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福安复原像
开基——郭福安是北宋时期来杭
据永定龙上《毓瑞公房》族谱(年编修)记载十六承事福安公为“宋仕”(二世祖小四宣义、三世祖六郎学宾、五世祖十郎直学、六世祖小八儒仕、七世祖七郎司务、八世祖三十二吉士、九世祖五十学士都是“宋仕”)即为宋朝官员,其官职不大,凡学宾、直学、儒仕、司务和学士都是地方基层八九品散官。(相当于现在的乡、科一级。)
上杭郭氏家庙
据《上杭郭氏源流谱》(重修衍庆公房谱序(建鸾所作)中说:“宋熙宁年间,我始祖十六承事公任仕于斯”(P),畏斋族谱序(叶儒林作序):鼻祖十六承事者宋乾道年间曾任于此(P),又据清光绪元年(5年)编修的《杭川祝山郭氏族谱》(第二册)记载:“鼻祖福安公适朝承士(事)官也,真宗年间任授汀州上杭场。”
这些族谱记载分别为熙宁、乾道或真宗年间入闽来杭任仕(当官),这充分证明福安公是北宋期间入闽,不是“五季时”(五湖十六国)、避乱入闽”,因为北宋经济繁荣,社会安定(清明上河图为证),就无所谓“避乱”之说。所以,上杭县志记载,福安公于“五季时,避乱入闽”应为有误。
朝廷委任——福安公来杭任矿业技术官员
上杭、永定郭氏族谱已经证明福安公来杭任职的官员。那么是什么官员?是文官还是武官?是地方行*官员还是技术官员?这个问题大部分族谱没有明确记载,但麦园族谱已经记载相当明确。请看(年清乾隆年间)范泰元《重修麦园郭氏族谱序》中说:“十六承事郭公来仕于此,见夫金山萃律,折水潆洄”(萃,字典解析险峻,律,山高峻峭)这里说的是:常见郭福安在这高耸险峻的金山上跋山涉水,上上下下,来来回回。这是一座什么山呢?是座从未开发的古荒服地,连行*棣属关系从“秦汉至唐”都未“列职”(派官)的地方。而郭福安却能在这里“斩棘披荆”“海飞星动”,完成一代之臣节者“此创业所为可继正气”,从而开启“万世之鸿基”“必垂千古”。他那披荆斩棘,夜以继日辛勤地工作,以完成一个真正为官者的本分,这种创业勤奋精神,这种工作态度是一种正气,一种正能量,可供后人学习和继承发扬的。
福安公像
序言一般是写出版这本书的目的意义,麦园族谱一开篇就说“盖闻斩莱(刺)披荆,启万世之鸿基者,必垂千秋之,令绪海飞星动,完成一代之臣节者,必诒奕异之孙,谋此创业所为可继正气也。这是古荒服地,禹贡未列职,方秦汉迄州,递有沿革。”只有“至宋兴国三年,汀南僻壤,始棣属为州。然而边腹之区,榛莽犹未开也。”再“越百年,而十六承事郭公”才“来仕于此。”很显然,一个外姓序作者以佩服精神赞美了郭福安。
郭福安在这尚未开发的地方不辞辛劳地干些什么事呢?文中没有明说。但结合当时北宋年间紫金山已有多座炼铜和采金的实际情况,肯定他是位朝廷派来指导采金炼铜的矿业技术官员。
几个疑问——为什么族谱和县志等都不记载郭福安的具体职务呢?
1、战乱——资料缺失。上杭东塘谱序中就说:“其先祖之事,皆云元季兵起,”《叔祖小九儒仕》族谱也说:“屡经战乱,谱谍遗失。”
2、是八九品散官不够入谱、入志条件。
3、是历朝历代都不重视从事劳动性质的官员。所以在族谱、县志中找不到从事矿业技术官员的文字记载。
4、如果考虑到当时的*治状况的话,郭福安来杭任职时期正值王安石变法。前一位皇帝赞同和鼓励变法,而后一位皇帝则反对并禁止变法,还将变法者加以处置,犹如秦朝的“焚书坑儒”,人们谈此色变,不敢涉及,当然更没人敢于记载。这又反证了郭福安是当年王安石派来上杭场参与和指导金铜开发的官员。
福安这位朝廷承事郎是文官,来杭时随带有百余人中除部分矿山勘探开发技术人员外,另有部分维持社会和矿山治安的武装人员(相当于现在的*金部队),所以,有的记载其“*镇龙岩”“*镇汀州”之说。而闽西地区古代真正镇守边界驻地是在武平县鸡鸣闽粤赣三省的武平县中山镇百姓村,那里的驻*城堡今天依然屹立。
文:郭厚才(福建日报驻龙岩记者站原站长)
来源:上杭县图书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