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的主题曲是汪苏泷的《长安诀》,片尾曲是刘梅演唱的《清平乐·禁庭春昼》,插曲有王思思演唱的《忆秦娥·箫声咽》,也有王思思演唱的《短歌行》,其中《长安诀》听过之后最是让人热血沸腾。
有另外一首描写这座城市的歌曲更加让人有代入感,在追《长安十二时辰》时,每逢看到长安城内的古朴市坊,常有它的旋律在心间掠过。
有一座城市它让人难以割舍;有一怀念它叫做曾经来过;有一种旋律它叫做扯着嗓子唱歌。
在白宇所演唱的这首《西安人的歌》里,将西安这座古都缓缓道来。
西安,地处关中平原,东有函谷关,西有大散关,自然屏护,四塞之内,沃野千里。作为我国的六大古都之一,它拥有悠久的历史,先进发达的文化,秀丽优美的风景。优越的人文自然地理条件使得它吸引了前后包括西周、汉、北周、唐等十个朝代在这里建立都城。这座独具魅力的城市使得古今中外的人们频频为它驻足。
隋唐时期,隋文帝在今天的西安附近修建了都城,取名为大兴城,寓意着永远的兴隆昌盛,到了唐代时,唐王朝的统治者仍将大兴城作为唐帝国的首都,并将其改名为长安城。
长安城一共分为三部分,分别是外郭城、皇城、以及宫城,总面积大约为八十四平方公里,相当于后世西安古城区的八倍之多。其中的外郭城主要是作为一般群众以及官僚的居住地,同时还是长安城的商业区。
外郭城内有南北走向的大街十一条和东西走向的大街十四条,这些大街把长安城分成了一个个的“格子”,这些格子形成了一百一十个坊和东西二市,使长安城的布局显得十分严密。其中的一百一十个坊作为城中的居住区,而东西二市就成为了商业活动的场所。
所谓的“市”,是指商品进行交换的地方和场所,它在西周时期就同“城”结合起来,承担起了城市的经济职能,成为城市建设当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来说,在城市规划当中,都将市场设置在固定的地方,成为一个特别的区域。
唐代的长安城分别是位于皇城的东南和西南处,并沿着朱雀大街左右对称。作为唐帝国都城的商业区,它不仅成为唐王朝的商业中心,更是成为了中外商人的聚集贸易之处。从长安城的城市规划图上看东西二市,可以看到,东西二市都是方形封闭结构,周围有围墙将它们同居民区分开来。
在市的中间还能看到有呈现为“井”状的街道,以及通向四面的八个门,这些街道已经大门将整个市划分为九个相互独立又有联系区域。而从长安城的整体布局来看,东市位于朱雀大街东的第三街,西市位于朱雀大街西的第三街,两者成对称布局,都在该街道的第五和第六坊中。
东西二市的管理
唐代的商业活动不像现在这么自由,在商业活动的方方面面都会受到约束。而唐朝对于作为长安城商业活动的主要地区东西市的管理分为三个方面:市的行政秩序管理、市的交易制度的管理、市的税收的征收。
在行政秩序方面最为突出表现的就是坊市制度,所谓的坊市制度就是指将城市内的居民区和商业区分开的城市规划。百姓以及商户必须在政府所设置的固定的市场内进行交易,在居住的坊区进行交易是不被允许的。
同时,坊市制度对于市场的开闭时间,商业活动的主要范围也都做了诸多规定。如在日中之时击缸三百下汇聚前来交易的人群,而在日入之时击缸三百下来使交易的人群散去。京都二市各有市署和平准署进行管理。
市署的行政长官——市令负责市场交易、物价、度量衡器物的管理。他们的办公室就在市中,被称为“旗亭”,多在高处的位置,使得他们在楼上就能够清楚地看到市场内的情况。而在市的交易秩序方面,政府为了维护这种市的正常经营,就必须对每一个环节进行严密的监管。在度量衡的标准化、监督商品质量、物价的监管方面,唐朝政府都保持着很强的力度。
其次,唐代前期唐朝的政府沿袭前代的传统,一直是反对商税的征收的,但是随着唐朝商业的发展,在玄宗时期将局限于江南一地的商业税收向全国推广,商税的比率在国家税收当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所以后来对于东西市的管理者来说,日常事务的管理当中又包含了对税收事务的处理。
东西二市的区别
在政府对东西市的管理下,二市承担着长安城的日常商业活动,最初的城市设计者在设计理念上并没有将东西二市的经济职能进行明确的区分,东西二市在格局、形态等方面都没有什么太大差别。各个市都有很多用来进行商业活动的商铺,同时为了方便来往客人,还在各个市内设置了供来往商贩休息的邸店。并规定不同的商业经营领域按照市内的行进行设肆,这使得同一领域的商业活动更为集中,方便了对于商业活动的管理。
据记载,在武宗时期有位名叫圆仁的僧人前来长安城交流学习,一天夜里的三更看到东市着火,火灾波及十二行,四千余家。按着这样的记载,可以大概了解到当时东西二市中有多少商铺,以及当时的商业活动的繁荣。
虽然两市在空间分布上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由于周边的环境不同,自身的条件存在一定的差异,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市的发展也出现了不小的差异。
首先,唐朝作为一个开放的国度,与世界各国的交往十分频繁。在唐朝时期,大批的西域人前来大唐生活、交流、学习,他们中有传教的僧人、前来贸易的商人、各国的贵族们以及使臣。这些人中的大部分人来到长安城之后都定居在此,不再返乡,使得唐朝拥有了众多外来人口。
西市地处长安城的西侧,从中亚、西域而来的那些外来商人在进入长安城后,大都会来这里进行贸易活动。到了唐高宗之后,皇帝将皇宫搬入到大明宫中,大臣们上朝也要到大明宫去。所以群臣们为了方便上朝,都纷纷集中在朱雀门大街以东的坊中修建住宅。因此长安城内大量的富商大贾以及外来的其他民族的客商只能够居住在长安街以西的地区。
他们就近在西市中开张,进行商业贸易,使得西市的贸易与东市相比更为繁荣,甚至赢得了“金市”的称号。
与西市相比较而言,东市带有更多的官的“味道”和几分官家性质。在玄宗时期因为文武群臣在东市附近购置住处,使得东市周边多为宦官,大臣以及皇室贵族的居所。此外东市的周围还聚集了全国各地的进奏院,进京办事的官员多往来于此,以崇仁坊为代表得坊中还聚集了许多进京赶考的学子。这些都使得东市远不如西市那般市井,热闹,反倒有几分官家般稳重。
东西二市的特别现象
在唐朝的市中都有那些买卖贸易呢?从古代文献的零星记载中可以看到有秤行、秋誉行、鼓行、笔行、肉行、鱼行、金银行、铁行、油靛行、法烛行、衣肆、药材肆、帛肆、卖锦绣彩帛的、卖胡琴的、煎饼团子店、寄附铺、波斯邸等众多店铺。汇集了各种行业,各种买卖,还包含了大小规模的贸易。
此外,长安城中还有书店—坟典肆,还有名酒“西市腔”、被因为方言被误称为“蛤蟆陵郎君请”等,五花八门,包含了各种类的商品。
而在西市当中,因为有胡商的参与,还可以看到许多域外的产品。除此之外,在唐都城的东西市内还可以看到众多的外国商人,西市尤甚。其中波斯人擅长对于玉器的鉴定,大多在西市开邸店,经营珠宝,玉石业;外来的摩尼教徒中也有不少人在京师经商;此外还有不少胡商在长安城中经营高利贷的活动。
除了这些外国的商人,还有许多西域周边的少数民族的商人,包括突厥、回纥、昭武九姓等。他们在东西市中的商业活动也是非常的频繁。
皇家的贵族们有时候也会到市场上去闲逛,但是他们的到来对东西市来说往往就预示着一次灾难的到来。
比如玄宗天宝年间的记载,杨贵妃的三个妹妹以及两位从兄,五人为了看花灯动身前往西市。但是在前往西市的途中遇到了广平公主的马队。两支队伍争先要进入西市的市门而争执起来。杨氏跟随的随从挥鞭抽打,鞭子落在了公主的衣服上,公主被带下马来。而前去扶起公主的驸马也被波及,被打了几鞭。就连公主驸马都在这场混乱中受伤,可以想象到当时的场面是有多么的混乱。原本热闹繁华,却井然有序的西市,此时被搅的混乱不堪。
除了商人,百姓,相关负责管理的官吏,除了日常的商业活动外,在西市,还有专门的砍杀犯人的场所,它就位于西市的一棵独柳树之下。由官吏押解犯人到此,执行死刑。在人口密集,活动频繁的西市砍杀犯人,无疑是为了起到一种警示的作用,使百姓能够谨受唐朝律法。
东西二市的变化发展
在唐朝的最开始,市场是被严格进行管理的,市的规划十分整齐,整肃有致,甚至还被白居易形容为“十二街如种菜畦”。
白天市内允许经营,夜晚就要实行宵禁。每天在太阳快要落山的时候,就有专门的负责人员要击缸三百下,在市当中的人群就要散去。等到第二天日中,再次击缸三百下,这个时候各个商户才能开始经营店铺。在罢市以后到开始以前,任何的商业活动都是不被允许的。
同时与之配套的设施更加的齐全,相关的法律条文也更为完善。在《唐律疏议》当中对于市的管理等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规定。但是到了中唐以后,商品经济日渐发展,东西二市已经不能够满足商业活动的需要了。交易活动不再被局限在市当中,在居民居住区的坊当中,也开始出现了许多店铺,进行物品的交换。
此外,人们不再满足于围墙的隔阂,出现了许多侵街的现象。尽管唐朝政府一再发诏令严禁这种行为,但是却始终是无济于事。更多的街道墙壁被打破,侵占街道修建店铺的现象盛行。
此外,对于市的夜禁制度也逐渐变的松散,甚至是废弛。市中的许多商户对于夜禁的制度渐渐地不再准守,使得夜晚的市热闹非凡。行人你来我往,还有许多夜不休息的商户在其间吆喝贩卖,其中的最繁华的当属崇仁坊,尽夜喧呼,灯火不绝。这同之前在唐朝前期政府严格管制下的“六街鼓绝行人歇,九衢茫茫空有月”的情况已经截然不同了。
大唐王朝,中国历史上的辉煌王朝。在这样的朝代里,统治者有着非凡的自信,以开放的胸襟对待世界各国人民,它是活跃的、热情的、包容的王朝。在这样的统治氛围当中,长安城的东西市蓬勃发展,你可以在当中感受到文化交汇融合之美,你可以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奇珍异宝,你可以感受到大唐人们的热情洒脱。
同样,也是受这种氛围的感染,使得大唐的人民不再局限于东西二市,他们将这场商业盛宴搬到居住区里,搬到坊间,搬到夜晚,搬到一条条小巷上……一步步地将这场宴会带入高潮。
东西二市对于整个大唐王朝来讲,不仅仅是商业活动的场所,它更是大唐王朝向外的窗口,它更是大唐盛世文化的载体和见证。
听,你是否已经听到了那闹市上的喧嚣,你是否已经听到了大唐人民那爽朗的笑声,你是否已经仿佛看到了那大唐王朝的繁华夜影,它们相互交织辉映,闪耀在整个中国的历史长河之中。
参考文献:《唐代坊市制度的发展变化》——盛会莲《唐长安的市场和商业》——武复兴《唐代长安两市研究》——芦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