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风
车载广播正在做旅游广告,力推旅游线路,从甲乙丙丁说到西南某佛教圣地,原也没啥稀奇,但主持人口口声声称这是“低碳”之旅,并将西南那著名景区拿来举例,说那儿早就实行“低碳”了,汽车一律停在景区以外,所有游人都得乘景区交通车游览。正巧我在地震前去过那儿,游客之中也有说是景区因此垄断敛财,当然官方介绍这是确保游客生命安全重要措施。这就有些怪了,怎么过了两三年,摇身一变就成了“低碳”了呢?想想真还有些像当今的“山寨”商品。前几天我去通讯市场,看到的现象顿觉稀奇,因为但凡最新上市的手机款式那儿都有得销售,而且价格是行货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我跟手机老板开玩笑说,你们这仿制速度也太快了点,人家好容易研制出来的手机一转背你们就热火朝天卖开了。老板说,这有什么难的,不就换个壳子嘛,其实里边零配件都是一样的,贴个不同商标就行了,南边这样的手机厂家已经形成规模。“新瓶装旧酒”的意思是,酒还是原来的酒,换了个酒瓶就成了另一种酒,这大约是咱许多人最乐于做的事情,但凭需要而已。这是现在流行“低碳”,
反过来如果“高碳”时髦的话,或者今天广播里所推介的没准就是“高碳之旅”了。低碳也好,高碳也好,如果仅仅是做个广告,多赚几文钱也没啥了不起,可透过这种现象去窥探一下国人“跟风”的脾气却让人难以轻松。在下历史知识极其有限,只听说春秋时期有过百家争鸣,魏晋时期士族子弟放浪形骸,再有就是“路见不平一声吼呀,风风火火闯九州啊”的梁山好汉一类……剩下的更多就是“好细腰”,洛阳纸贵,嘴里连声唱个肥诺以及“诺”、“喳”等等。似乎有人说过,鸦片这玩意儿并不产自中国,原产地多把鸦片当成治病的药,而一传到中国则成了许多百姓依赖的“福寿糕”,皆因“上头”吸了下面就得跟着时髦一下,于是上至王公贵族,下到贩夫走卒似乎都以能烧一泡烟为荣。以致当时举国已经没有壮丁可以拿得动刀枪戍边,也没有男子能够举起锄头锄地了……终于打起了一场鸦片战争。很久以前的事情不说也罢。就说上个世纪那场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现在反思起来当然可以说是体制方面的原因,但我觉得与“跟风”有极大干系。一身绿*装,一顶旧*帽,振臂高呼一通革命的口号,那是多么时髦的事情,于是有人挥挥大手,自然就有人如颠如狂热泪盈眶。后来到了我们这代人懂事的时候,又流行喇叭裤、太阳镜了,满眼尽是打扮得像只花青蛙一样的男女青年拎着个四喇叭录音机满大街乱窜……社会风气忽此忽彼,忽东忽西其实也不是自然人人能左右得了的,变来变去倒也忽如一阵风吹过。全国人民由一个或少数几个脑袋思想的时代走远了吗?未必。大人物一点头,下边就跟着点头如捣蒜;春晚一句流行语,全国人民就能跟着说一年;络一“热炒”,丑女、乞丐瞬间成了红人,粉丝拥趸立即如过江之鲫;低碳一时髦,恨不能敲锣打鼓说自己放的屁也属于低碳系列……如此如彼地细细一想,真的让人受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