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日地摊经济登上热搜,不少小伙伴喊着终于可以吃最爱的路边摊了,也有不少极具“经济头脑”的小伙伴要去摆地摊赚点外快。
于是就有了以下话题关于地摊的话题:
#全员摆摊#
#我爸喊我摆地摊#
#假如你目前的职业去摆地摊#
#国内最好逛的地摊夜市#
#如果去摆地摊该做什么生意#
......
但是,你知道吗,地摊经济,事实上,由来已久!
今有逢年过节线上购物,在古代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逢年过节便是赶集市。
地摊集市早在春秋战国就已兴起,唐宋元明清更是源远且流长,繁荣昌盛,宋代街市地摊尤其繁荣,史书、古画上皆有记载。宋代画师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形象地绘制了当时大宋繁华的市井经济。
《清明上河图》
关于集市,在我们大家都熟悉的唐朝。唐朝长安的集市分为西市和东市。据史料记载东市主要是绫罗绸缎山珍海味,“四方珍奇,皆所积集”,而西市则是生活用品以及海外购,并吸引了来自各国各地的国际客商,可以称之为大型的Supermarket!
唐朝的繁盛使得在宋代繁荣时期的夜市也初具雏形。唐代诗人王建用“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形容当时的夜市盛景。不过,唐代的夜市多少还会受到“宵禁”的制约,市坊分区。
市就是集市,坊就是人们日常居住地方,你说白天在市工作,晚上总得回去睡觉吧,所以当时的夜市也仅仅只能开晚上一会儿。
唐文宗开成年间(-)还曾下令:“京夜市,宜令禁断。“
只有在如《长安十二时辰》的故事所发生的元宵节这类特殊节点,朝廷才会依例接触“宵禁”,给市民们一个狂欢的机会。
不过夜市依然越发展夜市仍在发展,以至崇仁坊“尽夜喧呼,灯火不绝。”(《长安志》卷8)
朝廷只得听之任之。夜市的发展使禁夜制度无形中受到破坏。晚唐诗人薛逢就生动地写道:“洛阳风俗不禁街,骑马夜归香满怀。”
以上资料足以证明,唐朝中期,都城长安不但出现了夜市,而且具有相当的规模。
而真正的毫无宵禁的夜市则是自宋形成。
历经五代十国战乱后,宋代的安定,使人口规模在前期便出现了井喷式的暴涨。相对而言,可开垦的荒地就极为有限了,迫使大量的农村人口开始进入城市,打破了城市原本的景观、格局。最重要的是“坊”,被打破了。
宋朝时,市坊不在分区。这样在唐朝时的宵禁便不再起作用在宋初的时候,宋太祖就曾专门下令开封府,“京城夜市至三鼓已来,不得禁止”
宋代集市的繁盛到达什么境地呢,就是南食、北食都有专门的店铺和柜台,茶馆、酒馆成了人们最爱去地方,那些瓦栏构舍更不用说,来往的客商多了,牙人这个行当夜市非常吃香,而没活做在路边做个跑腿都能勉强养活自己。56行中甚至开始出现了售卖话本,小说,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达到新高。
刚刚热播的电视剧《清平乐》中,宋仁宗拉着范仲淹一起逛市井摊贩,看彩色泥娃娃,品尝苏州肉馅点心,鼓励的便是发展“地摊经济”
历史上,这些看似有活干、有钱赚地摊小生意,背后却承载着一家人的油盐酱醋茶、喜怒哀乐;古龙说过这么句话“一个人如果走投无路,心一窄想寻短见,就放他去菜市场”,菜市场、夜市的烟火气、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最能抚慰人心,没啥事儿是一顿烧烤解决不了的,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