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岁时,杨国飞就孤身一人在广东闯荡,对绝缘漆这一行当生产工艺、销售渠道了然于胸,钱也赚到了一些。年,他投资多万元在崇仁县工业园区创办了江西宏特绝缘材料有限公司,如今他的产品已销售到全国各地。
年,杨国飞出生在崇仁县礼陂镇一个贫寒家庭。年,17岁的杨国飞带着元南下广州。在一家化工企业打工时,他生平第一次接触到了绝缘材料,从而改变了他的人生。
在工厂里,杨国飞虽然是一线生产工人,但天生对调配制作感兴趣的他总喜欢往实验室里跑,看看师傅们是如何捣鼓各种配料的,一来学到了一点手艺,二来也和师傅们混熟了。
2年的一天,企业跑销售的业务员告诉杨国飞:“现在市场上有一种东西很赚钱,但都是国外货,国内很少有人做。”业务员一句无心的话,却刺激了杨国飞的肾上腺,一种要把这种“赚钱的东西”做出来。
在实验室里,杨国飞一呆就是三个月。修改配方、请教师傅、比对样品,一遍又一遍。三个月后,一个和样品相差无几的东西出炉了,杨国飞心中一阵激动,一个更大的想法在他心中萌发了。
有了自己的产品后,杨国飞想到了单干。4年,杨国飞动员姐夫出资50万元,自己出技术,成立了宏特绝缘材料有限公司。
创业初期,宏特树脂遭遇了艰难的市场推广。由于有德国产品的名牌效应在前,许多厂家根本不愿试用宏特树脂这个“无名小卒”。连吃“闭门羹”的结果让杨国飞的公司连连亏损,8个月亏了8万元。权衡再三,杨国飞最终同意姐夫撤资,自己再寻求新的合作伙伴。
为了让投资者相信绝缘环氧树脂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杨国飞带投资者到诸多厂家实地考察,分析市场需求。在一次次的游说中,杨国飞找到了第二位合作伙伴,为“宏特”注入了万元资金。
公司二次启动后,杨国飞想到了一个点子:先从小厂下手,拿出5万元作为试用“宏特”产品的保证金,如果厂家因为试用“宏特”产品而坏了仪器设备,“宏特”公司全额赔偿。有了这一保证前提,许多小厂开始试用宏特树脂,效果不错。
攻下了小厂这一群体后,用同样的方法,宏特树脂又走进了许多中型企业的大门。一年半后,宏特树脂开始在一些中小型企业中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物美价廉。5万元的金点子让杨国飞赚到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万元。
经过数年发展的“宏特绝缘”已经成为全国规模第一的干变绝缘材料生产厂家,年实现产值万元,市场份额达到40%。
本文来自生意经,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