岸边杨柳依依,田间桃花正浓。走在这里,姚云龙沉浸在自己的回忆中,他想起了当年与小伙伴一起下湖戏水的情形。他还想起自己的大姐,想起大姐背着自己上学时一再告诉自己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个有出息的人。可以这么说,白洋湖畔承载着姚云龙的童年。
金仙寺已经成了鸣鹤中学的校舍,路边时不时有学生跑过,姚云龙看着破旧的房子,心中产生了巨大的不安。“兴天下之利,莫大于兴学”,在家乡捐建一所中学的念头油然而生。
回到香港后,姚云龙的脑海中始终回旋着鸣鹤中学暗淡的色调。几天后,他终于下了决心,帮助家乡人民建造一所漂亮的中学。姚云龙向当地*府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立即得到了慈溪县人民*府的热切回应。
年12月19日,那是一个并不显眼的日子。那天,慈溪县人民*府在深圳举行慈溪籍港胞迎新团聚会。慈溪县县长谢建邦在深圳的振华大厦会见了姚云龙先生,并举行了捐资的签字仪式。会议纪要如下:
一、为发展祖国的教育事业,姚云龙先生志愿捐赠港币一百万元,委托慈溪县人民*府在他的家乡鸣鹤镇建造中学一所。谢建邦县长代表慈溪县人民*府,尊重姚云龙先生的意愿,同意接受此项捐资。确定立即着手筹建云龙中学,并对姚先生爱国爱乡、造福桑梓的高尚行为和可贵精神深表谢意和敬佩。姚云龙先生和谢建邦县长分别在捐赠书上签了字,并摄影留念。
二、双方就云龙中学的规模、布局、选址、征地等有关事宜进行了磋商,并取得了一致意见。
三、姚云龙先生决定将港币一百万元先存入中国银行香港分行,意欲以人民币七十六万元之款额筹建中学。慈溪县人民*府同意姚云龙先生之意向,并将先以银行贷款垫支。关于捐资交接的具体事项将另行商定。
四、谢建邦县长热情邀请姚云龙先生届时回乡出席云龙中学落成典礼,姚云龙先生愉快地接受了这一邀请。
出席捐资签字仪式的有慈籍港胞姚云龙先生及香港民生药行朱爵显先生、王道昭小姐,慈溪县县长谢建邦、县*协主席郑斌瑞、副县长唐廷文、县*府办公室主任张若天、县委统战部部长李云清、县侨务办公室副主任严尧仙、县侨联秘书长陈行、县*府办公室秘书俞丹桦。
完成了签字仪式后,姚云龙觉得一身轻松。慈溪县也高度重视这一捐资项目,谢建邦县长回到慈溪后,立即安排相关部门着手云龙中学的筹建工作,年2月,慈溪市府办公室成立了以邱维明同志为组长的筹备办公室。
年4月3日,新建中学的奠基仪式在杜湖畔举行。那天,杜湖畔人头攒动,家乡父老都想一睹先生的风采。那天,姚云龙身着灰色西装,在奠基典礼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随着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姚云龙挥铲填土,郑重地为教学楼奠基。
年4月姚先生为云龙中学奠基石培土
在建造过程中,各部门都高度重视工程的质量,大楼落成时,教学楼主体工程被评为优良工程。姚云龙先生得知这个消息后,表示非常满意,并赞扬了建筑工人劳苦功高,又赠银盆一只以作纪念。
关于云龙中学的校名,姚云龙后来在给同学余沛堂的信中这么说道:“我从小在故乡读书,对教育颇为关心。近年来经济稍觉宽裕,即捐建中学一所。校名本拟仍用鸣鹤中学,后因市*府领导再三坚持要用‘云龙’校名,以启发后辈青年效法,得以继续发挥热心公益之精神,为此,弟只得顺意接受。”
年姚先生携夫人朱梅霞、儿子姚德明回乡
参加云龙中学(高中部)教学楼落成仪式
年12月24日,云龙中学教学楼正式落成。那天,人潮如海,全校师生夹道欢迎姚云龙先生的到来。落成典礼上姚云龙面对着全校师生,语重心长地说:“我从小在鸣鹤长大,出去之后,漂洋过海,个人奋斗,道路交关艰难,经过努力,才达到现在的地步。”他勉励同学们要好好学习,为国争光,为家乡争光。
云龙中学落成典礼
年6月底,学校附属设施和道路等基本完成。7月7日,相关领导在云龙中学三楼会议室举行了交付使用仪式。会议结束后,学校领导写信给姚云龙先生汇报情况,并邀请他来鸣鹤察看学校。姚云龙得知工程进程,很是开心,欣然为学校题词“培育英才,振兴中华”,表达了自己的殷切期望。
至此,杜湖畔一幢崭新的教学大楼矗立起来了。这是一幢乳白色的四层大楼,学校环境优雅整洁,教室宽敞明亮。浙江省*协主席商景才先生为学校题名。如今,当地的人们路过这里,都会停下脚步伫立片刻,感念姚云龙先生的大手笔。
姚先生携夫人与云龙中学师生合影
鸣鹤小学
观海卫镇鸣鹤小学座落在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的杜湖畔,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农村小学。学校前身为清光绪32年(年)创办的敬乐两等小学校,学校设在叶氏六一义庄。民国八年(年)校名改为鸣鹤乡区立敬乐国民兼高等小学堂,校址迁入彭公祠。解放后改名为鸣鹤场小学。年在翁家岙岑家园新建校舍,当时的鸣鹤中心小学属于县内一流。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其他学校办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鸣鹤中心小学已显得相对落后。校舍拥挤破旧,采光条件差,活动场地严重不足,远远落后于规范化办学条件。当时鸣鹤镇的经济实力一直在市内处于比较落后的位置。要由镇里出资建造新校舍困难重重。当时看到鸣鹤中学由姚云龙先生出资建成崭新校舍,鸣鹤中心小学的师生真是好生羡慕,他们心中时常也闪过这样的念头:如果鸣鹤中心小学也能有这样的新校舍,那真是太好了!
姚先生携夫人在鸣鹤小学
时任鸣鹤中心小学校长叶善昌老师很想让姚先生来鸣鹤中心小学看看,他心中有着这样的一个愿望,希望学校的建设发展能得到姚先生的支持。但他也深深知道,不能直接伸手向姚先生提要求,他们能做的是脚踏实地地做好工作,干出点成绩来。
其实早在年,鸣鹤中心小学和姚云龙先生已经取得过一次联系。鸣鹤中心小学有一项“珠心算”特色教学。这项教学从八十年代中期开始,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已经有了一定名气。年4月,学校应邀赴香港、深圳访问表演,在当地引起轰动。当时由鸣鹤镇*府引荐与姚先生取得了联系,姚云龙得知这帮“神算子”居然来自自己的故乡鸣鹤,高兴异常,他从香港特制金盾一座,上刻“神机妙算”四字,还带上数百元港币,派专人送到深圳,表示祝贺。这是学校与姚云龙取得的第一次联系,但遗憾的是没能与姚先生见面。
正式与姚云龙见面是在年云龙中学落成的典礼上。那天,鸣鹤中心小学派出“神算子”为姚云龙夫妇作了一次珠心算表演,受到姚先生的高度赞扬。
年4月,由四名小“神算子”组成的中国青少年速算代表队在省、市教委领导的率领下,应邀访问香港。姚云龙得知此事,派人与学校取得联系,并设宴款待。通过此次接触,姚云龙加深了对鸣鹤中心小学的了解。年2月,由三名“神算子”组成的中国青少年速算代表团应邀访问美国。姚云龙获悉后,从香港来电委托在上海的亲戚设晚宴为代表团送行。姚先生虽然身在香港,但对家乡的发展非常关心,尤其此次鸣鹤“神算子”代表国家出访美国,他也感到异常开心。姚先生曾风趣地说:“这些神算子有的已成了云龙中学的学生,因为是鸣鹤小学培养出来的,我作为云龙中学的名誉校长,我也借了鸣鹤小学的光。”
鸣鹤小学的师生一直盼望姚云龙能来学校走走、看看。但是姚云龙实在太忙了,他每次回乡的日程总是排得满满的。年11月姚云龙再次返乡探亲,鸣鹤小学的领导通过姚云龙的邻居好友,并通过镇*府的领导牵线搭桥,邀请姚云龙来学校参观。姚云龙立即答应了,具体的安排由代理人陈星健落实。
九十年代初期的农村,还是非常落后,为了迎接姚云龙的到来,鸣鹤中心小学做了精心的准备。据参与当时接待的人回忆,为了欢迎姚云龙,他们准备了许多稻草,在姚云龙将要经过的路旁,把那些稻草盖在路边的露天粪缸上。那天,姚云龙和朱梅霞女士一起向学校走来,朱梅霞女士看着路边的这一切,深切地感受到了学校的用心。在市、镇两级领导的陪同下,姚云龙参观了鸣鹤中心小学,在座谈会上,姚云龙听了学校领导的介绍。当他听到鸣鹤小学的前身是敬乐学堂时,姚云龙动情地说:“鸣鹤小学还是我的母校,我一、二年级是敬乐学堂读的。鸣鹤小学办学有成绩,‘神算子’名扬全国和国际,与现在的校舍很是不相适应,我带一个头,为鸣鹤小学捐资五十万港币。”听到姚云龙的表态,会场中响起了热烈的掌声,陈继光副市长代表市*府对姚云龙的慷慨义举表示了衷心的感谢。
姚云龙带了这样的一个好头,得到了宁波市教委、慈溪市*府、鸣鹤镇*府和各界有识之士的积极响应。
年4月4日将举行云龙中学高中部的落成典礼,鸣鹤中心小学的奠基典礼也选择在这一天。3月6日,当地*府和有关部门专门就“云龙中学高中教学楼落成暨鸣鹤镇中心小学奠基典礼”召开了筹备工作会议,对整个仪式过程做了详细的安排。
年4月4日上午十时,阳光明媚,“云龙中学高中教学楼落成暨鸣鹤镇中心小学奠基典礼”在高中部教学楼前举行。姚云龙先生坐在主席台上,一侧是朱梅霞女士和公子姚德明先生。会议由市教委主任岑国柱主持,介绍完来宾后,主持人宣布典礼开始,奏乐、鸣炮、放鸽子和气球。学校的周围已经围集了上千的人群,当地的百姓再次目睹姚云龙先生的风采,春日的阳光正暖暖地照在先生身上,鸣鹤中心小学的学生向姚云龙夫妇和姚德明先生献花。姚云龙一脸慈爱地看着献花的孩子。崭新的高中部已经矗立在杜湖畔,姚云龙憧憬着几年后的情形:鸣鹤中心小学也将立在眼前这片菜花烂漫的田间,这里将成为鸣鹤的教学中心。
宁波市、慈溪市的相关领导先后致辞,他们高度赞扬了姚云龙的爱国爱乡之情。然后是姚云龙致辞,姚先生没有豪言壮语,他只是希望能继续为家乡做些事情。当地的百姓听了姚云龙的致辞后,情不自禁地鼓起掌来。那一刻,人潮似海,掌声如雷。
最后是鸣鹤中心小学的校长叶善昌致辞。在学校的档案里完整保留着这份稿子:
尊敬的姚先生、姚夫人
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
今天是云龙中学高中部落成、鸣鹤中心小学奠基的双喜之日。我们鸣鹤小学全体师生沉浸在无比欢乐中。我们颂扬姚先生、姚夫人身在香港,心系祖国的思想境界。我们敬仰姚先生、姚夫人关心家乡,热爱家乡公益事业的深厚情义。我们崇敬姚先生、姚夫人造福桑梓、重教兴邦,一次又一次慷慨解囊兴办学校的高贵精神。这次我们鸣鹤小学能在今天动工,建造新校舍又是姚先生、姚夫人的功绩。我们全体师生及未来的小学生从心底里感谢您,请允许我代表全镇儿童少年向您——敬爱的姚先生、姚夫人致以崇高的敬意和真挚的谢意。
我们鸣鹤小学是所历史悠久的小学,也是姚先生的母校,在过去的日子里,由于学校前辈们的努力和乡亲们的支持,学校在市内有一定的知名度。*的三中全会以后,在上级领导和教育行*部门的正确领导下,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学校办出了特色。我们培养的学生,算技超众,连续四年夺得全国珠心算冠*。冲出亚洲战胜日本,走向世界轰动美国。现在被人们誉为神算子的摇篮,为此学校编入了中国名校一书。我们学校教育改革取得成果,同时也得到了姚先生、姚夫人的关心鼓励。早在一九八七年,我们的学生在深圳访问时,姚先生、姚夫人派专人送“神机妙算”金盾一座,以后又多次接见、奖励“神算子”。这次,姚先生、姚夫人又捐巨资易地兴建鸣鹤小学,给鸣鹤小学创建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送来了曙光,到明年春暖花开之时即可变为现实。那时一幢具有市内一流水准的新教育楼将在杜湖畔与中学教育楼连成一片而巍然屹立。我们鸣鹤小学全体师生一定不忘姚先生、姚夫人对小朋友的一片关爱,不辜负姚先生、姚夫人对学校殷切期望,学习姚先生、姚夫人可贵精神和高贵品质。要以先生精神教育学生,以先生追求启迪学生,以先生品德熏陶学生,把学校办得更好,并再接再厉保持特色,争取成为慈溪市窗口学校。我们同时恳切要求为先生的榜样、精神代代相传,把我们鸣鹤小学更名为云龙小学或者云龙学校小学部。
最后祝姚先生、姚夫人事业兴旺,健康长寿;
祝领导来宾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年4月,鸣鹤中心小学第一期工程竣工。同年9月,鸣鹤小学师生高高兴兴地搬进了梦寐以求的新校舍。新的校舍设计新颖,外观雄伟,质量上乘,设备完全,全体师生和许多家长看着眼前的美丽校园都非常高兴。
姚先生朱梅霞夫妇在新校舍
在小学的建造过程中倾注了姚先生的大量心血,主楼工程完成了,还是开不了学,因为没有食堂,没有传达室,没有平整的道路。眼看开学的日子临近,其他经济来源无望,姚先生又慷慨解囊,再次捐资二十万人民币。年秋姚先生来学校视察,看望全体师生,当他看到学校门口的小河和桥梁没有栏杆,担心学生的安全,姚先生又捐资十余万元,同时为了校容美观,还对学校进行了绿化建设。有的花籽、草坪种子他特地从香港带来。为了增加学生的课余活动内容,姚云龙再出资建造了儿童乐园。这样景色优美、设施完善的校园不但得到了当地百姓的赞扬,就连国外前来参观访问的人士也啧啧称好。
但是,第一期工程所建造的教学楼教室还是不够多,这使得学校部分学生在新的校园里学习,还有一部分学生仍在老校区。姚云龙在多次来校视察中了解到,学校分两地给教学管理和提高教学质量带来诸多不便。他又开始筹划鸣鹤小学的第二期工程。年11月5日在杭州湾大酒店举行了“鸣鹤中心小学第二期工程投资签字仪式”。由姚云龙出资40万元,慈溪市*府出资20万元,鸣鹤镇*府出资20万元,三方共同出资建设鸣鹤小学的二期工程。二期工程将建造建筑面积达1多平方米的教学大楼一幢,新添16间教室。
二期工程于年1月8日正式破土动工,经过半年多的建设,于年7月正式完工。年的新学期,鸣鹤小学的全部学生都搬入新的校园,阶梯教室,多功能教室,第二课堂教室,学校的设备更加完善了。这时的鸣鹤中心小学,已经完全符合了上级规范要求的一流学校标准。
对于姚云龙先生的慷慨捐资,全校师生都感怀在心,他们唯有以爱校如家、立志成才的志向来报答姚云龙。学校继续加大对珠心算的探索,在该领域继续保持领先的地位,体育成绩也逐步走出了低谷,书画作品不断在市内获奖。有一次,姚先生来校视察,对学校的领导说:“我谢谢你们,我对学校的安排和各项工作都满意,每次来校都有新的变化,我很高兴。”
鸣鹤中心小学领导多次建议把学校改名为云龙小学,姚云龙说:“鸣鹤这个名字很好,不用改了,学校又不是我全部出资的,希望能让更多的人来投资办学校,使家乡的学校办得更好。”
如今的鸣鹤中心小学按省定标准配备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拥有校园网络系统、通讯系统、音响系统和平方米的羽毛球馆,并建有电脑室、多媒体教室、创新实践教室等专用教室。特色教学是鸣鹤小学教育工作的一大亮点,目前学校拥有“珠心算、羽毛球和田径”三大特色项目。学校自开始从事珠心算教学实验以来,累计已培养能手一级选手近百名,珠算普通级3余人,在国际比赛中获3金1银4铜,五次蝉联全国冠*。曾先后出访美国、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5次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赢得了社会各界的肯定与赞誉。学校同时又是慈溪市少体校羽毛球训练点、宁波“田径、羽毛球”传统学校,连续在市级各类比赛中争金夺银。
鸣鹤中心小学先后被评为省市两级特色学校,全国珠心算教学实践点,省首批农村示范小学,浙江省珠心算教育示范学校,宁波市现代化建设达纲学校,宁波市绿色学校,宁波市首批行为规范示范学校,宁波市体育传统学校,慈溪市无烟学校等,数学教研组被评为市三星级名牌学科。
—END—
来源:慈溪文艺《浙东》杂志文
伟恒向明建立
如有违规、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一个有态度的公众平台!报料有奖励小观
点下方“阅读原文”发布您的爆料,更多奖励等着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