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龙华人文系列之二不想当官的ldqu
TUhjnbcbe - 2020/11/21 21:32:00

??点击下方歌曲,音乐与文字更配噢!

作词:彭子柱、樊萍作曲:周毅

演唱:菠萝、庄雄伟、海超、陈旖旎

儒文王氏,累世经年,人丁兴旺,族众和睦。

第八代裔孙王梦云在纂修家谱,叙述家世时,细致入微,既肯构肯堂,也不避忌讳。

文\图海南日报特约撰稿蒙乐生

心系家乡无意官场

王梦云说,高祖王肇纪是例贡生“通奉大夫”,曾祖王家鈖是“奉直大夫”,祖父王业健被诰封“通奉大夫”,三位先祖均于光绪十六年(年)因子孙功绩荣封。特别是祖父王业健,克勤克俭,光前裕后,除扩建祖屋,铺设巷道之外,还兴建稍具规模的当铺于咸谅墟,走亦农亦商的兴家之道。他守成祖业,维护百余年树龄之荔枝、龙眼、菠萝蜜等园林,那些古树直径达一米者,“耸翠云中,道为荫翳”。

王梦云说,尤其是荔枝红熟之时,自地面枝丫至三四丈顶梢,绛红遍地,紫气侵天,美观蔚然。晚年的王梦云借笔墨抒乡情,他好像不是写家谱而是写散文诗,铭刻在脑海中的故园之美,挥之不去,发自内心,流于笔端。

谈到父亲王均*,虽系单根独苗,祖上打下的家业,经他经营,已较为宽裕,以至在“以国子监赴省乡试未售”之时,他“遂纳粟授官”。这种“纳粟授官”之事,今人认为很不光彩,但清代习以为常。对此,王梦云并不掩饰,他不为尊者讳,直书其事,记之家谱。王梦云的率真,看似有悖人伦,但其实一点也不影响王氏先人诒厥孙谋,以燕翼子。

王均*先后当过浙江省富阳、*岩二县的县丞,因漕运有功,被江苏巡抚部院保奏“加五品衔进六级”……获得此等殊荣,远近称誉。为此,除祖宅大门上书“大夫第”外,还悬“大夫第”于村庄门口。不久,王均*因嗣丁内艰,乞假奔丧,读礼守制,不再出仕。

“三檄复任,以宦海无心,均疏恳辞。息影园林,创宾兴,增膏火,建学校,育人才,购平籴救荒年,恤贫济困,赠药施棺,为多士钦。且克承先绪,扩展林森,力事灌溉,田园不芜,胼手胝足,戴月披星,四十年如一日,邑人称为‘苦老爷’……”

尽管上司三度行文让王均*复任,但他却宁愿在家乡当“苦老爷”。

(儒文王氏第七代、“苦老爷”王均*的画像)

热心公益的王均*

辛苦一己,以苦为乐,造福乡里,遗泽子孙,至今仍为后人称赏不已。据说,“苦老爷”曾在后村兴建糖竂一间,每年生产赤糖数万斤,部分为族人所制。今日,遵谭土法制糖已列入海口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苦老爷”可说是土法制糖的创始人。

王均*劳苦功高,宅心仁厚,乐善好施。有感于乡村教育落后,便与族侄王梦庚在咸谅创立迪化小学,延聘名师,培育英才。其时,龙塘、十字路、遵谭、永兴等地学子,不少人入读迪化小学。对品学兼优的贫苦学生,学校还免其费用,时人传为佳话。

民国九年(年),王均*86岁大寿,时任民国总统的徐世昌赐颁“仁寿之徵”匾额一方,“紫绶白绶褒章”一座,认状一轴,备极恩荣。所有的典赐都从京城邮寄至琼山县代为收转,县人引以为荣。当时,由乡贤王国宪等联名发起,联袂下乡祝贺。

其时,秋高气爽,风和日丽,遐迩宾客,络绎于途,王家备有粗饭淡菜,盛于水缸,随来随用,还演戏两台,闹市三天两夜,人数逾千。这是一幅盛况空前的山村欢乐图景,也是儒文王氏第七代创业者功业卓著值得大书特书的一段家史。王梦云生动形象的笔调,描述父亲勤劳朴实的真实影像,同时也为后人了解清末民初羊山农村风俗留下一个侧影。

百年佳话仍在传讲

多年过去了,“大夫第”虽已破旧,但格局犹存,风韵仍在。当年建屋之初铺设的巷道依然齐整,杂草侵阶,竞相青碧。厅堂两侧仍然椅凳排设齐整,正厅仍悬挂“苦老爷”等先祖的画像。民国十二年(年),王均*无疾而终,享年89岁。

古人云:“君子之泽,三世而斩”。多年前,王氏先祖觅地立宅,荜路蓝缕,挣下一份家产。传到王梦云,已是第八世,依然家族繁衍,后裔蕃昌,家业兴旺。今天,子孙顺着先祖的来路返城,走向外面世界,已人去屋空,多少显得清冷。

沿着巷道往外走,两边可见弃置的石臼、石磨、石础等器具。也许,房舍、巷道,还有那些古树、杂草、石器,它们都在述说和守护日渐远去的王家旧事。

石器是历史遗物,从中可以窥视山村蛛丝马迹。府第外面榕树下,有几块雕琢工整、模样奇特的石头,不知作何用。王文进说,那是羊山地区极为常见的“习武石”。

为什么以“儒文”为名的村庄会有与武林器械有关的遗物?原来,王氏家族历史上出现过几位武秀才。

及至王均*的8个儿子中,出了三位将*——王梦云、王梦龄、王梦尧——都是抗日将领,而且都享寿百岁。

(本文转载至海南日报,如有不妥,请联系删除。)

爱馆如家·龙华区文化馆·我们共同的家园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龙华人文系列之二不想当官的ldq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