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是说中国“闭关锁国”的人,一定是对中国历史太不了解了。什么年“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大门,那中国的几千年都怎么过来?都是关上大门自己摸索出来的?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中国从汉朝、三国、两晋、南北朝,一直到隋、唐、宋朝,包括到元朝,对外经贸从来就没有中断过,而且还非常繁盛。有人说明清时候“片帆不得出海”,那也不是那么回事,那是不允许私人进行贸易,但官方的贸易一直存在,从来没有停止过。我们一说中国,就是过去传统农业国,好像全国人民都在那种地似的,其实不是那样的。
中国的工商业包括海上的贸易,包括交通,其实都是非常厉害的。要知道在春秋末年的时候,吴国攻打齐国,就是从水路上走的,那时候就已经有大规模的海军了。在越国的境内,海上交通也变得非常频繁了。在秦朝的时候,秦始皇派徐福带童男童女上日本,这事不说真假,但至少能上日本去,就意味着你有强大的造船能力,否则在太平洋航行,你没点本事根本不可能。
等到三国时期,孙权对中国的海洋事业是作出重要贡献的,上台湾的航线,上日本的航线,包括到朝鲜的航线,包括到菲律宾,东南亚的路线,都是东吴开辟的。等到三国归晋的时候,司马炎派大将王浚专门去灭东吴,灭东吴这个船的就是楼船,楼船有多长?60丈长能容纳人,甲板上能跑马。这可是在长江上的航船,还不是海船。
当时的海船什么样呢?当时在福建和广东那个大海盗叫卢循,他的这个船的高十余丈有四层楼那么高,这个船有八对大浆,能同时划水,号称“八艚船”。在南北朝的时候,船的容积达到2万石。而到隋朝的时候,那个船的楼层高到五层楼那么高。在1年前的时候,中国就已经产生“机船”了,那时候是宋齐粱陈当中齐国的祖冲之,这个祖冲之就是当时把圆周率算到3.到3.之间的这位祖冲之。史书上记载“不因风水,施机自运,不劳人力”,等到唐朝的时候,海运又进一步发展,这船不仅是木船,而且还有铜船。
这个《岭表录异》当中就讲,说:每岁,广州常发铜船至安南处贸易。唐朝的时候,中国和世界之间的贸易往来,远远超出一般人的想象。在长安城这边,因为有丝绸之路贸易非常繁盛,有大量的胡人,包括阿拉伯人在那里入住。另外,在广州这边也同样,海上贸易是非常非常的发达。当年有个庞勋开始作乱,杀了10到20万的胡人,这里面就包含阿拉伯人、波斯人,在这场作乱当中受到了株连。
在当时,还绝对不是广州一个城市都要开放的,是很多的城市都有海外贸易的这样一个功能。像泉州、杭州、扬州、苏州,都在这个海外贸易的范畴之内,广州和扬州就相当于现在的香港和上海,在全球经济当中重要地位,甚至比这个地位还要更高。在《太平广记》里,就记载这样一个故事。在开元初年的时候,司徒李勉告老还乡了,打算退休的时候到扬州去玩一圈。从河南往扬州走,等到商丘的时候,李勉碰着一个波斯的老胡商。
这个胡商就跟李勉讲了,我是波斯的王族后代,我这20年前就来中国经商了,我有三个儿子,我现年纪大了,我想从河南到扬州去看望他们。李勉说没问题,我送你过去,然后拿出好酒好肉还款待这个胡商,两个人一路往下走,结果万万没想到,这个胡商身体越来越不好,在途中就病故了。病故之前,他跟李勉讲了,他说我身上有颗宝珠,因为这个宝珠是波斯王族遗落到中国的,我到中国把它买回来了,这个我临死前就送给你了。如果你赶上碰着我儿子,没准你能给到他们,如果碰不着,这就留给你做个纪念。
李勉在他去世以后,就把这个宝珠含到他口里了,还是把他尸体送到扬州。并且在扬州还真就找到一个跟他长得非常像的胡人,当然我也有点奇怪,你想想胡人,咱们怎么准确分辨出两个人长得像,也不太容易。你说巧不巧,上前一打听,这个人还真就是当时这个老胡商的儿子,说这个年龄身份全都对,他就把这个明珠又还给这个家族,当时他们千恩万谢。
其实在《太平广记》里,关于胡商的记载非常多,它证明中西方的贸易在当时非常繁盛的,而且这个小故事让我们知道,其实中国人的道德水准绝对是非常好的。唐朝的政府对外来商人是非常宽容的,当时在长安城因为吐蕃地区作乱,有多胡商不能按其回国。怎么办呢?唐朝政府一看,这样吧我出钱安置你们,你们在中国给你块地方给你点财产,你在这过小日子吧。
多个胡商,没有一个愿意离开中国的,就在这待着了,政府一直养他们到老。当时这么多商人在中国,彼此之间难免有些法律纠纷吧?这时候怎么处理呢?按唐律。明确讲波斯人和波斯人之间的发生矛盾和纠纷的时候,按波斯人的法律自己处理,你们自己解决。阿拉伯人也是这样的,你们按阿拉伯的法律来处理。那么波斯、阿拉伯甚至东南亚人之间,彼此发生矛盾怎么办呢?就要由中国政府来出面帮你协调,避免有一方吃亏。
如果有外国人在中国经商病故了怎么办呢?唐朝政府当时规定,说三个月之内我来替你保管,三个月之后如果没有人认领,那么财产归中国政府所有。后来有些商人说这个不合理,时间能不能延长一点。当时唐朝政府一考虑啊,说这事这样,只要你在任何时候,你家属拿着这个证明来,说这个人是我们家亲属,这个财产是我们家的,随时把钱都返给你。
对于中外方的通婚,法律当中也明确的规定,如果外国人娶了中国的妻子,这是可以的,我允许你通婚。但是不承认这个女子是外国人的妻室,你要回国的时候也不能带中国人走,免得中国女子到国外受了委屈,受了欺负无处申诉。当时外国人在唐朝做官的人是非常多,像“阿倍仲麻吕(日籍)”我们就不讲了,还有阿拉伯人在中国考中的进士也做了高官。
因为国家兴盛,所以很多珠宝商的都来中国做生意。每年的长安城要搞一次鉴宝大会,世界各地的宝贝要拿在长安城进行展览,每个人都能开开眼界。在一次宝物展览大会上,有一个外商拿出四颗大明珠。当时全场震惊了,就要把这个桂冠交给他,结果最后一个中国人拿出更牛的宝贝给他震住了。大伙公认你这宝贝最牛,然后夺得了桂冠,这个时候的中外方交流是非常顺畅。
当然,还有大家非常熟悉的,在长安城的酒店里也有很多的“胡姬”作为女招待,然后款待四方的宾客。李白包括这些大诗人们,都写了很多的这方面的诗歌,这个我们就不用多讲了。唐朝时候的长安城市,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也是唐朝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它有84平方公里这么大一个面积,贯穿南北的朱雀大街有米宽。当时长安城是五湖四海的商人云集于此,比如像崇仁坊,关上门之后叫“昼夜喧哗,灯火不绝”。
当时的扬州城非常繁华,有46万人口。难怪过去讲“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即使不是盛唐的时候,到了唐肃宗年间,也就是年的时候,平卢副大使田神功在讨伐贼众的时候,顺道在扬州抢了一波。当时记载有数千名阿拉伯和波斯的商人,在这场平叛当中死亡。
说了这么多的城市,我们要讲一讲神都洛阳。洛阳城在当时人口达到万,这又是一个世界上的超级大都市,因为交通方便再加上大运河的开通,洛阳的经济一度上超过长安城。当时的诗句讲叫“上阳花木不曾秋,洛水穿宫处处流”,处处都有繁华的宫殿和雄伟的建筑。在唐朝的时候,还有一个城市是贸易中心,这是大家所意料不到的,这也就是南昌。
当时的南昌城,东西连接着长江经济带,南北连着洛阳和广州,东西南北的客商都把这作为一个重要的中转站。当时的史书上讲,叫“珍异百货,汇集如山”。当时的南昌城,在城南城北都有这样一个贸易市场,而且当地出产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资就是木材。当时南昌的优质木材,送到扬州以后,发到全国各地,利润是非常的高。
当然,从全国贸易量上来讲,广州还是当仁不让的排第一。中国出口的产品当中,丝绸和陶瓷肯定是最大宗的了,还有包括酿酒、铁器,各种物资的出口也是非常的繁盛。进口的是什么呢?当然珠宝、奢侈品,这是重要的一环,还有各种香料、药品都是大宗交易的商品。非常有趣的是,来到中国进行贸易的船只当中,是狮子国货船是最大的,狮子国就是现在的斯里兰卡。
每次大船来的时候,广州的港口都是宝货堆积如山。随后唐朝管理贸易的官员叫“市舶使”专门来记录所有商品,看你是不是有这个走私?有这个其他的不法的行为?记录好了,然后正常进行贸易和交易,管理的非常完善。在贸易过程当中,也会发生一些矛盾,比如有些不法的中国人专门冒充人家外国商人,去领取人的货品,结果被对方给杀了。
这时候,唐朝经过认真查询之后,发现错在中国人,也不好处罚。大家如果没有什么更多的事情,也就是息事宁人了,保证整体贸易的平顺。这在当时也算是处理说的过去了,在对外贸易过程当中,苏、杭也是主力军。苏州那时候就已经是多座桥的城市了,那个城市的繁荣就是可想而知了。而杭州不仅跟波斯和阿拉伯进行贸易,跟高丽也就是现在的朝鲜,包括跟日本的贸易也特别的繁盛。
那时候形容杭州的贸易叫“灯火家家市,笙歌处处楼”一边是繁荣的贸易,另一边是繁华的夜生活。当时的景德镇因为是陶瓷贸易的中心,也非常繁盛。当时的开封也叫汴州,也因为大运河的开通,交通更加便利贸易更加兴旺,也在不断的成长和壮大。一直到北宋时期,能定度在这里,也是唐朝时候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当时的荆州和长沙主要是茶叶贸易的中心,上海那个时候因为吴淞港,他是对东南亚贸易的一个中心。在长江中下游的贸易中心,就属于武汉了,他处于汉江和长江的交汇处“九省通渠”。
李白有首诗说武汉叫“万舸此中来,连帆到扬州”它是很多商品从长江中游转到下游扬州的重要枢纽,在北方的贸易枢纽就是天津。南方来的米和丝,都从这里转运到北方各地。唐朝时候因为贸易而形成的繁荣城市就太多了,包括当时的宁波、徽州、福州、泉州,都是有自己贸易特色的城市,也都一度非常的繁荣。
唐朝时的贸易体系,通过路上的丝绸之路和海上的丝绸之路,连接了全世界。陆地上连接了东亚、中亚、波斯和欧洲,而海洋上包括日本、东南亚、南太平洋地区到印度洋地区,一直到阿拉伯地区再到非洲地区。中国的贸易在古代的时候,连接了世界也繁荣了世界。很多人看到或者听到这段历史的时候,都不仅悠然神往,我们今天的贸易条件比当时更好,贸易的货品比当时更多,我们当然能够创造比当时更繁荣的一个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