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感于温总理的“纠错”
一个普通读者的纠错电话,让温家宝总理亲笔致信新华社,对署名讲话稿中关于岩石分类的表述进行更正。10月12日晚,新华社总编室收到温家宝总理的更正信,总理在信中向广大读者致歉。温家宝总理教师节前夕在北京三十五中听课,课后发表题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的讲话,新华社10月11日全文播发。时隔一日,温家宝总理亲笔致信新华社总编室,全文如下:贵社昨天播发我的《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一文,其中岩石学的分类,应为沉积岩、岩浆岩(也可称为火成岩)、变质岩。特此更正,并向广大读者致以歉意。这句话本来是这样的:“老师可以讲岩石的分类,比如,沉积岩、岩浆岩、火山岩”,新华社整理的时候把“比如”去掉了,给人感觉岩石只分成上述三类。新华社的向总理检讨时,总理很认真地表示既然署了自己的名字,就应该文责自负。消息传出,立即成为媒体讨论的焦点。人们为温总理的这封道歉信感慨万千,字里行间流露出的虚怀若谷、勇于认错的风范,不禁为之肃然起敬。一个治学严谨、诚实可信、平易近人的大国总理形象,随之呈现在面前。一国总理为一点小小的疏漏向读者致歉,是何等谦逊、何等真诚!在人们看来,大国总理日理万机,自然无暇顾及这样的小事情;更何况,中国传统观念里,“自古君王不认错”,皇帝决不下“罪己诏”的,皇帝的话就是真理,一句顶一万句,岂能有错。虽然皇帝早已成为陈迹,但“官大学问大”的现象并未绝迹。官员因说错话而心悦诚服公开道歉者亦是少见,遑论让总理专函道歉?有许多官员,尽管在决策中犯了错误,但公众却也很少听到他们有什么歉意,似乎“永远正确”。温总理这种勇于认错的行为也是一种官风,值得所有为官者笃行之。身为一国之总理,这官当得够大了吧,可是为了一个小小的错误,亲自写了信更正并向读者道歉,胸怀坦荡,毫无架子。反观一些地方的*府官员,“老虎屁股摸不得”更是一种常态,不要说犯了一个知识性错误,要他们认错比登天还难,更不用说向群众道歉了。就是做出了重大的决策错误,也多是上瞒下欺,甚至是屏蔽舆论,堵塞民议,在这样的巨大反差下,人们怎能不为温家宝总理的致歉信而动容?从温总理这封更正信中,让人看到总理“不唯上、不唯书”,更让人看到总理“不唯己”,只“唯实、唯真”。“唯实、唯真”就是求真务实,就是实事求是。这是科学、学术的生命线,须时刻牢记。温总理这种严谨求实的作风是一种学风,那些号称是在学生抄袭的论文上“被署名”的教授、校长之流,应当学学温总理文责自负的勇气。认真治学、直面错误,以科学的态度为学,以真诚的态度做人,不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真学习的一课么?在感慨赞叹温总理这封向读者道歉信的同时,我们也不要忘记那个给总理纠错的普通读者。他不因总理的官大,就不敢指出错误,他这种“不唯上”,只求真的精神,同样值得学习。从读者纠错到温总理道歉,这不只是一次纠错互动,更意味着对一种诚实知性的文化的培育。在此次互动中,民与官的身份区隔消弭了,突现的是两个探寻并且尊重真理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