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克己
(原乐清县县长)
林克己男,汉族,年3月出生,浙江省苍南县人。年12月参加革命工作,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曾任温州市计经委巡视员等职,其事迹被收入年8月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开国将士风云录》一书中。
年,林克己在三中全会后出任乐清县县长,他满腔热情地支持干部群众发展商品经济,但却因此被免去县长职务,免职新闻还上了《人民日报》
年10月,年方19岁的林祈仕将自己改名为林克己。克己者,“克己奉公”之谓也,这位入*不久的年轻人决心将一切献给人民的解放事业。
改名后的林祈仕忽然“失踪”了,半年多时间里,父母不知这个儿子的去向。直到年8月一天深夜,他突然潜回家中出现在父母面前时,他们才又惊又喜地获知,儿子参加地下*上山打游击去了……
年,林克己在三中全会后出任乐清县县长,他满腔热情地支持干部群众发展商品经济,但却因此被免去县长职务,免职新闻还上了《人民日报》……
若在今天,县长免职必是腐败或渎职无疑,但今天,我们追述的这一切,体现的恰恰是他的*绩、荣耀,他作为一名真正共产*人的坚定*治立场……
林克己(右)
“拒不执行”的前前后后
年4月间的几个夜晚,乐清县委办一楼值班室的干部们常会感到纳闷,二楼会议室怎么总是传出激烈争吵声,有时甚至是拍桌子、杯子“咣当”落地的声响!这是省委工作组与县委主要领导在开会啊,莫非县领导与省里的“钦差大臣”们吵架了?
正是如此。
林克己回忆说,年4月,在全国开展“打击经济领域严重犯罪活动”的形势下,为严肃查处乐清一带的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省委派出了以省委常委、省公安厅厅长为组长,省委组织部一副部长为副组长,共有70多人的庞大工作组进驻乐清。一番调查后,工作组抓住了两大典型案例:一是“八大王”事件;二是乐清登山鞋厂问题。
但在“八大王”该不该抓、登山鞋厂经营方向对不对、支持登山鞋厂的县二轻局局长应国存要不要处理的问题上,以孙宝经书记、林克己县长为首的县领导班子与省委工作组发生了严重分歧。
所谓“八大王”事件众所周知,不再赘述。
登山鞋厂是县二轻局企业,其前身是生产猪皮皮鞋的县皮革厂,因“文革”内乱,企业濒临破产。后在上海获得外销的一次性苎麻底登山鞋订单,因业务量大,在开放搞活新形势下,他们就大胆地将鞋底、鞋帮等外包给城区居民和城郊农户做(一些干部家属也接活做)。一时间,外包生产遍及3个区、14个公社,形成了大批生产联合体,从业人数达三万二千多人。他们一晚上能赚5毛钱,一个月下来相当于工厂半个月工资,一时间出现了城乡家家户户挑灯夜战搞生产的动人场景。年年产值达到当时是天文数字的万元,两年间发放的加工费达多万元,破产的企业又红火起来,城乡百姓也因此受惠。
但一封“乐清革命群众”的控告信,却让登山鞋厂落了个“有损害国家利益、破坏工资制度”的罪名,二轻局长应国存也被控有走私、行贿等行为……省委工作组认为这是典型的破坏计划经济,搞资本主义行为,要拿登山鞋厂开刀,查处应国存!
但孙宝经、林克己和副书记何元赞、连正德等县委一班人的观点截然不同,他们认为这是改革、搞活,是发展生产、解决就业、致富百姓,完全符合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应予肯定,全力支持。所谓应国存走私行贿等,调查后纯系子虚乌有,因此他们也不同意处理。
于是,会议上便脸红脖子粗,拍桌子,连茶杯都滚到地上了!
结果当然是胳膊拧不过大腿,因为有诱发助长资本主义
倾向、对省委工作组不配合不支持、及对自身问题不清醒等三大“罪名”,6月12日,省委下达文件,乐清县委整个班子被“连窝端”,两位主要领导都被免职(局长处理自不在话下)。
当年9月28日,《人民日报》在第二版报道称:拒不执行上级指示,浙江省委决定调整乐清县委班子,免去孙宝经、林克己两人职务……并还加了编者按。当天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也播发同一消息,之后省、市广播电台紧随其后。县领导被免职点名,还上了人民日报,全国罕见,孙、林两人的名气是大了去了……
除孙、林外,另两位副书记何元赞、连正德也先后被调离领导岗位。何在不久被免职,32岁的连正德则于年被送往南京农大读书(毕业后在玉环、椒江等地任职,年调回温州,历任常务副市长、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但温州改革开放的经济发展和百姓富裕的现实,最后还是证明他们的坚持是对的。5年后,后任省委领导也看到了这一点,意识到当年对孙、林处理有误,也因孙、林两人的不断申诉,省委决定有个态度。年9月19日,时任温州市委书记董朝才受省委委托,在市委领导干部理论读书班上(此次会议主题是“学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坚定不移推进温州改革试验”),对孙、林当年的“拒不执行”作了新的评价。
次日,温州日报头版的消息中有这样一段话:
最后,董朝才受省委委托,对原乐清县委孙宝经、林克己免职一事作了说明。他说,对他们的调查是有当时的历史背景的,当时有左的思想影响。两位同志在乐清工作是积极的,对乐清存在的一些问题,他们也是认真去处理的。当时对乐清的看法有分歧,他们有些看法是对的。特向两位同志表示歉意。希望两位同志振作精神,向前看,继续为四化建设出力。
今天看来,这段话讲得极其原则、极其吝啬,但懂得*委运作规则的人都明白,这已是极其不易,给了孙、林的全面肯定了!(年1月20日,在乐清县领导干部大会上,董朝才再次以受省委委托名义,肯定他们“取得了很大成绩,特别是从乐清实际出发,保护、支持、发展商品经济是有成绩的……”)
“拒不执行”志在民生
在今天反观,28年前发生在乐清的这场冲突,其实是要不要坚持*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一场斗争。
林克己说,当时他敢于与省委工作组据理力争是有历史渊源的。他长期从事农村工作,对农村经济发展缓慢、农民致富难的症结所在十分清楚。因此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后,他很兴奋,现在摆脱了左的思想干扰,可以放胆发展农村经济,为群众办实事了!
年6月他被任命为乐清县长(兼首任雁荡山管理局局长、书记),他说自己是带着极大热情上任的。当时正值三中全会召开不久,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他说,当时最深刻的感受是,几十年农村工作中没能解决的生产力和分配等问题,现在都迎刃而解了。在柳市、虹桥等地调研中,他还惊喜地发现,“前店后坊”的家庭工业已大量出现。他们认为这是符合中央三中全会精神的,因此县委县*府在*策导向、工商管理、税收征管等方面给予了支持引导。这些*策措施促进了乐清经济的快速发展,短短几年,即形成了以“家庭为经营单位、市场为导向、购销员为骨干”的发展模式……到年,乐清粮食增产2亿斤、工业产值增加2倍,税收增加3倍。乐清经济的快速发展,离不开那些被称为“八大王”的能人、专业户们,离不开成千上万的家庭工商业户,也离不开像登山鞋厂这些大胆改革搞活的集体企业!
当然他们也知道,对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现象,从中央到地方都有不同声音,内外争论很大。乐清县委县*府也承受着巨大压力,到底应当如何看?他们也怕犯错误。年初春,中央*策研究室司长卢文来温调研,连正德陪他到乐清柳市、虹桥、大荆一带走了3天,卢十分感慨地说:你们是最早发展家庭工业的地方,这是市场经济雏形……并说,对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应当采用引导的方式予以解决,鼓励他们大胆搞……这给了他们信心和极大鼓舞。
作为必须对民生负责的县级领导,现在百姓富了、*府有钱了、地方经济发展了、社会稳定了,这还不足以说明问题吗?他们坚信乐清的做法是符合中央精神的,因此对工作组只能抗命不从了,他们都横下一条心:乌纱帽挈手里,大不了这官不当了!
在县委一班人最困难的时候,孙宝经、林克己两人曾给卢文打电话,反映县委的巨大压力,卢后来告诉他们说,他已向浙江省委反映了,不过,你们可能要暂时委屈一下……
当时任工作组副组长的一位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曾找林克己谈话,说你并非负主要责任的县领导,何必这样……他知道这是希望他能转变立场,但他绝不能为个人仕途放弃原则、背弃班子同志,因此未予响应……其结果,自然是与孙宝经同时免职。
林克己说,他们个人被免职事小,令他们痛心的是,年柳市工业产值大幅度下滑,当时进行的这场打击,使乐清经济起码倒退了5年!他说,他今天讲这些并非责难某些人,这是有历史*治背景的,重要的是要从中吸取历史教训。
仕途曲折人生坦荡
林克己是苍南钱库人,出身农民家庭。年他以优秀成绩考入师范,简师4年毕业,在这里他接触进步思想。年入*后,在我*浙南地区的传奇人物郑海啸领导下工作,先是武工队文化教员,年才20岁,即主持当时平阳的江南区工作。年5月10日,根据上级指示,他与屠德川同志一起,领导组织一百多民兵,策动盐警起义,成功解放宜山(平阳解放是5月12日)。5月20日,他被浙南特委任命为江南区*府筹委会主任、区长。解放后历任平阳县农工部部长、温州专署农业局副局长,年任平阳县副县长。此时,因不满县委书记一言堂作风,在反右中与另两位县领导一起被指是反*集团,内定为右派分子,这虽被省委否定,但他还是以包庇反革命的罪名,被开除*籍,行*降级,还株连了在县监察部门的妻子,两人一起被下放农村劳动3年。
林克己年入*,到今天已整整63年。其间被开除*籍、行*降级,后又被免职登报,文革期间成为批倒批臭的当权派……他的仕途人生可谓多灾多难。年他办理离休手续,当然他仍要为*工作,曾任副组长主持珊溪水电枢纽工程前期工作,之后又参加过县级干部班子考察,年,市委以追认方式,安排他为市计经委正职巡视员。
一个出生入死的地下*游击队员,居然被说成是反*集团成员;身为县长致力地方经济、维护民生而被免职,后虽获更正,却从此失去展示才干实现抱负的*治平台……这在谁身上,都会愤愤不平。但今天,当林克己谈及自己仕途人生经历时,没有一丝一毫怨尤之气,相反,从个人的挫折与*治磨难中,他领悟到了更多人生哲理,加深了对*治生活的认识理解。
他说,这些年来,联系个人命运和温州现实,他一直在思考总结,有三点深刻体会:
一,三中全会的思想路线实在是十分英明,他是越想越感到正确,这是指引温州市场经济发展的灯塔,也是他们当时敢于坚持、抵制的*治靠山。
二,群众确实是创造历史的英雄,是历史的缔造者。像乐清的民营经济,就是由草根群众艰苦创业发展起来的,决不是某位领导发明创造的。当领导的有两种态度,一是支持引导,二是打击扼杀,我们当然要支持保护干部群众的积极性。
三是作为支持改革的领导者,一定要有胆气,要有敢冒风险的精神。像我们当年,明知这样顶,乌纱帽是“戴不牢”的。但我们想,我们是符合三中全会精神的,是对的,无非就不当这个官么!当官要有奉献精神,没这个精神,就不会、也不敢坚持真理。
他说自己是不肯做违心事、委曲求全的,他知道自己性格“太硬”,这种性格是不适宜在官场的。但这也好,这种“硬”带给他许多*治磨难,但也使他敢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不做出卖原则的违心事。
因为他当年是有明确信念,想明白了干的,因此他今天没有埋怨任何人,也没有反悔,入*至今63年来,虽然遭遇许多不公、不平,甚至*治打击,但自己一直心境坦荡,日子过得很踏实,很安宁。
林克己今年82岁,身体健康,说话不时流露激情。他总结说,经历这么多人生挫折而能心境坦荡,他有六个字:一是“坚信”。相信组织,相信群众;二是“自信”。奉公守法,相信自己是对的,不对就改正;三是“自律”。勤*廉洁,当干部要站得正立得直。当年市委一位领导曾透露给他说,当时我们把你几条筋、几粒骨都摸过了,还好是两袖清风……他说,当时听了这话还真的一身冷汗,要不是自己站得正,还能有今天吗!
他说,当干部要盖棺论定,不要人走了,还被群众骂娘。现在他最感宽慰的是平阳、苍南、乐清的干部群众给了他肯定的评价,对他都很好,很热情……
林克己的夫人潘鸣初是鹿城工商局退休干部,他们有一子三女,都在机关事业单位工作,都已成家。他说自己对他们的要求就是要踏踏实实工作,清清白白地做人,否则就是最大的不孝!
来源:温州都市报作者:
温州人物
贴士
年11月11日
温州八大王事件
年初,中央下发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紧急通知,以“投机倒把罪”抓了一批走在市场经济“风头浪尖”上的人。在个私经济发源地温州,五金大王胡金林、矿灯大王程步青、螺丝大王刘大源、合同大王李方平、旧货大王王迈仟、目录大王叶建华、线圈大王郑祥青以及电器大王郑元忠等几人被列为重要打击对象。此被称为“八大王”事件。
事件回顾
“八大王”这个称谓,在乐清柳市以及全市广大群众中被深深地记忆。县贬称或县尊称,通过一段短短几年的历史变迁,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他们是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曲折的一个缩影。上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改革开放强劲东风吹拂下,“八大王”以各自灵活的头脑和手艺特长,很快成为各个领域的带头人,他们创办各种不同形式的企业,向社会上广纳人才,发展个体经济,实现了柳市乃至代全国第一批在市场经济尝试下先富起来的人,有的很快审批土地建厂房,有的盖起了高楼大厦,高级别墅,令人向往。可是,时过不久,即年全国开展“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犯罪活动”的运动中,“八大王”被作为重大经济犯罪分子受到严重打击,有的被收审关押,有的“畏罪”潜逃,造成一度社会紊乱。
年,中央1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策的若干问题》下达后,人们清楚地看到中央对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给予充分的肯定,也是这一文件的颁布,农村经济*策获得了进一步放宽,“八大王”被羁押的人员中有的无罪释放,有的被取保候审,那些潜逃在外的也大胆回家了。
回顾“八大王”的产生和发展,人们不会忘记“八大王”的造就人。他叫石锦宽,原是柳市镇一个居委会的负责人,年动员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支边插队时,他挑选了80名有志青年去响应号召,3年后,知识青年纷纷回乡,遇到了就业的困难。石锦宽急知青之所急,想知青之所想,他看中当时在温州刚出现的家庭作坊模式,就断然以居委会的名义申报成立了一家街道企业,取名为柳市通用电器厂,他自己担任厂长。
柳市通用电器厂由32个门市部或车间组成,经营以低压电器为主要产品、销售的各种业务,第一批员工与管理人员基本是支边回乡的青年。这些青年上任后,有理想、有魄力,他们抓住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到年,产值达到了1个亿,它的汇款汇入额占柳市的三分之二。
也是这位石锦宽,在中央1号文件与广大群众见面后,他豪情满怀,要为“八大王”平反而四处奔波。他三上北京、八上省城、百上地委,前后共写了万字的申诉材料,并把这些原属通用电器厂的企业人员保释出来。后来,原未下令批捕“八大王”和又为“八大王”平反的温州市委书记,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袁芳烈同志,一次来温州进特地安排了3个小时与“八大王”中的郑元忠会面。他说,十几年前你是轰动全国的“八大王”之一,是我亲自为你们平反的。你们给我上了改革最初最深刻的一课。
当年的“八大王”已是岁月的重叠中渐渐复归于平静。历史有进极为无情,无论怎样的一笔,在其本身也许并不重要,但对于这世间上苦苦奋斗、抗争的人来说,短短的一生,如有如此大的挫折,其影响必定是深远的。
从人的主观上来说,虽然“八大王”中每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与自己对挫折的不同的心灵体悟,也由此而选择了自己的另一种人生,这是别人所不能决定的。
然而,“八大王”中的大部分之所以没有在他们原有的事业上奋进乃至如日中天,其实更大的因素取决于整个社会大气候,他们在年都是年富力强的三四十岁,都有一番雄心,而挫折把他们的机会夺走了。因为,当年他们正遭受苦难进,另一些精明的柳市人正开始努力奋进,当“八大王”经过几年的喘息后,那些后来居上者已是一帆风顺,直线而上,故此,他们当中一些人只有选择平凡或走向平凡。
但是,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们也不会忘记他们这些曾经付出勤劳与智慧的先行者!
您点一个
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
龙港美食小生每日推送本地资讯及美食信息
商务合作+小编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