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的10月,这一月,对大部分人来说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侵华战争”、抗日历史在群众的心里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而万里之遥的一座岛国上,一个老人的去世并未在大众的视野里激起水花。
而现在,央视又重播了一遍《亮剑》、报道了张纯如……越来越多的人看到了五年前,在日本赤坂的皇家园林里,一个百岁老人悄无声息地去世了。这件事引起了人们的好奇;三天后,他的死讯传来,被媒体大肆报道。了解近代史的国人们无不扼腕叹息。
这个人,就是三笠宫崇仁亲王,那位臭名昭著的昭和天皇的亲弟弟。
身为皇室的一员,他究竟做了什么,让国人久久不能忘怀?
衣食无忧的童年时期
崇仁亲王很小的时候就获得了称号“澄宫”。在日本,获得称号是非常光荣的一件事,天皇对哪个子嗣最为宠爱就会越早为他取上称号。当然,历史中有不少亲王直到成年父亲才姗姗来迟,把称号封上。
而崇仁恰恰相反,他非常幸运,作为家族里的幼弟自小受尽了宠爱,因为和几位兄长年纪相差太大,独自被父亲养在宫中。同一时期没有和他同龄的兄弟姊妹,最好的教育、资源条件全部投在他的身上。
优质的教育、有爱的家庭,或许是这些塑造了崇仁温和仁爱、却又果敢有主见的性格。打一个比喻吧,就像温柔又强大的草食动物:麋鹿那样。对亲友,兄友弟恭、相敬如宾;对敌人,则杀伐果断、绝不犯妇人之仁。
就这样,崇仁一天天的长大,以理所应当的优秀成绩从日本陆军大学第48期毕业。此时,正值日本侵华战争战意正酣的时刻,身为亲王,又上过了军官学院,接下来要做什么,似乎早已写好了。
迷茫的少年时代
在说崇仁亲王的事迹之前,必须提一部影片:《紫日》。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反战片,片中那位日本少女给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流亡中国的女孩说她也不知道为什么要打仗?为什么要侵略别的国家?
只是他们从小的教育就告诉所有的日本孩子:只有大和民族才是真正的高等民族,我们要把所有外人都当成敌人,只有不断的侵略和吞并才能令我们的民族和谐、昌盛!
可是女孩只是想要好好的生活啊:她只是想醒来有面包当早餐,吃完去上学,下课之后和姐姐结伴回家,帮妈妈做晚饭……而不是时时刻刻都担心头顶有轰炸机降落,把身边上一秒还巧笑倩兮的伙伴炸成粉碎。
这样的道理在崇仁亲皇身上是一样的。
日本亲王,有没有侵过华呢?有,并且很长,长达八年;他打过河南、炸过重庆。有一次,他亲自驾驶战机盘旋在山城的上空,他看到一对父女,父亲挡在女儿的面前,被刺刀刺死;那个十三四岁的女孩子亲眼目睹了父亲死在自己的面前,整个人都呆愣住了,连逃跑都抛在脑后。
这时候,红了眼的日兵朝她逼近,光天化日下,粗暴地撕开了她的衣服……
这一幕让亲王彻底怀疑自己,怀疑自己的民族、怀疑所谓的“大和战争”,我们到底在做什么?
“只要你能想到一个无与伦比的艺术杰作,它是在一片神秘色彩的苍茫暮色中创作出来的,而现在,两个强盗手挽手闯进来,抢夺财宝、塞满腰包,最后心满意足的把这里烧毁。他们一个叫英吉利,一个叫法兰西。”
这是雨果写给额尔金的话,而我现在做的一切,和额尔金又有什么区别?崇仁想。
一个二十九岁的年轻人,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可以悔悟、清醒的。
充满怀疑的青年时代
年.崇仁在迎来他三十岁生日的前夕,化名“若杉参谋”,从中国内蒙开始了实地考察。他想知道,自己的民族到底对中国做了什么?
藏区腹地,到处是衣不蔽体的藏奴,日复一日的劳作,每走一步就有人从他的身旁倒下。他们祭天那晚,藏区的领主直接把一个女奴的皮制成“人皮鼓”。
崇仁再也忍不住,倒地呕吐了起来;而他身边,那女子的同胞们,竟然面无表情、神情麻木地看着。这还是人间吗?崇仁不敢停留,连夜离开了那里……
一路往内地走,眼前的景象更加惊心动魄!河南,曾经从古书上读到的粮食大省、中华粮仓,居然遍地是饥民!连树皮、树根都啃食殆尽,一根皮带煮出来的汤都是美味珍馐。
这艰苦的天灾人祸下,良知已经泯灭,人性最幽暗、恐怖的一面展现出来:昏死在火苗旁;有人拿着一捧碎银子对垂死的老人子女说,这些银子都给你,求你、求你让我咬一口肉吧……
甚至有一家人跪在街边,母亲看到崇仁就抓住了他的衣服,求他买下自己的一双儿女,为了换两斤粮食……
崇仁深深爱着的祖国,对另一片土地上的人民造成了多么大的伤害!这片土地被欺凌得流了血、割了肉,这些伤痕直到今天都牢牢刻在那些不忍触碰的角落……
这位亲王怀着沉重的心情,继续他的旅程。在他的心里,一个想法已经牢牢占据了他的头脑。
走到哈尔滨,眼前的景象好一些,但也到处是乞讨、卖儿卖女的父母、无家可归的孤儿。走到师专的门口,他买了一本《萌芽》,这杂志转载了那篇著名的《狂人日记》,崇仁看这中国的景象,像极了里面写的“吃人“!
这一切都是拜战争所赐啊。
忏悔着的中年人
“今天是年1月5号,我想对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干部做一个讲话: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我认为,自甲午战争之后,由于日本对中国的侵略,给中华民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伤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崇仁向日本侵华南京总部上报鄂西会战的结果。这一仗是日本沿长江侵略重庆的重要一役,只要打下这一关,日本军入重庆将如入无人之境。
而挡在他们面前的,是湖北西部国民革命军的十个军。而日本的兵力有五个师,这悬殊的人数差距下,湖北军依然使出诈降、包围、突破的巧计守住了胜利果实。日本不再占领先机,沿长江高歌猛进的计划宣告失败。
“我们的大和民族,既日本,对中国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共产的军队男女关系极为严肃,强奸等于绝无仅有。对民众的军纪也特别严明,绝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在我看来,这样的共产军队,日本军是无法与他抗衡的。”
这封报告书,是日本皇室第一次有成员公开承认对中国的侵略事实并正式道歉。而因为这件事,崇仁被亲生哥哥昭和天皇所视为眼中钉、肉中刺,遭到了皇室的排挤和民众的抵制,那封报告书也被没收,定义为“危险文书”。
在那之后,他的个人安全变得岌岌可危,各种明枪暗箭防不胜防。但他依然没有改变自己的想法,坚持为受害者发声。
幸好,他并不是有勇无谋的角色;战争时,他也是骁勇善战、敢想敢做的司令官!
年,崇仁加入了反战组织“和平战”。一篇报纸在这个地下帮派里流传,刊登的头版头条,就是那篇针对南京大屠杀的杀人比赛!
在这场泯灭人性的屠杀中,"胜利"的是一个享誉世界的军官:东条英机。也是日后罪大恶极的甲级重犯,二战时期和希特勒、墨索里奇勾结,妄图复辟民族恐怖主义,是西方法西斯资本主义活动的重要构成者。
和平战觉得,这个人,留不得!如果真要阻止法西斯主义的渗透和侵华战争,达到"和平"的目的,东条英机非除不可。于是一场暗杀紧锣密鼓地筹备起来,崇仁亲王行动很快,在同年下半年实施计划,同时自任为中国派遣军总司令,以自己早期积累的军事经验和出色的领导能力策划了这场政变:津野田事件。
一个飘着鹅毛大雪的冬天,崇仁大衣后的衬衫里紧贴着一把新式小手枪。这是最新出的款式,自己凭借皇室的关系好不容易才搞到。虽然样式很小,但是精度和子弹穿透性非常强,一击,就足以令他毙命。这时,东条从饭店大门出来了,即将踏进那辆油光闪闪的吉普汽车……
"砰!"崇仁开枪了,那子弹带着他心口的滚烫期切飞了出去,擦着那个将军的领口消失不见,现场乱做一团。很显然,刺杀失败了,崇仁亲王只好先撤退。
如果这场政变成功,不仅仅是世界上少了一个杀人魔,还能打击日本侵华的气焰,将侵华战争的结束早早提上日程。但是事不遂人愿,政变还是失败了,但是这场事变让对崇仁蠢蠢欲动的昭和天皇见识到了弟弟的胆识才智,不敢与他硬碰硬。对他那些反侵华、反战的行动与讲话也忌惮起来。
同年,那封“危险文书“:《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被有心人从档案室里解救,世人得以一窥崇仁当年的风采。
良知漫漫的老年
二战结束后,崇仁亲王并没有就此退休的打算。天皇谨慎地问他以后打算做什么?崇仁说自己要改学人文科学,于是进入东京大学攻读研究生。在此期间,他已经完全成长为反战理论的坚定拥护者。
毕业后,在东京女子大学、早稻田大学、青山大学等高校任职教师,为年轻的日本学子科普近代史,让学生们了解日本侵华历史和传播反战思想,他的著作《帝王、填墓与民众》被学生私下传阅,集中表现崇仁天皇自己的反战思想,以及对战争和皇室的既得利益做出反对。
战争时,因为反抗不人道的战术和不尊重侵华历史的节日而被皇室封杀后,崇仁亲王就自贬为庶民,在大学里开始了进一步的史学研究。并且每天都坐公交车上下班,与民众和学生打成一片。
看他的打扮完全就像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上班族,谁也想不到他是一位亲王,也想不到他在为了侵华战争早日结束、群众早日认识到侵华战争的无耻无理而付出了多少代价。
年,中国领导人造访东京,崇仁亲王在皇宫里热情地为中国领导人设宴款请。在宴会上,这个83岁的老人动情地对领导人说:
“徐福是日本的国父。对于曾经的战争,我的良知仍然令我感到痛苦,我想像中国道歉!”
说着,这个老人低下了他满头花白的头颅,深深地对中国领导人鞠了一躬。
领导人当场红了眼眶,在他参与的无数场宴会、报告中,没有任何一个外国友人对侵华战争中日本对中国犯下的罪行道歉。
甚至现在日本的最高领导人,连侵华战争的存在都不承认,日本中学生的历史课本里,完全没有"侵华战争"这一说,血流成河的南京大屠杀,直接被写成南京事件一笔带过……
他扶起这位怀着赤子之心的日本亲王,认真地对他说:“谢谢你的诚恳和勇敢!战争不是你一个人造成的,不必背负过多的心理压力……”
八年后,这个老人永远地停在了一百岁。噩耗传到国内,领导人听了之后,手中的笔陡然摔到地上,感叹不已……
年10月27日,崇仁亲王在自己的寝宫里病逝,享年一百岁。这是一个令人感到欣慰的结果。终于看到了好人有好报、善良的人长命百岁。听崇仁的长女说,父亲临走的时候是安详、舒展的,他走得很干脆,没有病痛的折磨、没有心灵上的崩溃。这或许是他最好的结果。
崇仁,这个百岁的老人,在年轻时大义凛然地站到了家族、朋友,甚至祖国的对立面,选择维护自己心中的正义、公理!名也好、利也罢,通通被他置身事外。
这样虔诚、勇敢、有良知的人,和张纯如、李云龙、叶挺等为祖国战斗、牺牲的伟人一样,值得被我们记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