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清代平江仕宦世家余有勋家族
TUhjnbcbe - 2021/3/8 17:53:00

清代嘉道以前,平江出仕为官的虽然也有一些,但大多止步于州县,很少能再上升。直到咸同*兴,情况才有所改变,平江人逐渐跻身藩、臬、道一级,甚至李元度等还一度署理(代理)巡抚之职,只可惜没有做到实任,为平江人在清代任官留下了一个遗憾。

但平江还是有一个家族,在乾隆时期就做到了道台,而且他们一家还出了两位实缺知州,一位道员衔总领事。这个家族,就是平江最早最大、延续时间最长的仕宦世家余有勋家族。

先简要介绍一下道。清制,道是介于省与府(即今天的市,如岳阳市在清代就叫岳州府)之间的行*区划,一般管辖2到4个府(或直隶州),其最高长官即为道台,官阶一般为正四品。放到现在,也相当于是副省级别了。

一庞大的家族

平江余氏来源广泛,先后有十多支自江西、湖北、广东等地迁入。其中主要有四大支,即木瓜、碧潭、白雨湖、渡头,余有勋家族属于渡头支。其先世名卿公元泰定时官四川双流县主簿,致仕避乱,于元泰定2年(公元年)自江西临川携四孙徙居平江爽口,孙寿一、寿二、寿四,明初再迁南乡渡头里,寿三迁湖北洪湖,以寿一、寿二、寿三、寿四为支祖,衍分为四大房。该族在平江繁衍年来,现人丁近万。除洪湖一支外,其一、二、四房主要聚居于三市、安定两个乡镇。派语为:有德自扬,益世光长。洪源衍庆,汉昌贻芳。

(渡头余氏族谱,图片由作者提供)

至清初康雍年间,寿四支下十三世希远公(-),名恒,字久平,号穆峰,由监生肄业,国子监考职吏目,例满截取赴部候选,以年老辞。

从希远公曾祖秉中公(万历-康熙间人)开始,余家即“世以高资甲于其邑”,“子孙殷繁,书香之盛,称汉昌(平江古称)著姓”,明末就已经是一个比较殷实富有的大家族了。希远公德配李氏,生圣训、有烈、有勋、有蒸、有照五子,圣训生德塾、德在、德堂;有烈生德培、德基、德墉、德垕;有勋生德增、德埴、德均、德坤、德封、德坊、德佳、德垂、德垣、得執;有蒸生德址、德坚、德墀、德城;有照生德坦、德奎、德至、德堏。仅看这两代,算起来平均刚好都是“一拖五”,后面几代,差不多也是这样,少则三两个,多则七八个,官当的越大,夫人越多,儿子也生得越多。如此一来,这个家族就越发庞大了。倒是余士镜比较例外,虽然做到了知州,但始终只有一位原配夫人陈氏。

之所以不厌其烦记下这么多人名,当然不是为了文字堆砌,而是后面会涉及到这些人,便于读者理清他们之间的关系。包括前面的派语,也是这个意思。

清代乾嘉道时期,也是我国人口爆发的高峰期。秦汉以来,中国人口增长一直比较缓慢。社会稳定,人口则增加;改朝换代,人口又锐减。直到清初,全国人口仅七千万。乾隆初突破1亿大关(1.4亿),并相继在乾隆三十一年(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年)突破3亿,道光十四年(年)突破4亿。不到二百年间,人口暴增近6倍。

人口陡增的原因,一是清朝粮食种类增多,种植技术更加先进;二是改革了原来不合理的税制。清以前征收土地税和丁税,土地税按土地面积征收,丁税按人口数收取,俗称“人头税”。康熙五十年诏令:“滋生人丁,永不加赋”,减轻了人口生育的成本压力。雍正进一步实行“摊丁入亩”,养育人口所存在的赋税和差役的束缚基本解除,人口发展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希远公这一支人口数量的变化,包括以前写过的向曾贤、凌容众家族等,无不是中国当时情况的真实写照。

二满门翎顶

谱载,希远公曾于国子监考职吏目。百度了一下,吏目一般为九品或不入流,级别较低。但不管怎么说,希远公也算是有半只脚踏入了官场,至少在地方上有了士绅的身份。

(族谱中关于余有勋的记载)

但到了他儿子辈,突然间就开始发力。首先是五个儿子中,次子有烈、三子有勋考取了贡生。这一步非常重要,科举时代想当官,贡生身份是一大门槛。跨不过这个门槛,当官的机会几乎门都没有。但晚清以*功升职或捐纳除外。

先了解一下余有勋。

余有勋(-),名济,字守成,号退圃。以岁贡生的身份授山西宁武府同知(知府佐官,相当于现在的副市长),历摄偏关朔州事。宁武地瘠民贫,有勋以廉俭自持。母忧归,起补四川顺庆府同知,署重庆江北理民同知。该地民贫更甚,一以治宁武者治之。办理秋审,谳决悉当。卓荐擢升广东韶州府(今韶关市)知府。刚到韶州,时值大旱,民心汹汹。史载“有勋虔祷,雨随至。”当然不是因为什么虔心,只是余有勋的运气比较好罢了。当时韶州私宰耕牛的现象比较突出,有勋禁之,陋俗遂革。在韶十年间,两次护理(临时代理)南韶连道,兼管太平关钞,又护理高廉兵备道,所至以息事宁人为务。举卓异,特授广西右江兵备道,两署(代理)广西提刑按察使司按察使,兼署盐法道。乙卯科外监试。嘉庆四年(),特调云南迤西兵备道。时缅宁啰匪作乱,管理缅宁总粮台。与提台督兵进剿,不数月,事平。尚余*饷十余万,有欲冒销者,有勋不许,其人大愧服。嘉庆辛酉(),因事解官归里。诰授中宪大夫。家居二十余年,无疾而终,卒年八十有二。

余有勋以一贡生,不仅做到了兵备道实职,并两次代理广西按察使,又两举卓异(清制,吏部定期考核官吏,文官三年,武官五年,*绩突出、才能优异者称为卓异。没有特殊的*绩,是很难评上的。号称清代第一廉吏的于*,就曾经三次被举“卓异”,最后做到了两江总督),确实很不容易。其为人为官之道,必有过人之处。须知很多进士,吏部一分发出来就是知县,但当了一辈子官,大多数可能还是在知县的位置上徘徊。没有特别的后台和本事,升任知府是很不容易的,别说更高级别的道员了。我县清代九位进士中,即大多止步于知县。至于难到什么程度呢?诸位可以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代平江仕宦世家余有勋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