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4/10/22 16:22:00
屏风围坐鬓毵,绛蜡摇光照暮酣。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代:虞集《听雨》唐以诗盛,宋以词著,元则以曲闻。诗歌到元代,虽尚远不及宋,而诗歌之薪火也不曾就此熄灭。于诗,于词,都不乏其人。元代诗人之中最为著名则有虞杨范揭,分别是虞集、杨载、范、揭傒斯,四人当时齐名,被称作“元诗四大家”。虞集曾说:“杨载诗如百战健儿,范梈诗如唐临晋帖,揭斯诗如美女簪花,而他自己的诗如汉廷老吏。”四人之中时人推汉廷老吏为最。虞集生于湖南衡阳,两岁时南宋灭亡,随家人避难,侨居临川崇仁(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虞集自幼聪颖,三岁即知读书。在仓皇逃往崇仁途中,无书册可带,于是由母亲杨氏口授《论语》、《孟子》、《左传》,及欧阳修、苏轼等名家文章,虞集听毕即能成诵。元成宗时,虞集至都城大都,后经朝臣举荐,被授为大都路儒学教授,自此虞集便在大都开始了30余年的仕宦生涯。虞集以诗闻名于当时,然亦工词,流传的词作不多,其中一首《风入松·寄柯敬仲》中的一句:“杏花春雨江南”,构画江南春日美景,非常传神,常被绣在手帕上,流传很广,甚为时人所赏。而他的那首词中所描绘的意境,其实是对他这首《听雨》诗的诗意扩充。虞集这首《听雨》诗,是他在大都时,某年春夜听雨。听着,听着,思绪回到了过去,于是禁不住开始怀念早年的时光,思念江南的春色之美。他本是南方人,而半生在北方度过,从壮年一直到暮年。听着雨,思绪万端,由思念到感叹,于是写下了这首《听雨》。诗的第一句,“屏风围坐鬓毵”,则是描述自己当时的景况。人已老去,头发变得稀疏。夜深时,一个人独自坐在屏风之间,听着淅淅沥沥的春雨。表达忧伤年老的凄凉之感。诗的第二句,“绛蜡摇光照暮酣”,描写自己在摇曳的烛光里,消磨漫长的夜,内心非常的空寂孤独。诗的第三句,“京国多年情尽改”,则是对前两句的概括,在京都度过许多年,人变老了,心也不同于从前,一切都不一样了。是感慨岁月无情,感叹人事易变。最后一句,“忽听春雨忆江南”,才是主题的升华,思念故乡,思念往昔,思念记忆中的江南。虞集曾在一首《示弟及诸子侄》诗中说道:“江山信美非吾土,漂泊栖迟近百年。”那便是他多年在外的感受。身在京都,有所作为,声名远播,虽然风光,却也是非常的寂寞,又常常有着难以驱除的漂泊之感。在他的心中,最美好的时光仍然是早年生活在江南的时候。他的这首诗中所表达的意思和情思有限,于是后来又作了一首《风入松》词,进一步扩充其诗意,其词云:画堂红袖倚清酣,华发不胜簪。几回晚直金銮殿,东风软、花里停骖。书诏许传宫烛,轻罗初试朝衫。御沟冰泮水挼蓝。飞燕语呢喃。重重帘幕寒犹在,凭谁寄、银字泥缄。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虞集这首《风入松》词,与《听雨》诗所表达的意思一致,只是更具体化了。最后一句:“报道先生归也,杏花春雨江南。”情思到极处,如入梦境一样。其对故乡的思念,以及归去的期盼,更加深沉和殷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