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毕节试验区
——黔西县新仁乡:
用活“三变+”
释放农村新活力
文杨文澜图裴建光赵高才
李厚奎杨华
?
“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这悄然的变化正在改写着农村的历史、改变着农民的命运——在过去的一年里,新仁乡以“三变+”模式积极推进“三变”改革,即“三变+易地扶贫搬迁、三变+专业合作社、三变+农旅一体化”的“三变+”改革模式,盘活了新仁乡化屋村“沉睡”的资源,并取得一定的成效。
三变+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
积极探索“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搬迁对象变股民”的资产收益扶贫模式。一是引导搬迁人口以每户投入羽共羽乌鸡入股化屋山龙专业合作社集中养殖,现羽乌鸡经过1个月的养殖,已分别达1至2斤,预计两个月之后出栏,每羽能达到4斤左右,按市场价每斤30元估算,可实现总产值36万元,盈利24万元,户均增收0.32万元。二是村集体将化屋村安置点小区完善的配套设施入股合作社,如将正在建设中的小型孵化育雏场(含消*更衣室、兽医室、饲料间、孵化舍、育雏舍、粪污处理池、无害化处理池等)、生态散养鸡舍、散养围栏等搬迁配套设施折价入股专业合作社,实现配套设施资产变股权,逐步实现壮大村集体经济。
三变+专业合作社——借村社一体化“东风”点燃调整产业结构“火炬”,推进“三变”改革
以突出化屋村苗族风情特色为中心,围绕化屋村自然山水风光、民族文化及宜人气候,化屋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专业合作社为载体,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全面促进“三变”改革。
?
一是由山龙旅游农民专业合作社组织成立化屋村旅游管理协会,从停车管理、商贩管理、旅游咨询服务等方面为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提供服务,让前来游玩的客人感觉到不枉此行的同时,为村级创收入壮大集体经济。二是采取合作社+村委会+农民的模式,成立化屋苗族歌舞队,合作社与村委会统一进行特色民族文化培训(包括原生态苗族歌舞、非遗传承节目等),为前来旅游观光的游客提供商业表演,为化屋村的农家乐助阵表演,在对本村苗族文化起到宣传的同时,实现村集体经济收益的最大化。三是通过推广“合作社+农户”龙头引领发展模式,把苗寨特有的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引导苗族传统手工产业从分散生产转向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发展,从而成为一个集培训、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合作中心,真正实现“村民变股民”,“资源变股权”。
“三变+农旅一体化”——通过“三变”改革整合资源,做足“农旅一体化”发展文章。
新仁乡围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理念,抢抓化屋村旅游契机,以“三变”为载体,以“股权”为纽带,以脱贫致富为宗旨,走出了一条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的“农旅一体化”发展新路。
一是依托化屋村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资源,引进近万资金新建寨门、观景台、文化墙、村综合办公楼、游客接待中心和3万平方米的大型苗族花坡场、3艘大型旅游船舶等设施提升旅游接待能力;二是将荒山、荒坡及部分坡耕地等废弃资源变废为宝,充分发挥合作社的引领作用,实施示范种植的优质枇杷、生姜、玛瑙樱桃等,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三是根据化屋景区特点,采取“农户+合作社+基地”模式,通过“三变”改革整合资源,围绕景区“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把分散的要素整合起来,依托“三变”实体把苗族蜡染、刺绣艺品等民族手工艺品开发起来,推介出去,全力打造旅游产业,真正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聚焦毕节试验区第三小组摄影报道)。
?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