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论坛

首页 » 问答 » 地理 » 无心插柳浅谈被文人捧红的青楼文化
TUhjnbcbe - 2025/5/27 17:44:00

每每提到“青楼”二字,人们最先想到的可能就是古代的“妓院”、以及那些倚楼卖笑的风尘女子,进而,把“青楼”和“低俗”之间划上大大的“=”号。其实,这是种误解,青楼和妓院之间虽然有些相似之处,但是,又有着诸多的不同。严格来讲,青楼可以称之为“妓院”,其中,“妓”指的是艺妓;而妓院却很难步入“青楼”的行列,因为,它还不够格

妓院从春秋时期就已经存在,创始鼻祖不是别人,正是管仲管丞相,之后一直延绵到民国时期;而“青楼”一词最早的寓意指的是那些富贵人家用青砖青瓦建造的雅致楼房,因为这些人的姬妾和家妓都居住于此,久而久之,就被称为“青楼”。“青楼”可能是一座,也可能是对多座庭院的总称!由此可见,两者在诞生之初就已经有了不同的定位——青楼更上档次,也是身份的象征。

那两者又是何时联系在一起的呢?这个史料中无法查证,但个人认为是在唐朝。这不仅仅是因为大诗人李牧那句“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更主要的是大唐的开放造就了青楼、以及青楼文化的辉煌。为什么这么说?简单阐述一下

唐朝的开放程度众所周知,也正因为过于“开放”,历史上也留下了“赃唐”的骂名。

唐朝在进入“贞观之治”时,就开始稳定发展;社会的稳定为各个行业的发展奠定基础,其中就有唐朝最引以为傲的诗词文化;诗词文化的盛行又衍生了无数个饱读诗书的文人雅客。古代的读书人有着我们太多的不理解,迂腐之中凸显着高傲、文雅之中还夹杂了低俗。这些人哪怕再落魄,也要故作清高!正是有了这份自尊心和虚荣心,那些所处可见而又低俗不堪的妓院就很难入了他们的“法眼”。有了这么大的潜在需求群体存在,青楼的快速发展也就水到渠成了

“青楼”出现之初,和传统的妓院没什么两样,可能只是在女子的容貌上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青楼为了迎合“市场需求”,也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经营观念。什么样的“市场需求”呢?有些人到了青楼只是为了寻欢作乐,但有些人,却更希望遇到一位“红颜知己”,最好还是多才多艺的那种。大家知道,当时从事这个行业的女子大部分都是家境贫寒或走投无路所致,还有一部分是从小就被卖于此。于是,青楼老板开始在这些年幼的女子中挑选聪明伶俐、五官端正之人,教导她们琴棋书画、诗词歌赋。学习的过程也极为严苛,要么,成为青楼女子;要么,成为风尘女子!

这些女子长大之后,不但风情万种、熟知音律,而且还善解人意,一时间,青楼成为文人雅士的聚集之地,后来更是蔓延到官场,一些青楼的头牌甚至还成为官员们饮酒聚会的“座上宾”,时间一长,这些女子难免就有了靠山,所以,青楼女子中有许多都是“卖艺不卖身”,而宾客对这些女子也是断然不敢放肆。也正因如此,催生了另外一个“灰色产业”,这个产业还和咱们的文人有关

唐朝到底有多少诗人谁也不知道,但这么多诗人里,成名的又有多少呢?把我们印象里的加起来也就50个左右吧,更多的是一辈子默默无闻的。那些出了名的诗人喜欢出入青楼,而那些认为自己怀才不遇的人更会辗转于青楼之间,哪怕“倒贴”也要这么做,为什么?有的人是为了买醉、自我麻痹;还有些人是为了寻找机会。当时的青楼已经成为社会名流的集散地,为了找到赏识自己的“伯乐”,有些文人写了诗词之后就交给青楼女子弹唱,想让那些“大牌”弹唱自己的作品,“孝敬钱”是少不了的,这就形成了一个新的“灰色产业”。故而,影视作品中看到那些青楼女子动辄拿出成千上万两银子的时候,也不用过于惊讶。《水浒》中的宋江,不正是以李师师为跳板接近了皇上吗?

唐朝的青楼产业有多兴盛?别的不说,看看长安的“平康坊”就能了解一二。史书描绘“步入其间,恍如进入仙境”。平康坊和崇仁坊夹道南北,考生和选人每年少则数千,多至数万人,云集京城赴选应举,上述两坊因是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京中诸坊,莫之与比,因此平康坊成为诸妓聚居坊曲自可想见。据《开元天宝遗事》卷二载:“长安有平康坊者,妓女所居之地,京都侠少,萃集于此。……时人谓此坊为风流薮泽”;更有史料中将其描绘成:“步入其间,恍如进入仙境”。

·如果这点史料没有说服力,再看一下唐朝孟郊的《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大意就是:金榜题名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策马扬鞭去长安赏花!赏什么花?玫瑰?荷花?牡丹?错,这里的“花”指的不是植物,而是平康坊的风情美人;

·唐代诗人卢照邻也为此写下“长安大道连狭斜,青牛白马七香车”,这“狭斜”指的也是平康坊;

“平康坊”只是大唐无数青楼中的一个缩影,但通过“平康坊”我们还是能够联想出青楼在大唐时期的辉煌

最后,有人该问了,那些文人为什么非要到青楼去放松呢?家里妻子就没有才华吗?这倒未必,但是,有两个事实必须考虑:一个是封建社会属于“男权社会”,女人地位低下;另一个就是古代的婚姻大多都是父母包办,二人即使成为夫妻,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坦诚交流。古代夫妻最融洽的关系应该就是“相敬如宾”,既然是“宾”,自然就有些话能说,有些话不能说了。这就让夫妻之间失去很多情趣,也就很难和神秘、浪漫、刺激的青楼女子相比了

“青楼”从诞生开始就充斥在历朝历代,贯穿了整个封建社会。数千年的存在、又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故而,已经很难将其剥离“文化”的范畴。严格来讲,它是社会发展的一种产物,在文人的推动下意外走向了辉煌

青楼和低俗之间是有界限的,我们可能会嗤之以鼻,也可能会批判指责,我们甚至可以不接受它,但是,作为一种被传承数千年的文化,我们必须给予它应有的尊重!

1
查看完整版本: 无心插柳浅谈被文人捧红的青楼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