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阴阳交替,明暗相分,循环往复,周行不怠。然人多喜阳明而恶阴暗。淫雨霏霏之时则望云销雨霁,彩彻区明;月黑风高之夜则欲云破月来,清辉朗照;烟斜雾横之中则冀丽日巡天,明媚灿烂;黎明至暗之刻则求曙光乍现,生机重燃……光明之重,不言自明,信然矣!
若人身喜阳明而心似暗渊,为蝇头小利而勾心斗角、尔虞我诈,为蜗角虚名而机关算尽、你死我活。蹙额敛眉,愁云惨雾,心怀戚戚,如此则非真喜阳明也。
若人身陷暗渊而心似明光,处陋巷破屋而箪食瓢饮、不改其乐,处穷途涸辙而不坠青云、不失其欢。和颜悦色,云淡风轻,胸无城府,如此则为真喜阳明也。
故人若真喜阳明则心亦须明亮,以明亮之心观阳明之景,则处处景明,人间有味,天地皆美。
人须有明亮之心,烛照黑暗,向阳乐生。
人生天地间,一帆风顺少,艰难险阻多。或时运不济,或命途多舛,或或或失路……当此坎坷不偶、阴风吹雨之时若无明亮之心烛照,人或自怨自艾,或半途而废,或误入歧途……
然人或有明亮之心,此心或如萤火之光,或如皓月之明,皆可指路领航。所谓君子见机,“审堂下之阴,而知日月之行、阴阳之变;见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鱼鳖之藏也”。
苏子瞻贬岭南而能“日谈荔枝三百颗”,*鲁直谪黔州犹想“戏马台南追两谢”。若非心有明亮,则岭南蛮荒、黔州僻远之地如何得过,心有愤懑、大志落空之时如何消受?而心有明亮,则能见微知著,洞烛晦暗,向阳而生,乐观豁达。
人须有明亮之心,识文知礼,仁善恭敬。
草木无知,人生有情。人类由蒙昧至于文明,文字传承,礼法约束之功不可磨。心欲开化明亮、光彩熠熠,识文知礼必不可少。
若目不识丁,质胜于文,浑然无知,则幽微难识,大道难明,才下知浅,不堪大用;若饱读诗书,文质彬彬,博学审问,则闻识疏达,识量局致,知人知*,天下为公。
识文在默而识之,日积月累,集腋成裘;知礼在长幼有序,知交有信,践而行之。然则识文知礼须以仁善为基,恭敬为辅。如无仁爱则识文或为害,如无善行则知礼或为虚,如无恭敬相之则或刚愎骄横,肆无忌惮。
或曰:基趾厚则台隍固,辅弼盛则国势强。识文知礼亦宜如此,以仁爱恭敬为基辅,则仁者爱人,积善成德,友善恭敬,夫如是则心焉有不明亮者乎?
人须有明亮之心,信义为先,明辨笃行。
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乃人之相与之基石,无此则人何以立于天地之间耶?信者得众,信臣精卒,亲之信之,仁者播惠,信者效忠。不信者失人,或旧识割席、众叛亲离,或厚颜无耻、苟活于世,其心焉能明亮乎?
日月之明有常,四时之行有信,人之行事岂能悖天逆理而为乎?秦王扫六合,天下凝一,亘古未有,然秦不循道义而行,以致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土崩瓦解,二世而亡。袁项城既为总统,复谋帝制,逆历史浩荡潮流而行,天下皆弃,于万民唾骂中亡身。阮籍猖狂,穷途而哭不可效,子胥日暮途穷,倒行逆施不可仿。孙子曰:“兵以诈立,国以信存。”国如此人亦如此。
《尸子?劝学》有言曰:“爱恶亲疏,兴废穷达,皆可以成义。”心有道义,造次颠沛必于是也。信义著于四海,大义信于天下,修名既立,行康庄大道,迎霞光万丈。人信能明辨信义,恪守笃行,则何虞心之不明亮耶!
人须有明亮之心,修身明知,戒己劝人。
《大学》曾言:“至天子以至于庶人,皆以修身为本。”修身乃齐家治国平天下之根基。源深而流远,根固而木长。
人当如屈子励志修行,“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要眇宜修,离芷为扈,秋兰为佩。惨遭放逐仍“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芰荷为衣,芙蓉为裳。
修身以洁行,博学以明知,欲以修身则博学必不可少。《礼记?学记》云:“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学藏于心,循规而学,劳逸结合,学有所乐。如此锲而不舍,勤苦修辞,渐至登堂入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修身在戒己劝人。戒己慎独,不欺于心。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见人有恶则劝其善,观人不学则劝其学,察人有不明则劝其改,如此庶几和谐融洽矣。身愈修,行愈洁,学愈博,心愈明。人之修养若钟鼎之款识,可为人之表识,虽立于千万人之中亦可识矣!
心之明亮者,若春阳杲杲,阳和漫漫,山阳水阴皆孔阳。心之明亮者,心术良善,心思纯明,与人交择善而从,举人之善,忘人之过,善始善终不少改。
心之明亮者,善遇他人,敛其锋芒,善刀藏之而不用,平易近人,和蔼可亲。心之明亮者,崇仁善信,善听人言,善日善时,寸阴尺璧。
心之明亮者,于长天茫茫,来信无踪、信耗莫通、无信无凭之时仍守信践诺。心之明亮者,无善柔之媚态,无阴贼之险恶,无信口诡随之言语,无轻诺寡信之行事,无阳奉阴违之行状。
心之明亮者,怀赤子之心,天真烂漫,温柔敦厚。心之明亮者,无论生命之修短,际遇之穷达,皆能光风霁月,坦荡磊落。
或、劝、善、识、信、修、阳、阴、知字注释:
1、阴阳:(1)日月。杜甫《阁夜》:“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2)昼夜。《礼记·祭义》:“日出于东,月生于西,阴阳长短,终始相巡。”孔颖达疏:“阴谓夜也,阳谓昼也。夏则阳长而阴短,冬则阳短而阴长,是阴阳长短。”
(3)春夏和秋冬。《文选·古诗〈驱车上东门〉》:“浩浩阴阳移,年命如朝露。”李善注:“《神农本草》曰:‘春夏为阳,秋冬为阴。’”
阳明:太阳,阳光。《诗经·小雅·湛露》:“湛湛露斯,匪阳不晞。”
阴暗:幽暗,昏暗。唐·姚合《游昊天玄都观》:“阴径红桃落,秋坛白石生。”
阴气:寒气,肃杀之气。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很冷,故称。
2、信然矣:的确,确实。《兰亭集序》:“信可乐也。”
3、或时运不济:代人或代事物。有的,有的人。《孟子·梁惠王上》:“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
4、或或失路:通“惑”迷惑。《易·干》:“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众人或或兮,好恶积意(盈满)。”
5、阴风:冷,寒冷。范仲淹《岳阳楼记》:“阴风怒号,浊浪排空。”
阴气:寒气,肃杀之气。
阴碛:塞外的沙漠。塞外很冷,故称。
6、人或自怨自艾:或者,也许。贾谊《过秦论》:“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有时。《史记·封禅书》:“其神或岁不来,或岁数来。”
7、人或有明亮之心:表示假设。倘若,假使。李白《蜀道难》:“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五代·王定保《唐摭言·荐举不捷》:“张祜雕虫小巧,壮夫耻而不为者,或奖激之,恐变陛下风教。”
堂下之阴:阴影,树阴。后写作“荫”。何劭《赠张华》:“举爵茂阴下,携手共踌躇。”
8、识文知礼:识:认识。《孟子·告子上》:“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识路:认识道路。识丁:认识字。
知:知道,懂得。《管子·牧民》:“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
9、仁善恭敬:心地仁爱,品质淳厚。
10、草木无知:知觉,省悟。韩愈《祭十二郎文》:“死而有知,其几何离;其无知,悲不几时,而不悲者无穷期矣。”
11、质胜于文:《论语·雍也》:“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质:质朴。文:文饰。史:虚浮不实。彬彬:相杂适中的样子。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12、浑然无知:知识。《老子》:“常使民无知无欲。”
13、则幽微难识:幽微:(1)深奥精微。《北齐书·儒林传·权会》:“(权会)少受《郑易》,探赜索隐(探究深奥的道理,搜索隐秘的事情),妙尽幽微。”
(2)幽深微妙,深邃隐晦。范晔《后汉书·张衡传》:“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志。”
识:识别,辨认。《孔雀东南飞》:“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
识主:识货的买主。识理:辨认和理解。
14、才下知浅:通“智”,智慧。《汉书·张禹传》:“是儿多知,可令学经。”
知士:智士,足智多谋的人。
15、闻识疏达:(1)知识,学问。《吕氏春秋·诬徒》:“弟子居处修洁,身状出伦,闻识疏达(豁达,开朗)。”
(2)指有学识。宋·叶适《参议朝奉大夫宋公墓志铭》:“今巖老极明,极鋭,极智虑,极闻识。”
16、识量局致:识量:识见与度量。局致:周到缜密。《文选·傅亮<为宋公求加赠刘前*表>》:“识量局致,栋干之器也。”吕向注:“局,曲;致,至也。识度曲至,有栋梁贞干之器。”
识略:见识与谋略。识断:具有见识,并能判断。
识具:见地,才略。
17、知人知*:知人:了解,晓得。知*:主持,掌管。
《孟子·梁惠王上》:“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国语·越语上》:“有能助寡人谋而退吴者,吾与之共知越国之*。”
知命:(1)了解天命,认识命运。(2)称人五十岁。
知遇:(1)赏识宠遇。因赏识(他人)的才华,方知相遇恨晚,从而提携重用。《晋书·阮裕传》:“(裕)弱冠辟太宰掾。大将*王敦命为主簿,甚被知遇。”
(2)相交,相识。欧阳修《与杜正献公》:“知遇至深,敢兹琐碎,皇恐皇恐。”
(3)知心好友。苏轼《徐州谢邻郡陈彦升启》:“勉厉自将,或无忝於知遇。”
18、默而识之:通“志”。记住。《礼记·檀弓下》:“小子识之,苛*猛于虎也。”
19、知交有信:知交:相知好友。信:言语真实,诚实不欺。《论语·学而》:“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知旧:相知的老朋友。
知音:(1)相知的朋友。(2)精通音律、音乐。
20、善行:善:美好。美好的品行,美好的行为。《礼记·曲礼上》:“博闻强识而让,敦善行而不怠,谓之君子。”
21、基趾:亦作“基阯”、“基址”。建筑物的地基、基础。《魏书·高祖纪下》:“幸洛阳,周巡故宫基趾。”
22、积善成德:指人美好的品德、行为,好人、好事。《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23、信义为先:信用和道义。
24、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论语·为*》:“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ní),小车无軏(yuè),其何以行之哉?’”
25、信臣精卒:(1)忠诚可靠的大臣。贾谊《过秦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2)使臣。《史记·韩世家》:“命战车满道路,发信臣,多其车,重其币。”
26、信者效忠:诚信的。诚信的人献出忠诚。《白虎通·情性》:“信者,诚也。专一不移也。”
27、亲之信之:相信,信任。诸葛亮《出师表》:“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
28、四时之行有信:准时,有规律。《管子·任法》:“故圣君设度量,置仪法,如天地之坚,如列星之固,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
29、国以信存:信用,守信用。贾谊《过秦论》:“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
30、大义信于天下:通“伸”,伸张。伸直。陈寿《隆中对》:“孤不度德量力,欲信大义于天下。”《孟子·告子上》:“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
信信:(1)舒张的样子。信,通“伸”。《说苑·辨物》:“宁则信信如也,动则著矣。”
(2)连宿四夜。《诗·周颂·有客》:“有客宿宿,有客信信。”毛传:“一宿曰宿,再宿曰信。”孔颖达疏:“《释训》云:有客宿宿,再宿也;有客信信,四宿也。”
31、修名既立:修:美好。美好的名声。屈原《离骚》:“老冉冉其将至兮,恐修名之不立。”
修美:美好。修态:美好的姿态。
32、信能:果真。《孟子·公孙丑上》:“信能行此五者,则邻国之民,仰之若父母矣。”
33、修身:修:修养,修行。修养身心,修身的具体行为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择善而从,博学于文,并约之以礼等。《后汉书·邓彪传》:“彪少励志,修孝行。”
34、励志修行:(1)修养德行。《庄子·大宗师》:“彼何人者邪?修行无有,而外其形骸。”成玄英疏:“彼二人情事难识,修己德行,无有礼仪,而忘外形骸。”
(2)美好的品行。汉·刘向《说苑·善说》:“愿大王选良富家子有修行者以为吏。”
(3)泛指操行。《东观汉记·第五伦传》:“第五伦、字伯鱼,京兆长陵人,修行清白。”
(4)遵行。《史记·殷本纪》:“封纣子武庚禄父,以续殷祀,令修行盘庚之*。"
(5)出家学佛或学道。《晋书·艺术传·鸠摩罗什》:“为性率达,不拘小检,修行者颇共疑之。”
(6)行善积德。《儒林外史》第十三回:“我们公门里好修行,所以通个信给他,早为料理。”
35、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纷:盛多貌。内美:先天具有的美好品质。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我不断加强自己的修养。
修能:(1)卓越的才能。清·卓尔堪《答仪逋景韩过访不值》:“修能*梦愧,清誉友朋加。”
(2)施展才能。汉·王符《潜夫论·贤难》:“孙膑修能於楚,庞涓自魏变色,诱以刖之;韩非明治於韩,李斯自秦作思,致而杀之。"
36、要眇宜修:要眇:美好的样子。修:修饰,装饰。修,是说这种美是带着修饰性的一种很精巧的美。《楚辞·九歌》:“美要眇兮宜修,沛吾乘兮桂舟。”
37、退将复修吾初服:整理,整修;整治,修理。贾谊《过秦论》:“修守战之具。”
修攘:整治*教,抵御外敌。
38、藏焉修焉:学习,遵循;锻炼,培养。《汉书·叙传下》:“束发修学。”
俢古:遵循古制。修今:拘守现状,故步自封。
39、勤苦修辞:写作;编纂,撰写。白居易《得乙与丁俱应拔萃互有相非未知孰是》:“勤苦修辞,乙不能也;吹嘘附势,丁亦耻之。”
修列:撰写出来。修书:写信;编纂书籍。
40、劝其善:勉励。勉励为善。《左传》:“惩恶而劝善。”受到鼓励,奋勉,勤勉。《庄子·逍遥游》:“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41、劝其改:劝说,劝导。《史记·高祖本纪》:“亚父劝项羽击沛公。”
42、庶几:(1)或许,也许。《史记·秦始皇本纪》:“寡人以为善,庶几息兵革。”
(2)差不多;近似。《易·繫辞下》:“颜氏之子,其殆庶几乎?”高亨注:“庶几,近也,古成语,犹今语所谓‘差不多’,赞扬之辞。”
(3)希望;但愿。《诗·小雅·车舝》:“虽无旨酒,式饮庶几;虽无嘉殽,式食庶几。”袁梅注:“庶几,幸。此表希望之词。”
43、钟鼎之款识: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岭外代答》:“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
44、人之表识:通“帜”。标记。《宝刀赋序》:“以龙熊鸟雀为识。亦可识矣。”
45、春阳杲杲:明亮的样子。《诗·卫风·伯兮》:“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46、阳和漫漫:阳:温暖。春天的温和之气。《诗经·豳风·七月》:“春日载阳,有鸣仓庚。”
47、山阳水阴皆孔阳: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诗·大雅·公刘》:“相其阴阳,观其流泉。”孔:很,非常。阳:明亮。《诗经·豳风·七月》:“载玄载*,我朱孔阳。”曹植《洛神赋》:“神光离合,乍阴乍阳。”
48、善始善终:做事情有好的开头,也有好的结尾。形容办事认真。《庄子·大宗师》:“善妖善老(以少为善以老为善),善始善终。”
49、崇仁善信:崇尚,认为好。《离骚》:“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50、善听人言:善于,擅长。《劝学》:“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刘基《卖柑者言》:“杭有卖果者,善藏柑。”
51、善日善时:爱惜,喜好。《归去来兮辞》:“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
52、寸阴尺璧:时间。《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夫君子争寸阴而弃珠玉。”
53、来信无踪:使者,送信的人。媒人。《世说新语·文学》:“司空郑冲驰遣信就阮籍求文。”《孔雀东南飞》:“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54、信耗莫通:信息,音讯。李白《大堤曲》:“不见眼中人,天长音信断。”
55、无信无凭:信物,凭证。又特指符信、印信。《荆轲刺秦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汉书·霍光传》:“(昌邑王)受皇帝信玺,行玺大行前(大行:皇帝死,此指刚死而未定谥号的皇帝)。”
56、守信践诺:信约,盟约。《左传·襄公元年》:“以继好结信。”
57、善柔:阿谀奉承,阿谀奉承的人。《论语·季氏》:“损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58、阴贼:阴险残忍。《史记·游侠列传》:“(郭解)少时阴贼,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旧唐书·崔器传》:“器性阴刻乐祸,残忍寡恩。”
59、阴狙:阴险诡诈。阴刻:阴险刻*。
60、信口:放任,随便;任凭,随意。白居易《琵琶行》:“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61、诡随:不顾是非而妄随人意。唐·罗隐《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讪谤;俛(fǔ)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
62、阳奉阴违:阳:表面上,假装;奉:遵守,听从;阴:暗中,暗地里。指玩弄两面派手法,表面上遵从,暗地里违背。《大戴礼记·保傅》:“而箕子被发阳狂。”《后汉书·张衡传》:“阴知奸*姓名,一时收禽。”
63、善遇他人:友好,亲善。《鸿门宴》:“素善留侯张良。”
64、善刀藏之:通“缮”。擦拭,修治。《庄子?养生主》:“善刀而藏之。”
65、无论:(1)连词。不论,不管。表示在任何条件下结果都一样。隋·尹式《别宋常侍》:“游人杜陵北,送客汉川东,无论去与住,俱是一飘蓬。”
(2)不必说,且不说。陶渊明《桃花源记》:“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不止,岂止。清·侯方域《马伶传》:“梨园以技鸣者,无论数十辈。”
66、修短:长,高。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修伟:高大魁梧。修修:修长美好的样子。
或字溯源:
或,会意字。从戈、从囗,囗像城形,会用戈守城之意。《说文》:“或,邦也。”国之初文,何尊:“余其宅兹中或。”本义为“以城邑为中心包括周围地区的邦国、封国”,后来借作不定代词,泛指人或事物。
记忆技巧:
或的本义是邦国,邦国肯定有人,或许有很多人。但让或迷惑的是它的本义到后来为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劝字溯源:
劝,形声字,从力,雚(guàn)声。右部的“力”字作形旁,指力量、气力、精力;左部的“雚”本义是猛禽惊视的样子,作声旁,表音。本义“指勉励人或因勉励而努力”,与“惩”(惩戒)相对。
记忆技巧:
劝由本义引申为鼓励,又引申为劝说,泛指用道理说服人。劝在古代汉语中多用于指鼓励、奖励(做好事);现代汉语偏重于劝阻、规劝(别做坏事)。
善字溯源:
善,会意字。善字有两种异体。(1)从又(爪),羱(大角的野羊)声,兼表形,像手持羊以进献,本义为“进献食物”,是“膳”的初文。(2)字的上半部分是一只“羊”,下半部分是两个“言”,两个“言”字并列,读dàn,是“争说”“竟说”之意。从全字的结体来看,以“羊”表意,以“二言”表音,有人人称道(争说)“羊”的驯良美好的品性之意,所以“善”的本义是“良善”、“美好”、“驯善”。《说文》:“善,吉也。从誩,从羊。此与义美同意。”
记忆技巧:
善的本义是美好,人要使自己美好,就要具有美好的品德、行为,多做好人好事,让别人认为好。人要使生活美好,就要与人友好、亲善,要让别人感觉你容易相处;你要有自己擅长的本领,要能做出美味的膳食;同时你还要有自己的喜好,要爱惜光阴。
识字溯源:
识,形声字。从言,戠(zhì)声。“戠”为“識”的初文,本义为“标记,符号”。杨树达《积微居小学述林》:“识字依事之先后分三义:最先为记识,一也;认识次之,二也;最后为知识,三也。记识、认识皆动作也,知识则为名物矣。余谓识字当以记识为本义。”
记忆技巧:
标记是用来识别、辨认的,人们要记住它的含义,这样看到之后就知道、懂得是什么意思,标记看的次数多了就像朋友一样熟悉了。认识标记多的人知识丰富,见识高远,思想意识也比较活跃。
信字溯源:
信,会意兼形声字。从人、从言,或仁、言,会人言可信之意。本义为“言语真实”,可能蕴含着人们对诚信的渴望。
记忆技巧:
信由本义引申泛指诚实、不欺,不随意,又引申指信用,守信用,即能履行诺言而令对方相信不疑,由此引申出确实义和可靠义。守信的人一般都很准时,做事有规律。有时真实的言语就是一种无形的信物,而拿着信物的人一般被称为使者,使者又是可以带来消息、讯息的。
修字溯源:
修,会意兼形声字。修字初文本作攸,像人持物洗刷人之尘土污垢之形,“ミ”即“彡”旁。其本义指从容装饰,精心美化。
记忆技巧:
要想修饰、装饰的好,就要对原来的进行改造、整治,要置备、设置一些新的东西,这样就会显得十分美好。想要装饰好,事先要学习,要懂得所用东西的长和高,要遵循一定的规律,有时还要撰写文字说明。
阳字溯源:
阳,会意字兼形声字。从阜(fù),昜(yáng)声。“阳”字左边是“阜”(土山),有升高的意思;右边上部是“日”,下部是“T”,是祭神的石桌(有学者认为指树枝),表示太阳升到了祭桌(或树枝)的上方。金文在“T”的左下方加“彡”,表示阳光,变为“昜”,会意太阳升起,阳光普照,“昜”兼表声。其本义为山南水北朝向日光的地方;一说本义是指高处见到光明的地方。
记忆技巧:
“阳”字的本义指山的南面、水的北面,即受光的一面;引申为太阳、阳光,又引申为温暖;又引申为有光的,光亮的,外露的,可见的,凸出的;又引申为公开地,明显地等意思。
阴字溯源:
阴,形声字。金文左边为阜,表示山地,作形旁;右边为侌(yīn),作声旁。《说文》:“阴,闇也。水之南,山之北也。从阜,侌声。”一说阴字当从阜从云今声,因为云与阜都是遮挡阳光的物体。《汉字简化方案》用“月”(与“日”相对,表示没有阳光)代替繁体楷书字形中的“侌”(天空多云而没有阳光),另造会意字“阴”。
记忆技巧:
“阴”字的本义指山的北面、水的南面,即背光的一面;引申为阴天、没有阳光,又引申为寒冷;又引申为阴影、树阴,又可引申为暗中,阴间,阴险等意思。
知字溯源:
知,形声字。(1)从子,从口,矢声。以婴儿之口表感知之意。“赤子之心”是最纯洁的心灵,“赤子之知”也是没有被蒙蔽的感知。本义为“感知,认识”,引申为“知识,见解”。(2)矢,既是声旁也是形旁,表示箭,借代行猎、作战。在远古时代,弯弓使箭是成年人的基本常识和重要经验。本义为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当“知”的形容词含义“聪明、智慧”消失后,另造“智”代替,强调谈论和传授经验。
记忆技巧:
知的本义是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后引申为经验,常识,真理;又引申为聪明的,有战略的,觉悟的;由谈论和传授行猎、作战的经验引申为了解,懂得,通晓,明白,能体会;又由了解,通晓引申为管理,主持。
参考资料:
张双棣、殷国光:《古代汉语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年
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商务印书馆,年
马如森:《殷墟甲骨文实用字典》,上海大学出版社,年
陈年富:《实用甲骨文字典》,四川辞书出版社,年
李学勤:《字源》,天津古籍出版社,年
国学大师网、甲骨密码网、百度百科、百科
孙玉辉赞赏与否文外事,愿得笃诚赋予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