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大明一统志里的汾州 [复制链接]

1#
白癜风的危害 http://news.39.net/bjzkhbzy/180613/6326476.html

《大明一统志》里的汾州

明李贤撰

山西省汾阳中学杨宏山前言并校对

前言

《大明一统志》又称《天下一统志》,为全国总志,李贤(—)等奉敕修。九十卷。

李贤,字原德,邓(今河南郾城东南)人。宣德进士,累官吏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土木之变,英宗失陷也先,其弟郕王监国,是为代宗。也先输诚,英宗南返。因争夺皇位,兄弟失和。英宗复位,*事颇多改易。时《寰宇通志》修成方二年,府州县变更有限,英宗不愿代宗专美于前,遂以《寰宇通志》“繁简失宜,去取未当”为由,下令“重加编辑”,“以传后世”。李贤、彭时等人于天顺二年()始纂,三阅寒暑,于天顺五年()四月编成是书。卷首英宗制序,总图及直省地图十五幅。正文按天顺时的两京、十三布*司分为京师、南京、山西、山东、河南、陕西、浙江、江西、湖广、四川、福建、广东、广西、云南、贵州、外国十六门。

《大明一统志》第二十一卷,记载了汾州及所领三县。按建置沿革、郡名、形胜、风俗、山川、土产、藩封、公署、宫室、关梁、寺观、祀庙、陵墓、古迹、名宦、人物、仙释的体例进行编写。就目前所知,最早的《汾州志》由知州陈秉忠主持、邑人王玮主撰。编纂*靖三十三年()。其后嘉靖三十八年()孔天胤主纂了第二版《汾州志》八卷,虽是汾州历史上体例完备的志书,可惜均没有传世。

《大明一统志》所载汾州,为以后历次《汾州志》、《汾州府志》、《汾阳县志》的修纂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让我们看到了汾州志更早的史料雏形。

《大明一统志》内府刊本是最早的刊本,后来陆续有其他刊本,如弘治十八年()建阳慎独斋刊本,本文以天顺五年()内府刊本为底本校对。

汾州,洪武二年()属太原府,省西河县。洪武九年()省西河县升汾州直隶州,兼领孝义、介休、平遥三县。汾州是为天顺五年的山西布*司三府五直隶州的直隶州之一。

图1天顺五年的汾州

图2嘉靖年间年的彩绘直隶汾州

图3—图6《大明一统志》明英宗亲作序图7《大明一统志》目录

《大明一统志》汾州

东至太原府祈县界一百四十里,西至太原府石州界六十里,南至平阳府灵石县界一百里,北至太原府文水县界五十里。自州治至京师一千三百八十里,至南京二千四百三十里。

图8汾州建制沿革

《禹贡》冀州之域,天文参分野。春秋时属晋。战国时属赵。秦汉皆为太原郡地。三国魏置西河郡,治兹氏县。晋为西河国。后魏置汾州,治蒲子城,后移治西河。北齐改置南朔州。后周改为介州。隋初郡废。大业中,州废,复为西河郡,治隰城县。唐初,改浩州,寻改汾州。天宝初,改西河郡。乾元初,复为汾州,属河东道。金置汾阳*节度。元复为汾州,属大原路。

本朝以西河县省入,直隶山西布*司。编户九十五里,领县三。

孝义县在州城南三十五里。本汉太原郡兹氏县地。魏始置中阳县,属西河郡。晋省入隰城县。后魏属真君郡。又分隰城,置永安县。北齐省。后周复置。隋属汾州。唐贞观初,改孝义县。因县人郑兴有孝义,故名。宋改中阳县,寻复为孝义。金元仍旧。

本朝因之。编户三十里。

平遥县在州城东八十里。本汉平陶县,属太原郡。东汉属西河郡。晋属太原国。后魏以太武名焘,改平遥县,属西河郡。后周省。隋复置,属介休郡。唐属介州。贞观初属汾州,后属太原府。宋金仍旧。元属汾州。

本朝因之,编户五十八里。

介休县在州城东七十里。本晋大夫弥牟邑。秦为介休县,以介山为名。汉属太原郡。晋属西河国。后魏于此置定阳郡,改县曰平昌。北齐以永安县省入。后周改郡曰介休。隋开皇初,郡废,后改县曰介休。义宁初,于县置介休郡。唐初改郡为介州。贞观初,州废,以县属汾州。五代宋金元仍旧。

本朝因之,编户四十五里。

图9郡名、形胜、风俗、山川

西河〔魏名〕,汾阳〔金名〕。

美哉山河之固〔史记〕,山川峭拔〔郡志〕。

其民重厚知义,尚信好文〔郡志〕,其人勤俭〔文献通考〕。

羊头山在州城西北一十五里,以形似名。

万户山在州城西二十里,李永《山川记》:“尧时洪水,诸山皆没,惟此山不没,所济者万户。”

白彪山在州城西北三十里。昔有驺虞见于此,故名。

石婆神山在州城西三十里。上有石婆神祠,乡民祷祀于此。

谒泉山在州城北四十里。上有石室,相传为子夏石室,今有卜商祠。

柏山在州城西五十里。一名将*山,上多柏树。

比干山在州城西北一百里。相传昔商王尝令比干于此筑城。

乌鸡山在孝义县西七十里。

玉泉山在孝义县西七十里,下有泉如潄玉。

狐岐山在孝义县西八十里,胜水出焉,一名薛颉山。

白雀山在孝义县西八十里,峰峦高峻。

髙唐山在孝义县西九十里。

上殿山在孝义县西一百六十里。高峻,为汾隰诸山之冠。

介山在介休县东南二十里。地名绵上,亦名横岭。晋文公赏从亡者,介之推不言禄,禄亦不及。遂与母偕隐此山而死。人(应为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曰:“以志吾过,且旌善人。”

羬城山在介休县东二十八里。

簇蠺山在介休县东南三十里。以形似名。

超山在平遥县东南四十里。一名过山,视诸山独超出。

麓台山在平遥县南四十七里。一名蒙山,又名谒戾山。《山海经》:“龙首山西三百里,曰麓台山。”《尔雅》云:“山足曰麓,土高曰台。”

狮鼻岩在介休县东四十里。以形似名。

雀鼠谷在介休县西南二十里。唐玄宗开元中北巡并州,尝经此。

西谼谷在介休县东南廿里。

东谼谷在介休县东南四十里。其内深不可侧。

沂阳谷在介休县西四十里。

汾河在州城东二十五里。流经介休、平遥二县。

万谷河在州城东北五十里。一名文水,又名文谷河。

麻屈水在州城西一十里。平地涌出,灌溉田亩,人赖其利。

左水在孝义县南二十里,一名贾顾水。

土京水在孝义县西一十五里。合胜水入汾河。一名西阳水,《水经注》:“西阳水出西阳谿”,即此。

板谷水在孝义县西北二十八里。东流入元象泊,出界,内合板谷水,因名。

胜水在孝义县西八十里,源出狐岐山。

源祠水在平遥县东一十五里。平地涌出,西入汾河。以源上有祠,故名。

中都水在平遥县东二十里。《旧经》:“其水出中都谷”。

亭冈水在平遥县南二十八里。石岩中出,《图经》:“此水自亭冈谷横流。”

原公水一名贺鲁水,出自白彪山。涌注东流,分引溉田三十余顷。

婴涧水在平遥县东三十里。《水经注》:“谒戾之山,婴涧之水出于其阴。”

侯甲水《冀州图》:“侯甲水起平遥县,北入太原界。”

谢谷水在介休县西南一十里。源自谷中,出,民引以溉田。

石洞水在介休县东二十里。平地涌出。

洪山水在介休县东南二十八里。北流分为三道,民决以溉田。

连山水在介休县东四十里。《旧经》:“水出连山,其源甚微。”

元象泊在孝义县西一十里。一名胜水陂。《山海经》:“狐岐山胜水出焉。”

小桥泊在介休县东北一十八里。西入汾河。

邬城泊在介休县东北二十里。本昭余祁薮,俗呼今名。

张赵泊在平遥县西北三十里。一名壤分泊。

白龙渠在孝义县西白壁关。民决以灌田。

??石涧在介休县东南二十里。源出绵上箭杆岭下,流入汾水,久涸。

黑龙池在白雀山下。相传有黑龙化于此,因名。

灵浮泉在州城西南四十里。

隐泉在州城西北四十里。《旧经》:“岩岭盘纡,有水伏流,因以隐名。”

冷泉在孝义县西南二十里。炎夏清泠。

三泉在孝义县西二十八里。东流入板谷,溉田可十余顷。

龙泉在介休县西南二十里。平地涌出。北流入汾水。相传尝有龙见于此。

图10山川、土产、藩封

铁孝义县薛颉山出。

石膏州境出。

甘草、柴胡州县俱出。

庆成王府在州城内同节坊。本朝永乐十一年,改旧州治建。

永和王府在州城内安静坊。永乐十二年,改旧千户所治建。

图11公署、学校、宫室、关梁、寺观、祀庙

汾州守御千户所在州城内三贤坊。洪武二十四年建于安静坊。永乐十二年移于净土寺。宣徳五年,移治于此。

汾州学在州治东南。洪武八年建。

孝义县学在县治东。宋崇宁间建,本朝洪武初重修。

介休县学在县治东南隅。唐咸亨初建于县治东。元至元间移于此。本朝洪武十七年重建。

平遥县学在县治南。元建。本朝洪武中,重修。

临汾宫在州东二十里。隋炀帝建宫于此避暑。

清虚阁在平遥县太平观。有姚雪斋题咏。

式贤阁在州城东。世传魏文侯过段干木之宅,必式。后因建阁。

朝阳楼在州城内。本朝成化六年建。

三贤堂在州城东二十五里。三贤卜子夏、段干木、田子方也。金汾阳节度使雷志有记。

比干台在孝义县东二十里汾河之上。相传昔商王遣比干于驺虞山筑台避暑,即此。

焚火台州人寒食祭介之推于此。

金锁关在州城西三十五里。

子岭关在介休县南六十里。

普同关在平遥县南五十里。

温泉镇在孝义县西九十里。

胜水桥在孝义县南二里。

义常桥在介休县西门外二十里汾河上。

中都桥在平遥县治东。洪武七年,知县许夔建。

净心寺在州城内。宋建。

太子寺在孝义县城内。金建。

宝昌寺在平遥县城内。隋建。

崇寿寺在平遥县城内东南隅。宋建。

玄元宫在州城内。宋建。

希真观在孝义县南一十里。元建。

以上俱本朝洪武间重修。

龙泉观在介休县北。唐建。

太平观在平遥县北。元重建。

台骀神庙在州城东南三里。古金天氏之子曰昧,为玄冥师少子。台骀能业其官,帝封诸汾川。唐建祠。石晋封昌宁公。宋加额曰宣济。

介之推庙在介休县西门。之推,晋大夫。

项槖祠在州城西北三十五里。《史记》:“项槖,七嵗为孔子师。”

卜商祠在谒泉山下。卜商易(疑为退)老于西河,为魏文侯师。后人为立祠。

魏文侯庙在孝义县城内。祀战国魏文侯斯。元建。本朝洪武初重建。

永泽庙在白彪山前。按庙碑,神后魏贺虏将*也,讳原。尝师行屯此,马跑地出泉,灵源灌溉,功利及物。宋赐庙额曰:“永泽”封神为“润济侯”。本朝洪武十一年,号曰“白彪山马跑泉之神”,有司春秋致祭。

崔宏礼祠在州城内通衢中。宏礼,唐汾州刺史。后人慕其徳,立祠祀之。

狄青祠在州城内。青,宋名将,諡武襄,有司春秋致祭。

三贤祠在州东十里。祠卜子夏、田子方、段干木。有碑存焉。

图12陵墓、古迹

尹吉甫墓在平遥县治东。吉甫,周卿士。

魏文侯墓在孝义县西五里。

段干木墓在孝义县东北五十五里。干木,战国时贤者。

郭林宗墓在介休县东五里。蔡邕譔碑。

司马斌墓在州城西七里。斌,魏中郎。晋初,以功封陈王。

穆祚墓在介休县南七里。祚,后魏车骑大将*。

吕?墓在州城南五里。元虞集撰碑。

祝融城在州治西。相传祝融所筑。

京陵城在平遥县东七十里。《城冢记》:“周宣王北伐时筑此。”汉为县,属太原郡。唐于县治南置京陵府。

虞城在孝义县东北一十里。《旧经》:“晋灭虞虢,迁其人于此,筑城居之。”

吴城在孝义县西南七十八里。《史记》:“魏吴起为西河太守时筑,以拒秦。”

邬城在介休县东北二十七里。《左传》:“魏献子以司马弥牟为邬城大夫”,即此。

中都城在介休县东北五十里。《春秋》:“晋侯执无宇于此”,汉为县。

武城在介休县东四十五里。秦遣武安君白起伐赵经此,因名。

羌城在平遥县西北四十里。汉建安中筑,以居羗人。

思归城在平遥县东三十里。前赵刘渊攻刘琨于太原,筑垒拒城。因思归而夜遁。

八门城在州城北一十五里。前赵刘渊遣乔嵩,攻西河所筑,城有八门。

板桥城在介休县西北一十八里。《郡国志》:“刘渊击刘琨于此。”

团城在孝义县西北一十八里。《旧经》:“魏孝昌中筑。”

蔚州城在平遥县西北二十五里。后魏迁北蔚州民居此,置蔚州。后周废。

鱼城在孝义县北一十九里。又有东多城,去县二十里。

青城在平遥县东二十里。又有亭冈城,在县南二十八里。

六壁府在孝义县西南一十五里。后魏太平真君间征北于六壁,即此。唐为府兵所居。又介休县西北八里,有开远府。东北三十里,有华夏府。皆唐置。

废西河县在汾州。本汉兹氏县地。晋改曰隰城。唐改西河。本朝省入州。

忌坂在介休县西南一十二里。《旧经》:“介之推避晋文公于此。”

安生原在孝义县南一十里。《旧经》:“土地沃饶,有河西之美者,惟安生原耳。”

郭林宗宅在州城东。后废为僧舍。

文彦博宅在州治南。宅久废。石刻有宋神宗御赐诗,并彦博所撰记。

仙槐树在州治西。年久朽如刳舟。金皇统中,有异士货药投树复活,因号仙槐。

阴符经碑在平遥县太平观内。金赵秉文草书。

图13—图14名宦、人物

吴起战国时魏西河守。筑城拒秦,秦兵不敢东乡。

杜延年西河太守。治*有声。

冯立西河太守。善立条教,吏民悦服。

三国

房豹魏西河守。为*清净,甚着奇绩。

贾浑介休县刘渊作乱,攻陷邑城,浑死之。

南北朝

宇文测后周以侍中行汾州事。*尚简恵,颇得人和。

崔宏礼汾州刺史。有治行,后人祠之。

陆璟西河守。属邑多虎,前守设槛穽。璟至,撤去之,虎不为暴。

杨仲昌孝义令。鸾降庭树,太守萧恕表其*。

李勉汾州刺史。性亷介,不威而治。

贾耽汾州刺史。治凡七年,*有异绩。

杜衍知平遥县。谨密清整,决讼明允。

李谦溥汾州路都监。在州十年,敌人不敢犯境。

赵瞻仁宗时通判汾州。*以爱民为本。

张克戬宣和中知汾州。金兵围太原,纵兵四掠。克戬毕力扞御。数选劲卒挠敌营。出不意,焚其栅。敌惧,引去。

陈膏汾州教授。佐守臣张克戬,捍金人有功。

石抹元毅汾阳*节度副使。时石岚间贼*啸聚,四行剽掠。命元毅捕之,贼畏而遁。元毅追袭,尽殪之。二境以安。

董师中平遥县丞。捕杀剧贼,一境以安。时大*后,野多枯胔,悉为葬之。迁绵上令。

睦大用汾州同知。亷公有威,吏民畏服。去任,州人思之。

程邦彦汾州同知。奉法循礼,郡人徳之。为立遗爱碑。

郭泰介休人。容貌魁伟,博通坟籍。居家教授弟子,至数千人。尝游洛,见河南尹李膺。膺奇之,遂与为友。行尝遇雨,巾一角垫,时争效之,故折巾角。其见慕如此。及卒,蔡邕为撰墓碑。曰:“吾为碑铭多矣,惟郭有道铭,无愧耳。”

王延西河人。性至孝,早丧母。继母遇之不慈。尝盛冬母索鱼食,延缘汾水,叩水而哭,忽有巨鱼跃出,取以供食。于是母悟,抚延如已出,官至尚书左丞。

宋隐介休人。性至孝,精问学。仕慕容氏,累官至行台右丞。

南北朝

宋弁隐族。子美丰仪。李冲尝称为王佐才。仕魏,为著作郎。累官吏部尚书。与咸阳王僖等六人辅*。卒諡贞顺。弟翻,少有操行,累官河南尹。

宋世良弁从子。父毓敦笃,有志行。世良仕魏,累官清河太守。才识闲明,尤善*术。及代倾城,祖道攀辕涕泣,终于东郡太守。弟世轨,幼修整,好法律。累官大理少卿,及卒,诸系囚皆哭曰:“宋廷尉死,我等岂有生路?”

张济西河人。渉猎书传,清辩,善仪容。魏道武爱之。晋雍州刺史杨佺期乞师于常山王遵,以御姚兴。道武遣济为遵从事中郎报之。济自襄阳还,道武问江南事,济对称旨,厚赏。之后拜胜兵将*。

郑兴孝义人。贞观初,以孝义称时,因名其县云。

宋务光西河人。举进士,调洛阳尉。神龙初大水,应诏上书。仕为右卫骑曹参*。累迁殿中侍御史,当官居正不阿。

宋之问西河人。伟仪观,善词章。武后时,累官尚方监丞。尝与张说等撰《三教珠英》。与韦维称“一台二妙”。中宗朝为修文馆学士。弟之悌以骁勇闻,之逊精草隶,世号三绝。

五代

薛融平遥人。博通坟籍。仕唐,为太原幕府,累官至右丞。

王嗣宗汾州人。曾祖同节,宝鼎令。祖待价,汾州防御推官。父梦证,成州判官。嗣宗,开宝末进士第一。累官淮南转运使,以称职拜太常少卿。累迁枢密副使,卒諡景庄。嗣宗能睦宗族,着遗训,戒子孙,勿得析居所。著有《中陵子》三十卷。

杨琼西河人。初鎜太宗帐下,以材勇称。从征太原及平蜀。累迁单州刺史。后为领*大将*,贺州团练使。

田绍斌汾州人。长兵,间习战法。其后累以格鬪立功。累迁康州团练使。

辛仲甫孝义人。太祖问赵普“以文武兼资者?”普以仲甫对。拜右补阙出知光州。后为参知*事。卒赠吏部尚书。

赵昌言孝义人。父叡歴,雍邱、太康二县令。昌言少有大志,文思甚敏。太宗时举进士。累官枢宻副使,迁户部侍郎。卒赠吏部尚书,諡景肃。昌言强力尚气,槩所至,以威断立名。喜推奬后进。

侯仁寳平遥人。父益。仕五代、周。累官太子太师,封齐国公。宋初,加中书令。仁宝以荫入官,出知邕州太守。时上言取交州之策,授交州水陆计度转运使。子延龄,殿中丞。延世,太子中舍。

侯延广平遥人。太宗时出护延州*。及李继迁冦灵州,以为宁州团练使。戎人素服,其威名皆引避。及被病,言家世受国恩,今日得死所,但未立尺寸功以报上耳。言讫而卒。

文彦博介休人。及进士第。历事四朝。出将入相五十余年。再相时,与富弼并命,士大夫相贺于庭。彦博立朝端重,顾盼有威。契丹使望见改容,拱手曰:“天下异人也。”官至太师,封潞国公。致仕卒,年九十二,谥忠烈。八子皆历要官。及甫官至户部侍郎。

狄青西河人。风骨奇伟,善骑射。仁宗时西夏叛,青为延州指使,每战饰以铜面,其敌望之如神。后又讨平侬智髙,累立大功。拜枢密使。卒谥武襄。子谘,熙宁中为阁门使。神宗问:“卿父有遗书否?”谘乃上《平蛮记》及《战阵图》。

李渭西河人。后家河阳。进士。起家为临颖主簿。天圣初,上《治河十防》。累官*器局副使,历知原、环、庆三州。时诏举勇略任边者,乃徙渭益州兵马,钤辖领惠州刺史。

李浩西河人。务学通兵法。以父定荫从*,破侬智髙及讨南江蛮山后羌。累功知河州,安抚洮西。哲宗时以环庆路副都总管再知兰州。

郝质介休人。少从*,挽强第一。讨平贝州贼,以功迁并州副使部署。神宗时为安武*节度使、殿前都指挥使。卒谥武庄。质御*有纪律,平居自奉简俭食,不重肉。自为官,从微至贵,皆以功次迁云。

王奇汾州人。武举中第。章惇经营湖北溪峒,以为将。累迁湖南都监。徙广西宜州。蛮寇边,奇领兵与战,禆将费万战殁。后数日,蛮大集。奇战败,麾下犹数百人,劝策马逃去,奇骂曰:“大丈夫当尽节以报国,何走为?”战而死之。

杜丰西河人。倜傥有大志,通兵法。仕金,为平遥义*谋克。入元,授兵马都提控。累功迁河东兵马都元帅。后为沁州长官。有徳*,沁人立祠祀焉。子思明,治书侍御史。思敬,中书左丞,卒谥文定。

吕?西河人。累官山北辽东道廉访使。卒,封河东郡侯。

张益西河人。举进士第一,仕至国子司业。子大猷,亦举进士,为儒学提举。益同邑柳诚者,徳行纯笃,能文章,累官国子助教。

本朝

辛彦博汾州人。洪武中,由太学生擢监察御史,陞佥都御史,累官按察使、布*使。扬历中外有声。

图15仙释

麻衣仙姑本州人。姓任氏,隐于石室山。家人求之弗得。后有人见之,遂逃入石室中。有声殷殷如雷,其壁复合,手迹尚存。

哲法师本太原人。母曹氏,尝梦日光满室,因有娠。及生,有过人之才。名重当世。武则天临朝,屡徴不起。开元间,示化于福聚寺。

参考文献:

1、《汾州沧桑》第一卷王恺仁刘瑞祥主编

2、《大明一统志》

尽善村人辛丑年初夏于南薰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