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村位于光泽县城北部,离城区7公里处,为崇仁乡所在地。从东到西与池湖、洋塘、金陵和仙华洲等村场交界,面积24.6平方公里。据《光泽县志》等记载,宋年间就有“崇仁里”,明清有称“崇仁市”,都是指现在的崇仁村。村口的千年老樟树,就是自古光泽开村栽风水树之举的活化石,标志着村悠久的历史。
据光泽有关史料记载,该村建于宋朝,有多年历史。而古街完整形成始于明末,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古街至今保留明清时代的风貌,其建筑工艺上的造诣,深厚的文化内涵,古朴的民风氛围,一直为考古学家所推重,倍受人们的青睐。古街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列入县文物保护单位,街上的裘氏民居和福字楼民居,年被批准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年间,山东省勃海龚姓人在朝做官,得罪权贵而被治罪,家中三个儿子分头逃难。一儿子跑到光泽与江西交界的增坊村定居躲避。几十年后家族中一人考举做官,于是开始发达,移居到这有山有水地处平坦交通方便的崇仁来买地盖房居住,繁衍子孙,家业兴旺起来。与当地的邱姓、王姓、黄姓、吴姓、裘姓等房子对接,建房居住,从而慢慢形成一条街。
据年近50的村民邱端恒介绍,他小时就看到古街完好,村子以南为村头,北为村尾,街也是呈南北走向进出。在古街四周有城墙为长圆形,长约近万米,高约3米,宽约2米,团团包裹着整个古街,分东西南北四个门,后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期间被毁。现在东西两端还有数十米和10数米的老城墙遗址屹立在那里。而且古街以城墙划分,以北城门为界,以南算城内,有邱、王、黄、吴等姓居住,以北为城外,主要是龚姓和裘姓等居住,但街是一个整体。
古街民宅属街北保留较好,两排一色老式民宅厝房,都保留明清时代古建筑的风格,除几幢坍塌外,完好的有20多幢。部分完好的也有20多幢,大部分还住有人家。街上过去相比都是看谁家的房子气派,有几进房几个天井,显贵人家天井多,一般人家二至三个天井。民宅都为古式,几进几出,砖木结构,由门墙、影壁、天井、耳房、厅堂、厨房等组成,通风、防火、美观,集中原建筑文化和闽越建筑文化为一体。
有的过去还有假山、花园、池塘、石桥、戏台等。街中的“福字楼”古宅是明末清初建,建筑面积为平方米,造型独特,由门厅、正厅、后厅、厢房、后屋组成,内部厅堂回转,后厅围绕天井分东西南北四厅,被称为“十字厅”,建筑风格今人罕见。柱基屋檐门窗花雕精美,纹饰考究,显现明清工匠高超的技艺。所以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街北头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裘式民居也很有气派,为清雍正年间兴建。正门上方有三层牌楼,上面雕砖花墙,砖花上花虫鸟鱼、龙凤腾翔,八仙人物,花园院落,山水美景等,形态逼真,栩栩如生。这高水平的建筑造型和匠人的精湛技艺,在当时手工建筑时代可谓难能可贵。过去每个正堂上方还有先人手迹和名人字画的牌匾,惜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损毁。
古村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在明清时,古街上建有崇仁书院,至今旧址尚在。这里历史上出过不少杰出的人物,过去中科举出仕做官的大有人在,让古街人为之骄傲。古街至今还保留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街两旁都有石板石凳,每天茶余饭后大家都在这里坐,谈天说地,拉扯家常,夏日乘凉,冬晒太阳。晚上,大家都在街头的老樟树下聚集,听老人“讲古”,有声有色,吸引许多外人来听。平时人家喝茶、打糍粑、烤花饼和红白喜事等古朴的风俗引人注目。
每年三座庙中都会举办庙会,几乎每月都有活动。本村和各地信众在这里聚会,加上表演当地茶灯舞、三角戏、马仔灯等地方艺术,吸引众人前来观赏。
走在崇仁村中,让人感到如走进了一部厚重的古文化历史。这里保留下来的古建筑、人文历史、民俗风情处处会让你感到古村的魅力所在,让你品尝不尽,流连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