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仁县论坛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唐代人民的创新,专业性的新闻传播史报 [复制链接]

1#
补骨脂注射液副作用 https://m.39.net/baidianfeng/a_4325479.html

大家好,我是刘民辉,今天来和大家说一说唐代在许多方面都有创新,报纸的出现开辟出专业性的新闻传播史——报纸。

中国最早的报纸,统称为邸报。其名实关系须稍事分疏。关于汉代有无邸报,人们还在争论。窃以为虽无实物证明,但邸报之由邸发往藩的发行途径、传送情报的性质是与后来成熟的邸报完全相同的。唐代的进奏状起初也是只给自己的主子看,说进奏状是报纸,则汉代的邸报也该算报纸。反正都与现代大众传播的报纸不同。但现存的第一张报纸,还是出现在唐代。

邸,本是战国时诸国的客馆,在古汉语语境中,它还有王侯府第、旅店、茶馆酒店诸多意思。报,则有宣布、告知、回答、往返诸多意思。邸报不同于中央政府的官报,它只接受郡国或藩镇的领导。至于有了进奏院之后,为什么把进奏报状还称为邸报,除了习惯、显得别致,就是因为作这种收集情报、编辑信息的工作人员还被称作“邸吏”,他们编写的通报情况一类的公文叫做“邸吏状”。唐代各地藩镇派往京师的办事机构叫做“上都邸务留后院”,负责官员称为“上都邸务留后使”,习惯上还是统称为邸、邸吏《邸官》。代宗大历十二年将这个机构改成“上都知进奏院”,留后使也改称进奏院官,兼有“呈递公文,采报消息”的双重责任。他们发布的邸报就是“进奏院报状”。据徐松《两京城坊考》,唐代首都长安崇仁坊,是当年藩邸的集中区,有各地的进奏院20余个。柳宗元在《郑宁进奏院记》中讲,唐代的进奏院是在周朝的邑和汉朝的邸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再是简单的招待所《邑》、呈递奏报的办事处《邸》,而成了“质政于有司”的谙议局、参加朝廷盛典的代表团、“通内外之事”的情报站。这说明唐代的开放,也包括藩镇势力的猖撅。汉代京师大臣向郡国通报消息是犯法的。

现存英国大不列颠图书馆、编号为S的唐归义军进奏院状,是写于公元年,由归义军节度使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张夷发往沙州《即敦煌》的报状,报导了独自领导民兵收复瓜沙十一州的张义朝的侄儿张淮深—沙州归义军节度使的特使向朝廷请求赐给族节的经过。有的专家研究了它的款式、内容、发行途径.判定它是一份手抄报纸。再没有别的出土品打破记录之前,它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的第一张报纸。发行它的机关就是进奏院—这,等到了宋代就是赫然的事实了。

这种邸吏状比正式的公文传递要快、带有情报消息的特质。《旧唐书》上那段有名的李元素与李师古两节度使在德宗去世前发生争端的故事,都是以各自的“邸吏状”为根据的:李师古说“近的邸吏状,具承圣躬万福。李元素岂欲反,乃忽录遗诏以寄。”但很快正式通知下达:顺宗继位—李元素获知的邸吏状是准确的。

唐代另有中央朝廷编发的官报,当时的文献常把报纸叫报、报状、状、条报、杂报。《文苑英华》二五四唐王建《赠章州郑大夫》:“报状拆闻知足雨,赦书宣过喜无囚。”说明当时的报状包括“天气通报”一类的内容了。韩愈的弟子孙樵在未当官前“于襄汉间,得数十幅书,系日条事,不立首末。其略曰:某日皇帝亲耕藉田,行九推礼。某日百僚行大射礼于安福楼南……如此,凡数十百条。”孙樵误解为当时的事情,有人从长安回来,孙樵想对证一下,被逐条推翻。后来有认识这种物件的告诉他说:“此皆开元政事,盖当时条布于外者。”孙樵后来得到《开元录》,一对,条条都合。其《经纬集·读开元杂报》接着说:“及来长安,日见条报朝廷事者,徒曰今日除《派》某官,明日授某官,今日幸于某,明日败《打猎》于某,诚不类数十幅书。”他感慨的是今日的政事不如开元时有礼文精神了,至于条报的形式、使用条报的制度倒一如既往—说明早就有通报性质的报纸了。只是影响不算大,孙樵这个外省书生就不知道它为何物。

现在普遍认为这种条报或杂报的前身是古老的记录帝王生活的“起居注”。随着人们对国事的关心渐渐流向社会,变成条报、杂报。

还有一种官方的简报,叫做“露布”,主要是用于发布军事新闻。写于布帛,用竹竿支起来,从战地送兵部,沿途的民众可以随意观看,传播的时效和幅面都很大。新旧《唐书》都记载着李展击败叛军收复长安,立即送露布于正在梁州避难的德宗,露布称:“臣已肃清宫禁……庙貌如故。”还上报了立功将领的名单、被俘将领和变节大臣的名单。这种战报式的报纸自然不是日常性的传媒,但它报道的内容是直接关乎生死存亡的大问题,从而为社会之急需、万人所瞩目。

科举制中进士科考策论,看考生对国家重大问题的“对策”,刺激百万读书人关心国事,客观上呼唤能够有广而。告之的媒介多多出台。初唐时的文人已有“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的憾恨,而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就包含增广见闻的要求。除了官报、邸报,当时传播新闻的还有知情人的书信、口头消息、民谣、说唱文学。

至晚唐,邸报在社会上广为传播,官僚们借此得知别人和自己的官运。《唐诗话》:“韩栩久家居,一日夜半,客扣门急,贺曰:‘员外,除驾部郎中、知制浩。’栩愕然曰:‘误矣!’客曰:‘邸报:制浩胭人,中书两进名不从。’又请之,曰:‘给韩栩’。”赵翼《廿二史札记》说:国史馆收集邸报来修史,五代后唐长兴年间,史馆奏曰:后唐宣宗以下四朝无实录,请下两浙荆州等处,购募野史及除目抄报、逐朝日历银台事宜、内外制词、百史薄籍上进。

不是报纸的官方播令性文字是诏书、告示,官府向民众发布新闻的办法是基层政府将需要颁布的诏令书写在大版上,“当存坊要路犊示”。官府很重视这项工作,还派出人员检查是否按时张贴、有无错误之类,并依此作为考察官吏是否合格的一项指标。

国家越大,越需要有效的传播,从而提高管理效力、工作效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