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浙江省嵊州市围绕保护古村落与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不断在文化底蕴的保护、挖掘上做深文章。目前,共有9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48个村落列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名录。
一是古韵还原彰显形态美。结合“整旧如故,以存其真”理念,根据不同的村庄布局、人文历史、自然资源和产业特色,运用“拆、修、补、饰”保护古镇风貌,5个传统村落分别获得中央财政专项补助万元,因地制宜挖掘、提炼村庄风情。如崇仁古镇以明、清、民国历史遗迹为特色,安排资金万元用于多处宗祠、寺庙、园林等古建筑的保护与修缮。引入城市设计“天际线SKYLINE”理念进行古镇规划,重点控制和引导建筑控制区和环境协调区空间形态,实现整体形态和个性风貌和谐统一。
二是古今融合活化业态美。发展多元化业态模式,将古镇业态定位为“闲”(以年糕饺等传统小吃、炖鸭等特色餐饮和茶馆等为主)、“品”(以西餐、咖啡厅等为主)和“赏”(以越剧、舞狮等为主),余座老台门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定向招商,将传统文化体验与现代旅游休闲完美融合。如小昆村利用其浙北山区古村落优势,投入多万元改造闲置村小学,打造建成12套越韵特色民宿,以承包形式每年为村集体增收6.5万元,已被评为省特色景观旅游名村。
三是人文传承焕发文态美。安排财政资金.23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加大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阐释、传播和滋养,开发法院、镇公所等见证古镇文脉延续与传承的建筑基地,变静态保护为动态营造,打造古镇“标配”系列,共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2处,其中全国重点文保单位4处,省级文保单位13处。安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专项资金38.49万元,启动传统民俗“恢复计划”,开展“非遗进校园,大师进课堂”“竹编新人培训班”等非遗系列主题性活动,引导村民积极参与越剧、民乐、大头荷等表演,组建“村嫂”志愿队伍支,志愿者达10多人。
来源:财政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